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青青
(陜西省咸陽市涇陽縣口鎮(zhèn)長街小學 陜西 咸陽 712000)
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幾點思考
郭青青
(陜西省咸陽市涇陽縣口鎮(zhèn)長街小學 陜西 咸陽 712000)
閱讀是任何語言教學中,任何階段都需要包含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一個人的閱讀水平受先天的影響,但更多的有賴于后天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智力水平、生理條件、心理狀態(tài)和語言基礎,對閱讀能力的發(fā)展,均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當前,小學語文閱讀還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學生閱讀潛能沒有更好的挖掘,閱讀的方式單調(diào),閱讀內(nèi)容尤其是課外閱讀的內(nèi)容不夠廣泛。“量”不足、“質(zhì)”不優(yōu)的閱讀現(xiàn)狀是影響語文教學質(zhì)量,制約學生語文水平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因素。營養(yǎng)不良,發(fā)育則不足,造成不理想的閱讀現(xiàn)狀,有客觀的原因,也有主觀的原因。
有效閱讀需要智力支持,智力的高低決定了閱讀的快慢和理解的深淺。作為教師要善于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幫助學生最大限度的開發(fā)潛力,掃清發(fā)展閱讀能力的智力障礙,全面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同時,閱讀的興趣直接影響到閱讀能力。閱讀興趣高,閱讀機動性就強,經(jīng)常的廣泛的閱讀,變成了一種學生內(nèi)在的需求,而持之以恒的閱讀是培養(yǎng)改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能力的根本保證,但興趣并非天生注定,而是由后天環(huán)境培養(yǎng)發(fā)展起來的。教師應大力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性別、智力水平、成長背景等因素,精選難度適中,合乎學生興趣,并且與學生生活實際有密切聯(lián)系的閱讀材料,對維持學生閱讀興趣,最為有效。此外,閱讀教學是一項需要技能支持的雙邊活動,既包含了教師的教,又包含了學生的學,兩方面需同時發(fā)揮作用,效果才有保證。學生的主觀努力,固然是決定其閱讀能力高低的重要因素,但教師不僅向?qū)W生傳授語言知識和閱讀技巧,還指導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閱讀訓練,幫助學生掌握方法、開發(fā)智力、培養(yǎng)興趣,最終使學生能順利完成閱讀任務,提高閱讀能力。為此,教師要時時反思教學方法,不斷調(diào)整教學策略,始終給學生的閱讀訓練以最佳的指導。
教小學生閱讀必須始終牢記一點,不能逼學生讀,否則會把他們的興趣也逼走,學校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引發(fā)孩子天生的閱讀興趣和好奇心,使閱讀成為令人愉快的活動,激發(fā)并保持孩子的閱讀興趣,將促使他們自覺成為終身的閱讀愛好者。不僅如此,學生閱讀機動性強,對閱讀也就更認真,就更有可能進行自覺的、有規(guī)律的閱讀訓練,因此我在閱讀教學過程當中千方百計地去激發(fā),并保持孩子對閱讀的濃厚興趣,這是順利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提高學生閱讀水平的根本保證。例如,在《讓我們蕩起雙槳》(蘇教版三年級語文)一文教學中,可以通過歌曲演唱和閱讀相結(jié)合的方式讓學生體味閱讀的樂趣,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對于《鄭和遠航》(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一文,可以讓學生通過擴展性閱讀,對鄭和遠航的偉大壯舉有深刻了解,增加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又以激發(fā)的愛國熱情提高學生對課文的學習,這樣一來其課堂教學效果將事半功倍。
小學生閱讀能力畢竟有限,所閱讀的材料不能脫離他們的實際,應該由淺入深,逐步加大難度,讓他們始終享受到成功閱讀的樂趣,開始時可讓他們讀童謠,賀卡,簡易故事等,到了高年級則可以涉獵科普、童話、游記等,教師應做好學生語文閱讀的總體規(guī)劃,分級推進穩(wěn)步發(fā)展,要時時檢討及時調(diào)整內(nèi)容與方法,保證語文閱讀的實效。小學低年級學生開始接觸閱讀時,多以兒歌的形式出現(xiàn),例如,一年級語文中的《人有兩個寶》、《升國旗》,以及我國古代的童蒙教材《三字經(jīng)》、《百家姓》、《千字文》等等,都屬于這一類。等到學生年齡增長,所閱讀的數(shù)量和內(nèi)容也應該相應的增加和豐富。例如,可以讓學生閱讀短篇小說、古代寓言故事、科普類書籍等等,篇幅越來越長,語句越來越精妙,能夠讓學生從中獲取更多的知識。
小學語文要安排適當?shù)恼n時進行閱讀專項教學,應該重視對閱讀教學策略的研究,加強對學生閱讀訓練的指導,提高閱讀教學的質(zhì)量。通過多年的教學,并總結(jié)自己在語文教學過程當中的經(jīng)驗,我認為,閱讀教學應該掌握以下幾種方式策略。
一是合作閱讀。通過使學生參與合作的活動培養(yǎng)閱讀理解的技巧,是一種比較有效的培養(yǎng)閱讀理解能力,擴充詞匯,促進學生間合作的教學手段,對于水平參差不齊的學生尤為重要。在合作閱讀中要提前做好閱讀的準備,設定話題,提供所要閱讀的材料。閱讀時要設定特定的閱讀目標,提出閱讀要求,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然后組織學生分組討論,總結(jié)主要意思,最后檢查小組活動情況。
二是互惠閱讀。這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有效教學策略。閱讀教學前使學生了解閱讀過程中所涉及的概括、提問、分析、質(zhì)疑等技能,通過教師和學生一起閱讀一段文章,老師講解、概括閱讀材料,讓學生提出疑問,并鼓勵學生扮演教師角色進行提問,學生和教師之間彼此輪流,最終通過這種方式提高閱讀的效果。同時,學生之間也可以進行相互指導,將不同程度的學生編為一組,其中一名學生充當教師,指導閱讀,并回答讀者的各種問題,幫助解決閱讀中所遇到的各種困難,進而增加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是同伴閱讀。這是一種比較有效的訓練閱讀技巧的教學手段,在培養(yǎng)閱讀能力的同時,訓練學生的提問能力和回答問題的能力,不僅可以提高閱讀能力,口頭表達能力也得以相應的鍛煉。我們可以選擇兩篇難度適中,能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的閱讀材料,將學生按兩人一組分組,讓學生進行同伴閱讀一個問另一個讀。讀后回答問題,提問的同學根據(jù)對方的回答進一步發(fā)問,一直進行到無問題可問為止,這樣可以訓練學生對閱讀技巧的運用,鼓勵學生開動腦筋,并監(jiān)測學生通過其問獲取信息的能力。
四是自選閱讀。它是通過指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閱讀材料,并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培養(yǎng)學生對策略的綜合運用能力。老師布置閱讀任務后學生開始閱讀,學生選擇自己喜歡閱讀的材料進行閱讀,讀后就故事的內(nèi)容進行總結(jié),或介紹自己比較感興趣的細節(jié)等等。隨后組織學生就自己所閱讀的材料進行信息共享,采用學生匯報的方式,檢查學生的自由閱讀情況,同時讓學生對自己的閱讀方式進行討論,增強學生的閱讀策略的。
總之,閱讀教學的開展要以學生的實際水平為依據(jù),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基礎情況,合理運用多種手段,才能達到高效閱讀的效果。
G623.3
A
1672-5832(2017)08-01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