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雯麗
整理書柜,幾次都想將一張張過期的景觀門票和導游圖扔掉,但猶豫過后又留下。十幾年過去了,這些門票帶我走進我的景觀,就如品味醇香紅葡萄酒,醉美。
過期的門票帶我走進歷史的景觀,讓我突然明白歷史不是沒有了而是延伸到了未來,我的生命像歷史這根藤上的一片葉兒。
治國不是深奧,也不是簡單,就像漢景帝,深奧到無聲無息,簡單到和百姓一道喜歡豬。幾千年了,從冷兵器時代到了核武器時代,從烽火臺時代到了手機時代,從嫦娥奔月到真人登月,從有人駕駛到無人駕駛,從有人商店到無人超市,變得讓人匪夷所思,但唯一沒有變的是:人們依然喜歡吃豬肉。我想,未來的人類即使像鳥一樣可以在銀河系飛來飛去,依然離不開豬。歷史已經(jīng)告訴了未來,雖然人類與豬相伴,但人類崇拜的偶像大多是與自己無關的動物,如狼、鷹、龍、虎、豹這些家伙,卻不能容忍身邊的豬風光一回。這是人性的弱點決定的,豬填飽了人的肚皮,被罵蠢豬。在兩千多年前,一位皇帝卻很愛豬。
二0一0的金秋十月,我到了陜西黃陵縣,站在黃帝陵面前,我熱淚盈眶。見距今五千年黃帝親手種的柏樹,老得彎腰駝背卻枝繁葉茂,靜靜地守護著黃陵,十幾人合抱的軀干上如萬山溝壑,濃縮著滄桑歲月,神秘而恍惚。時間在這里成永恒,柏樹左干揮展,右干環(huán)抱胸前,如黃帝雕像,是雕像模仿了柏樹還是柏樹模仿了黃帝像,這要問守護在本土那些神秘厚道的黃帝子孫,我很敬重他們。八萬余棵古柏樹讓生態(tài)完好,黃陵后靠盤龍崗,左依鳳凰山,右依玉仙山,沮水河在前面蜿蜒而過,河的南岸為長壽山,堪稱風水寶地。
歷史上最中正地繼承了黃帝衣缽的皇帝,是漢朝的文帝和景帝。十月四日我來到埋葬景帝的漢陽陵,在景帝墓坑中透過玻磚,見栩栩如生的豬、狗、馬、羊陶俑密密麻麻成千上萬,景象壯觀,其中陶豬最多,個個肥頭大耳,凹腰翹臀,圓肚皮,生動可愛,神情友好安詳,幾千只豬排列整齊,個個都在微笑,可以看出景帝對豬的喜愛。如果哪天人們對待豬的態(tài)度像對待龍蛇虎豹一樣地友好尊敬,人類實現(xiàn)平等幸福之路就不遠了。豬,用它的生命延續(xù)著我們的生命,罵豬,良心何忍?
景帝墓坑中的千人陶俑更是面帶微笑,一派豐衣足食的表情,傳遞著文景盛世時人民安居樂業(yè)的景象。幸福感十足的人俑,折射出舉國上下和諧的人際關系。漢景帝的父親叫文帝,采用了黃帝和老子的治國思想:順民意,讓人民休息,不疲憊,不奔波,就是修建宮殿也放在秋收后農閑時候,不影響農民收割。當時,糧食堆積如山吃不完,國庫里的錢多得穿錢的繩子斷了都沒法用出去,體現(xiàn)出家和萬事興的景象。文帝的兒子景帝,做了皇帝不和老爹紅眉毛綠眼睛,很聽老爹的話,繼續(xù)用黃老思想治理國家。當然,在兩位皇帝身后有一位偉大的女人叫竇太后,她主張用黃老思想治國,得到丈夫文帝和兒子景帝的積極響應,真是家和萬事興啊。但是,到了漢武帝就不聽奶奶竇太后的話了,漢武帝聽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后,放棄了文帝和景帝的“對內與民休息,對外容忍”的政策,南征百戰(zhàn),對北方反擊匈奴,對南方評定南越國丞相呂嘉的叛亂,派唐蒙進入夜郎開拓南方絲綢之路,國庫很快空虛,人民疲憊。漢武帝有錢就任性,這錢是文帝和景帝節(jié)儉積累下來的。當然,漢武帝也沒錯,他用國庫企圖打通經(jīng)過夜郎國的絲綢之路,雖然沒能成功,但開創(chuàng)了南疆的新局面,讓南疆進入漢朝的版圖。漢武帝之后的皇帝再沒有漢武帝開疆的豪情壯志了。
當時的漢朝用儒家思想治國后,人們開始曲解讀書做官的思想,離開土地追逐官位名利,歧視勞動,人們投機取巧,銅錢越做越小越做越薄。一旦人們不遵守法律,皇帝就開始疲憊。漢武帝不斷地改革幣值,依然無法阻止制假的社會現(xiàn)象。其實什么樣的改革都不如官員、百姓有一顆純潔善良的心靈。
文景采用的黃老思想,兼顧儒、法、墨諸家觀點而成,包容性強,尊重萬物之道,而漢武帝獨尊儒家思想,就排擠其他學說,片面單薄。儒學中的“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的觀點,被人們曲解,導致人人想做官而輕視勞動,不勞而獲的人增多,國力漸漸減弱。盡管董仲舒認識到儒學中很多弊端,為了補救,他提出了率耕的做法,但無濟于事。率耕,就是讓王公貴族帶頭參加耕種等各種勞動,但無人響應。眼看著百姓們好逸惡勞,導致通貨膨脹,也無力回天。
從漢陽陵回來,我思緒萬千,以漢史為據(jù),寫了一部三十八萬字的長篇歷史奇幻小說《漢朝那條牂牁江》,寫漢武帝開拓南方絲綢之路的良苦用心,把家鄉(xiāng)景觀的歷史故事挖掘出來,獻給故鄉(xiāng)。
當我走過歷史景觀,看秦淮河畔的憂郁、烏鎮(zhèn)的詩情、蘭亭的幽密、魯迅故居的憂慮、岳飛廟的剛烈、明孝陵的寂寞、拙政園的傷感、沈園的凄涼、包公祠的肅靜、李鴻章故居的無奈、雷峰塔倒塌的必然、明朝天下第一關的開放,我發(fā)現(xiàn),古建筑是一本書,它的價值在于啟迪人的智慧與對未來思考。
每一個成功的景觀都是一篇美文,文筆優(yōu)美,主題鮮明。地球本身就是一個大景觀,不認識其真面目,只緣生在此星球中。古人把地球景觀的主題定為金木水火土。把月亮的景觀主題定為清明皎潔。地球上的自然景觀數(shù)不勝數(shù),是幾萬年甚至幾億年形成的,啟蒙了人類的智慧,故人們常說:地靈人杰。
水的景觀,啟迪了老子的《道德經(jīng)》。老子把宇宙自然的本質規(guī)律比喻為水。老子說:最善的人像水那樣。水樂意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所以它接近于道。處事,要像水那樣安于卑下;心思,要像水一樣深厚;交友,要像水那樣親愛溫潤;言談,要像水那樣真誠;為政,要像水那樣有條理;辦事,要像水那樣靈活圓通。
我們常說古人沒文化,但古人的心思更接近宇宙自然之道。我們看天上的景觀,星月密密麻麻像芝麻一樣雜亂無章,但古人能把星空梳理出無數(shù)的景觀,并命名為白羊座、金牛座、雙子座、雙魚座等十二星座,主題鮮明,有文化有內涵。春分,為什么叫春分?在原始部落時期的堯帝,命令伏羲氏與和氏居住在旸谷,每天恭敬地迎接日出,終于發(fā)現(xiàn)每當白天和黑夜的時間相等的時候,朱雀七宿在黃昏時出現(xiàn)在南方,這一天就定為春分,春分的景觀就是天上的朱雀七宿。
每一個景觀都是有主題的,而且充滿了野性、原始的魅力。古人心中的景觀是在對天地宇宙的敬畏之情中延伸的。
如今,自然景觀經(jīng)歷了歷代的耕種、戰(zhàn)爭、打造,不多了。人文景觀是自然景觀的延伸,就像一個人的肉體,高矮胖瘦是自然景觀,如何穿著打扮是根據(jù)自然景觀來量體裁衣的。我家鄉(xiāng)一校園內,原是古老的寺院,里面有一棵六百年的沙棠古樹,陪伴我度過寂寞的童年,在她身邊玩耍,抬頭見她的參天風采,低頭在地上拾豌豆大的沙棠果吃,依靠著樹干酣睡,她默默地守護著生命。幾十年后,我找機會去看她,見沙棠樹在擁擠的水泥房包圍中艱難喘息后枯死了,回到家一個人偷偷顫抖哭泣,因為這棵古樹在我的心中就像我的母親。一個人死了會有人哭,但一棵樹死了,人們卻無動于衷。很神奇,寫到這里的時候,我的手機QQ中顯現(xiàn)一個叫靜凈的僧人發(fā)來信:你的出發(fā)點與良善很受人尊敬!我無法解釋這樣的巧合,只能用物理學中的量子糾纏來解釋吧。
人文景觀一般是在自然景觀中延伸新建起來的具有一定文化內涵的景觀。文化,是人文景觀的靈魂。鎮(zhèn)遠潕陽河畔的青龍宮,是在不破壞自然景觀的基礎上建起來的人文景觀,是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最完美絕妙組合的典范。古人在絕壁上建房子的時候,佛、道、儒幾家在山崖建造佛堂、道觀、儒館的時候,絕不破壞自然景觀中的一石一木,完全依照山勢的自然之態(tài)勢修建而成,這些人文建筑的主體是自然之道。當時,我寫了一本《鎮(zhèn)遠古城天地人》一書,貴州人民出版社的徐學廉編輯說,他從來就沒有完整地讀完一本自己編輯的書,這本書他愉快而又好奇地讀完了,因為書中揭示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巧妙結合之謎。
有很多友人請我去為他們建造的景觀寫散文,我無法下筆,因為人文景觀的建造對自然景觀不是巧妙地融為一體,而是沒有主題地隨意搭建,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被割裂,被另造。二00五年,我與貴州人民出版社簽約出版了散文《雙乳峰下游貞豐》一書,之前的雙乳峰在一馬平川的油菜花地里,與天地自然融為一體,見之,驚心動魄,耳熱心跳,自信力量。不久,雙乳峰的自然景觀被水泥建筑擠壓,景觀失去往日的鮮活生動,游人稀少,保安增多。在某地,有一塊被稱為銀元寶的天然奇石,主題應是勤勞致富。圍繞這塊天然石頭來做人文景觀,在元寶石旁邊應該放一口福祿鐘,但卻放了一口情鐘,就像寫文章跑題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毫無聯(lián)系,導致美感消失。如果自然景觀有一塊像狗的石頭,就要圍繞忠誠來做人文景觀,決不能做成老虎豹子;如果在自然景觀中毫無主題地隨意搭建一些東西,很可怕,是一種破壞。景觀就是文化的象征,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的思維品質。
景觀最寶貴的地方是留有空白。人們在空白處情緒可以得到舒展放松。人文景觀的建造需要文化主題,在人文景觀的建造中,野生植物是必須保留的,它關系到人類的生育。
生命對景觀的依戀是與生俱來的本能。只要留意,嬰兒進到人頭顫動、空氣渾濁的公汽里,大多哭鬧不止。山野的鳥兒關進籠子,一兩天就憋悶死了。
我對景觀的認識自幼得到祖母的啟蒙。祖母在世的時候常對我說,在我半歲的時候,母親生病將我交給她撫養(yǎng),半歲的嬰兒見不到母親時??摁[,哭鬧過后就是虛弱不吃不喝,祖母懷疑我活不了,可當祖母帶我到寧靜的寺院或者鮮花盛開的花園,我立即安靜下來不再哭鬧,好像忘記了離開母親的人間心酸。自小祖母帶我游遍了家鄉(xiāng)的名勝古跡。七歲的時候,祖母將我移交給母親,告訴母親我的特性,遇到生病不吃飯,觀風景就好了。景觀就如同我的母親,充滿了溫暖的人間煙火味。二00八年我到中國作協(xié)杭州創(chuàng)作之家療養(yǎng),觀烏鎮(zhèn),烏鎮(zhèn)人去樓空,沒有居民,凄涼蕭條,游人也少,我第一次游烏鎮(zhèn)就像沒爹沒娘的感覺。事隔十年,到二0一六年再去,當?shù)厝私?jīng)過反思,烏鎮(zhèn)的古老屋子里住進了居民,還有很多工匠出售工藝品,讓人一下子就溫暖起來,游客絡繹不絕。
到陜西的很多景點,當?shù)厝俗龊芏嗍止に嚻烦鍪郏隳?、糠枕、民間剪紙、小吃,琳瑯滿目。到黃陵,當?shù)厝思壹覕[個小攤攤,用信封裝著《百家姓的起源》叫賣,很神秘很享受很溫暖,像回到家的感覺;蘇州百姓家在景點賣紫砂壺,杭州景點家家銷售絲綢,云南景觀地賣鮮花餅。二0一五年七月,省作協(xié)組織作家自費游歷名山大川,到了鄱陽湖湖口的石鐘山,就是另外一番失落的景象。石鐘山本來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山,因北宋文學家蘇軾寫了一篇紀實性的游記《石鐘山記》而名揚四海。此文提醒人們凡事不能主觀臆想,要深入實際去調查研究。雨季的七月,風雨剛過,石鐘山大鐵門緊閉,買門票進去,沒有一個游人,道上油滑,里面的廟是水泥建造的,怪里怪氣無煙火,陰郁的氣氛讓我心情暗淡下來,沒有人氣,也沒有仙氣,蘇軾的石頭雕像,頭大身子短,塌鼻子,大嘴,匾額,面帶兇相,看了心里很難受。從石鐘山公園出來,見到門衛(wèi),我請他向當部門轉告我的建議,讓本地的藝術家、市民到公園寫詩作畫,允許民間手工藝進入公園。門衛(wèi)高聲孔道,就是不能讓他們進來,你咋地?我說,你們愧對了蘇軾。可能沒有誰對他們說過真話,當時他像要跳樓的樣子,臉紅脖子粗。
在云南與貴州的交界之地一個叫勝境關的景觀,勝境關是明朝屯軍的一個驛站,承載著六百年明朝屯軍的歷史文化,但被打造沒有了,如今已是面目全非。記得我一九九三年到勝境關的時候,民宅都是瓦房石墻,炊煙生氣,雞鳴狗叫,一派溫馨祥和的景象。二0一二年再去,民房不見了,孤零零的牌坊像一幅骨架立在一條人造街上,無比荒涼,因為百姓自然而然的生活場面、風俗習慣才是風景中最美的風景,比如過年打糍粑,端午包種子,釀酒小作坊,牧羊喂豬、放牛割草是一道最美的風景。
景觀是人類寶貴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用敬畏之心去呵護,能啟迪人的智慧,激發(fā)美好的情感?;\子里喂的鳥,只知道食物是不夠的,要像野外的鳥兒,能在風雨雷電中翩翩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