薛 山
探索多元文化與高校思政教育改革
薛 山
本文淺析多元文化與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旨在能夠使高校思政教育能夠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更好、更長久的發(fā)展下去。
多元文化 高校思政教育 改革
大學生群體是具有較高的知識學歷與靈活思維能力的群體,對于外來的事物具有明辨的能力。在高校開展思政教育,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培養(yǎng)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以及道德情操,在當今瞬息萬變的社會中,許多外來的因素對于大學生都是具有影響的,無論是好的信息還是負面的能量,都會對大學生造成或大或小的心理影響。我國高校開展思政教育的目的除了為了培養(yǎng)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與道德情操,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讓學生再在此階段形成正確的三觀觀念、以及日后正確的人生方向。受到國際全球化的影響,許多的外來文化開始逐漸的傳入到我們的國內,融入進課堂,高校思政教育也受到了多元文化的影響,在多元文化的影響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
隨著改革開放的到來,國外的許多文化以各種各樣的形式逐漸的傳入到我國的本土,國外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與我國傳統(tǒng)文化具有明顯差別的,我們接受起來相對來說是具有排異性的,但是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的年輕人開始越來越多的崇尚國外的文化,在崇尚的同時,對于國外的文化并沒有做認真的分析就盲目的推崇。在外國多元文化的不斷泥沙俱下的傳入我國當中,我國本土傳統(tǒng)文化地位開始發(fā)生變化,人們的愛國意識,為社會主義奮斗的精神都在這種多元文化的影響下在內心深處占得比例是越來越少,我們自身的傳統(tǒng)文化受到了嚴峻的挑戰(zhàn)。
加強我國大學生的思政教育教學,讓大學生通過思政教育的學習逐漸形成愛國主義精神、為中國社會主義奮斗的精神。(1)加強大學生的理想與信念的教育教學,讓大學生逐漸的具有為中國社會主義奮斗的精神,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2)加強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教育,可以通過一些影視作品或者真實的歷史事件讓大學生認知歷史、了解歷史,充分的激發(fā)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潮;(3)加強大學生的道德情操的培養(yǎng),一個人的道德素養(yǎng)關系到這個人日后在社會中的為人處世,社會地位等,與此同時大學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也是一個國家的幸事。加強大學生的思政教育教學,在多元文化的影響下,讓大學生內心深處有一個標桿,將自己內心的標桿與尺度來作為日后思想以及行動的指南。
(一)多元文化阻礙當代大學生思政教育主流意識的形成
隨著網絡時代的全面到來,大學生在網絡上就能夠接觸到各種各樣的新聞、思想等,隨著外國西方文化源源不斷的傳入我國,由于大學生對于新鮮的事物都是比較感興趣,因此對于多元文化的傳入了解甚多。西方中的敵對勢力一直存在,對于我國一直處于蔑視與不滿的狀態(tài),此時大學生一再繼續(xù)的吸收西方外來的多元文化,那么大學生的思政教育主流意識則無法形成。大學生在大學所接受的思政教育主流意識應該是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愛國、誠信、為社會主義事業(yè)而努力奮斗,這與西方外來的多元文化形成的鮮明的對比,因此說多元文化的出現阻礙當代大學生思政教育主流意識的形成。
(二)網絡信息的復雜性給思政教育的權威性帶來了挑戰(zhàn)
隨著網絡時代的全面到來,大學生成為利用網絡進行社交的主力軍,他們基本人人都在使用智能手機,都有自己的微博與微信,傳統(tǒng)的聯絡方式,比如說打電話、發(fā)短信或者寫信都已經成為過去式,大學生熱衷于使用網絡時代的產物社交軟件進行聯絡,與此同時他們也在利用網絡觀察著一切。網絡信息時代給大學生帶來了巨大的信息量,使得大學生在學校期間就能夠詳細的清楚外界所發(fā)生的一切事情,當這些信息量中摻雜其他多元文化對我國的詆毀語言時,就嚴重的使大學生的思想受到了影響。
(一)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要全面展開
隨著多元文化的不斷深入,我國大學生受到多元文化的影響不斷加深,我國的思政教育應該從多方面、多角度進行宣揚,進入到大學生的生活當中,在思政教育正確思想的引導下,使得我國的大學生具備優(yōu)良的愛國主義情懷、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以此來全面的接受思政教育,從這個角度進行抵制多元文化帶來的阻礙作用。
(二)結合網絡時代,巧借網絡開展思政教育
網絡時代全面到來,多元文化通過各種渠道源源不斷的流入我國,大學生的思政教育教學應該巧借網絡時代,借用網絡真正的發(fā)揮自身的作用與價值。當網絡出現,老師應該積極的與網絡進行結合,利用網絡來全面的激發(fā)大學生的道德情懷。目前來說,幾乎每一個大學生都會使用微博、微信等網絡社交軟件,老師可以與大學生互加好友、互相關注,以此來與大學生進行充分的互動,在整個互動的過程中了解大學生的具體內心思想活動、情感以及態(tài)度,然后根據大學生具體的行為特點針對性的進行思政教育,使得每一個學生都接受到正規(guī)的教育、形成愛國主義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使大學生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建設社會主義的使命感。
多元文化時代已經到來,大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需要借助其積極的影響作用,摒棄所帶來的消極的影響作用,使得大學生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更好的接受思政教育,使其成為一個具有愛國主義、社會責任感、高尚道德情懷的優(yōu)秀大學生。
[1]銀潔.淺談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改革[J].教育界,2014(01).
[2]李玉琳.探析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對策[J].學理論,2013(12).
(作者單位:中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