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建偉
與家長溝通合作的藝術(shù)
曾建偉
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yǎng)人這樣一個極其細微的任務。”說明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單單靠學?;蛘呒彝ザ际遣粔虻?。教師要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就必須非常重視與家長的溝通、交流、合作。
家長 教師 溝通合作 教育
現(xiàn)代社會,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越來越高,幾乎每一位家長都有望子成龍之心,所以對老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有學習方面的,還有生活方面的、品德方面的……各種各樣,千奇百怪。老師一旦沒有處理好與家長之間的關(guān)系,家長就容易動氣,吵鬧,甚至向老師挑釁!所以,我覺得教師與家長的交流應當具有一定的藝術(shù)性。根據(jù)我個人的工作經(jīng)驗,這里簡單地談談與家長溝通合作的一些策略。
家長是個復雜的群體,文化層次、工作性質(zhì)不同,對待教育也就有不同的認識和要求。作為老師,在對待不同的家長時,就要有不同的方法。對于素質(zhì)較高的家長,可與他們就教育問題進行探討。而對于文化水平不高的家長,則要給予具體做法方面的指導,建議家長應該怎么配合學校教育孩子。如背誦課文,家長可以邊做飯邊聽孩子背誦;訓練說話等,可建議家長與孩子邊玩邊說。
平時家長很忙,很難得有空來學校一趟。他們最擔心的莫過于班主任老師、任課老師是否負責?對其孩子好不好?孩子在校情況怎么樣……家長有這樣那樣的擔心也是正常的。我們就應該用自己高度的責任心來取信于家長,用工作的實績讓家長信服你。家長不會聽老師的一言堂,也不會聽老師的自賣自夸。所以我們要努力做到讓家長有看的、有聽的。
看的方面:(1)讓家長看教室的布置。教室的布置能反映出人的水平。美觀、清晰、有觀賞性的板報會讓家長覺得老師的文化品位高。(2)看老師的教育教學成果??纯蠢蠋煹墓鈽s榜、論文、賽課等,看看老師是否為優(yōu)秀班主任,班級是否為優(yōu)秀班集體。
聽的方面:家長會多方打聽老師的教學情況。從哪些渠道打聽呢?
(1)從孩子口中打聽。家長一般會打聽:老師對你好不好?開展了一些什么活動?批評你沒有?老師兇嗎?你喜歡老師嗎?今天上了些什么課?語文教些什么?你學會了什么?(2)從其他班的孩子或家長口中打聽。“你們班的老師對孩子怎么樣?”他們會進行比較,然后得出一個結(jié)論?哪個班的老師負責,哪個班的老師不負責。
通過多渠道的打聽,如果學生家長覺得你這老師好,自然你在他心中的威信就逐漸高起來,你們的關(guān)系就接近了!當家長們打心底地崇拜一名老師時,就一定會竭盡全力地支持他(她)的工作。
不管學生的家庭出生如何(家長是機關(guān)的干部、商人、其他職業(yè)人)、學生本人情況差異(外貌、智力)、是否為熟人的孩子等,我們都不能產(chǎn)生偏愛。偏愛表現(xiàn)在老師對孩子的親近、談話的語言等,這些都會對其他孩子產(chǎn)生影響。他們回家后可能在無意中告訴父母,讓家長產(chǎn)生這樣那樣的看法。作為老師要心底無私,不要接受家長的禮物。因為你一旦接受了家長的饋贈,就有可能會讓家長誤解你的工作動機,降低你的人格,給工作帶來負面的影響。
家庭是一個既溫暖又廣闊的教育空間。對于孩子來說,應該在這個空間中陶冶身心、發(fā)展個性,而不應該被拴死在分數(shù)這一條線上。事實上,家庭作業(yè)是一個窗口,它既可以讓老師窺探家庭教育的情況,又可以讓家長洞察學校的教育情況。我們應該充分利用這個窗口,使家庭作業(yè)既有對學生學習能力的訓練,還有個性、情感、能力等方面的培養(yǎng)。家長一旦感到老師教導有方,與老師的關(guān)系自然就融洽了。家校雙方在教育觀念及方法上也就很容易達成共識。
老師要學會微笑。上課時你的臉上悄悄浮出微笑,這時學生的心情是輕松無慮的,心中也會增添對你愛的情感!同樣,你微笑著走近家長,無形中就接近了與家長的距離。家長覺得你有親和力,愿意和你說話。試想,一個鐵板一樣的面孔站在家長的面前,給人的感覺會怎樣?讓我們用微笑的魅力來感染家長吧!
作為老師,就注意自己的穿著要得體。既要端莊又要整潔,要既不失文雅,又要有個性。頭發(fā)不要染成太另類的顏色 ,化裝不要太濃。一般來說,家長對老師第一印象好,溝通起來就會順利一些。
班主任工作千頭萬緒,難免會百密一疏。家長對老師有這樣那樣的看法或意見,那也是正常的。我們要以寬厚的胸襟,平和從容地接納家長的意見。包括尖銳的批評或者刺耳的“雜音”。即使家長的意見不太合理,我們也要充分尊重他們發(fā)表看法的權(quán)利。當然,我們老師也可以以自己的語言魅力、以自己對問題的理解、以及自身內(nèi)在豐富的文化素養(yǎng)去影響家長。
如果我們的老師都能通過以上一些策略和途徑與家長親密合作,共同教育孩子,相信我們每一位老師都會感覺到很累,但一定也會感到非常的快樂!不信,請試試看。
[1]侯娟.談家校合作的問題與對策[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7(04).
[2]劉翠蘭.影響家校合作的因素分析與對策研究[J].當代教育科學,2006(20).
(作者單位:長沙市望城區(qū)大澤湖街道東馬小學)
曾建偉,女,漢族,湖南望城人,本科,一級教師(過渡前名稱:小學語文高級教師),研究方向:教育教學——家校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