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琪豫
(中南民族大學 湖北 武漢 430000)
?
從《紅塵》的社會悲劇引發(fā)國民性思考
孟琪豫
(中南民族大學 湖北 武漢 430000)
《紅塵》寫的是北京一個小胡同里面一些小人物發(fā)生的故事,全文用很有特色的北京腔來敘述,看似波瀾不驚,實則暗流洶涌,平平淡淡的語氣講述了幾家子并不平淡的人生。小說中呈現(xiàn)出了深刻悲劇性,從中暴露出一些國民性的弱點。
女性;看客;政治
真實的人一旦在虛偽的社會中袒露自己的全部,便無法繼續(xù)在虛偽的世界中生存。小說中德子媳婦剛到這條胡同時,是人們好奇的對象,紛紛猜測她可能曾是個“官太太”貴族小姐,落寞了才嫁給得子,一直對她又敬又怕??墒窃谝淮巍八那濉边\動中的訴苦大會上,她說出了自己被賣八次,最終賣到青樓,本以為會得到政府撐腰,鄉(xiāng)鄰同情,卻遭到大家鄙夷,成為眾矢之的,最終走向死亡的悲劇性結(jié)局。
德子媳婦一生悲慘,被賣到了“青樓”,在國家解放之后,妓女也得到解放,被安置,她們迎來了新生活,心中充滿希望和憧憬。她期望過上普通人的生活。當她嫁給德子后,努力做個家庭婦女,甚至比其他女人做的都好。特別賢惠,做到了所有大家認為的媳婦該做的分內(nèi)事,她清楚自己出身卑微,只好心甘情愿做個男人聽話的附庸,才能保證自己不至于再跳回原來黑暗的生活。她只希望和別人一樣,有自己的家庭,有個愛自己的丈夫,有尊嚴的活著。她美麗、善良、仗義、慷慨、真誠……如果不談身世,似乎可以把所有美好的詞都用來形容她。在娟子被打時她挺身而出,不顧生命危險奪下了娟子她叔手里的刀,“忘了自己的身子單薄,就往娟子和許炳炎老伯當中一檔,頓時脊梁上“噼里啪啦”替娟子挨了好幾個義務(wù)巴掌”①。事后,還給娟子按摩,并安慰她說“女人的心,總是向著女人!我一瞅見旁人挨打就著急,好像打的是我似的”。②在梁思濟被撤職家里困難時,她還給梁奶奶送去韭菜,對待瘋順兒也像對待普通人一樣。可是就是這樣一個人,在訴苦大會上真誠的袒露了自己的身世,當即抹殺了她之前全部的好。她天真的以為自己遭受的磨難會得到大家的同情,得到以孫桂貞為代表的政府的撐腰,但現(xiàn)實情況恰恰相反,她的真誠又把她拉回了“地獄”。
那個時代妓女雖然是解放了,可是人們的思想并沒有完全解放。單薄傳統(tǒng)的貞操觀念,始終貫穿著封建社會中婦女的正常的生活,所以人們不能理解也不能接受一個妓女。我國的女性地位始終處于男性地位之下,沒有獨立的人格和思想,甚至都沒有自己的姓氏和名字,如黑子奶奶張劉氏,三勝媽,梁奶奶……更何況像德子媳婦這樣的人呢?由于還沒有完全擺脫封建等級制度的束縛,她們完全沒有權(quán)利爭取自己想要的生活。
魯迅先生說:“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強者,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③在德子媳婦講述她的人生經(jīng)歷時,大家像看戲、看電影一樣,急于想知道故事的結(jié)尾。在德子出來制止她時,大家一致把矛頭對準了德子,埋怨他破壞了一出好戲。并誘導德子媳婦繼續(xù)說下去,當聽她講完后,人們在震驚之余感到興奮和滿足。在會議結(jié)束后“人們不像往常散會那樣走得積極,今天像是聽戲沒聽夠似的,留戀地坐在板凳上愣了片刻,終于發(fā)覺戲確實到此為止了,才不無惋惜地起身掂起板凳,愣愣地走去。”④人們的冷漠,讓我想到魯迅先生筆下的祥林嫂,她的一生也極其不幸,有一些對她好奇的“善良的婦女們”來聽她講述自己孩子如何被狼叼走,自己如何改嫁,生活如何不幸種種,最后擦著眼淚,滿足的走了。這些看客們是典型的幸災樂禍,喪失了人性,悲劇的制造者,將劊子手的屠刀悄悄伸向弱小悲苦的人而不自知,顯得滑稽又可笑。
從人們知道德子媳婦的秘密之后,身邊人對她的態(tài)度都變了,熟人也當做不認識,馬三勝在買油餅時趁機在她的手背上捻了捻,還在她家房上逗鴿子,把瓦片都踩碎;三勝媽在挨家給娟子結(jié)婚湊份子時特意避開德子媳婦;她給娟子送去一對枕套,大家都說好,可是當人們知道是“窯姐兒”送的之后,立馬變了嘴臉,告訴娟子不要用,臟。德子媳婦就無辜的成為了這些人泄憤的對象。她忍辱活著,只因為德子這唯一的親人,可是德子呢,典型的男權(quán)主義,接受不了妻子的過去,受不了他人異樣的眼光,不再像從前一樣覺得對她虧欠,而是把她當成一個累贅,“想扔都扔不掉”。作者從這些小人物前后態(tài)度的大轉(zhuǎn)變將人性丑陋暴露無遺,冷漠又殘忍。
民眾的思想得不到根本的解放,像德子媳婦這些悲苦的人只是從一個地獄跳到另一個地獄。在德子媳婦自殺的事件中,每個人都是幫兇。水深火熱的窯子沒有殺死她,卻被手無寸鐵的老百姓們弄死了。德子媳婦的死固然是個悲劇,但是更值得我們難過的是這個令她失望的社會,和這個社會中依然存在的人。她的生活理想和生活憧憬完全被殘酷的現(xiàn)實毀滅了,但在與現(xiàn)實作斗爭中,卻仍表現(xiàn)得剛強決絕。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控訴了罪惡的社會,展現(xiàn)出底層婦女的靈魂覺醒和人格尊嚴。她的死,不是對生命的輕視,相反,正是因為對與生命的敬畏才使她寧可選擇死。
在那個動蕩的年代,政策對人的影響也在小說中體現(xiàn)出來,孫桂貞就是抓住了政治風向,在丈夫逃到臺灣去后,使用手段得到一張“光榮烈屬”,從此一躍人之上,身價陡漲,在群眾中耀武揚威。四清運動時,想要受到領(lǐng)導表揚,抓政治典型,點著名的讓人訴苦,當刨根問底的問出德子媳婦的苦來,反倒懊惱,認為“問到后來是這么一塊料,都沒法兒向上級匯報!”。⑤這樣只看重自己功績的“領(lǐng)導”的存在對人民來說本身就是一種災難。在德子媳婦心中孫桂貞就代表黨,但她并沒有成為德子媳婦的依靠。當毛主席去世時,德子媳婦真心實意的想為毛主席守靈,卻被孫桂貞訓斥,說她不配。和德子媳婦一比,她就顯得虛偽。正是毛主席領(lǐng)導的妓女改造,讓她們過上了正常人的生活,可是如今,舊事又被翻出來,她因為做過妓女的事情而變成了斗爭的對象。一直到最后德子媳婦還在祈盼著能有政策落實到她們這種人身上,可以真正逃離這水深火熱中??墒钱斒赖栏淖兞?,黑子奶奶回來了,梁思濟也恢復的工作,這可笑的政策并沒有追究孫桂貞假冒烈士家屬的事情,反而成為“臺屬”,還給瘋順兒安排了工作……德子媳婦終究沒有盼到那一天,含恨而終。作者沒有順從我們大眾復仇的心理,讓孫桂貞得到懲罰,反而是把所有好事,不可能發(fā)生的事都落到她家。深刻的諷刺了政策不合理,制度不合理。
注釋:
① 《霍達作品精選》,長江文藝出版社,2013年4月第一版,第23頁
② 《霍達作品精選》,長江文藝出版社,2013年4月第一版,第26頁
③ 魯迅.華蓋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
④ 《霍達作品精選》,長江文藝出版社,2013年4月第一版,第39頁
⑤ 《霍達作品精選》,長江文藝出版社,2013年4月第一版,第43頁
I207.411
A
1672-5832(2017)07-00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