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龍元帥給魏榮元倒一盅酒,放在他的面前說道:“魏榮元呀,你是唱評劇的,為什么包拯腔唱京劇呀?”魏榮元回答說:“因為評劇沒有大面腔?!辟R龍元帥說:“新社會條件成熟了,你可以創(chuàng)一個評劇大面腔,我相信你能做到,來,我敬你一盅,為評劇大面腔出現(xiàn)而干杯?!蔽簶s元急站起來,把杯中酒一飲而盡,說了一句:“謝謝賀龍同志?!?/p>
賀龍元帥一句話點醒魏榮元
在《奪印》中扮演陳有才
說起評劇的花臉唱腔,就不能不提魏榮元。他在《秦香蓮》里破天荒第一次不再以和女演員同調的唱腔出現(xiàn),也不再以京劇里的唱腔在舞臺上來代替評劇表演,而是創(chuàng)造出評劇的花臉唱腔,成功塑造出包拯這個豐滿的藝術形象。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這是著名科學家愛迪生的名言,其實這句格言還有下半句,那就是“但那1%的靈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睈鄣仙脑捰迷谖簶s元創(chuàng)造評劇花臉唱腔這件事上,似乎也非常恰當。成功永遠留給有準備的人,魏榮元創(chuàng)造評劇花臉唱腔,可謂是歷經(jīng)了點滴積累、水到渠成、點撥觸動、蓬勃生發(fā)的一個過程,而這一過程的機緣則是來自賀龍元帥的一句話。
黃兆龍:
一個演員為一個劇種創(chuàng)造出花臉行當,這樣的演員在梨園界屈指可數(shù)!1976年4月29日,這個日子我記得特別清楚,魏先生曾向我詳盡講述了《秦香蓮》創(chuàng)作包拯的歷程。1953年,中國評劇院的前身——中國評劇團整理重排傳統(tǒng)戲《秦香蓮》,決定由魏榮元飾演包拯。魏先生接到角色,就提出了一個創(chuàng)造評劇花臉唱腔的建議。在當時,這個建議十分大膽。因為此前評劇沒有自己的“花臉”,舞臺上出現(xiàn)包拯這類人物時,都是唱京劇唱腔。雖然很不協(xié)調,但誰也無可奈何。魏先生對這種不倫不類的“兩下鍋”早有改革之心。1952年他隨小白玉霜一起赴朝演出時,賀龍同志看了他們的戲后就曾對他說,評劇的包公不應該唱京劇,沒有大花面就創(chuàng)一個。從那時起,魏先生把這事牢記在心。此次重排《秦香蓮》,他向導演表示“打死我也不唱京劇了”。
為評劇創(chuàng)一個凈行談何容易!?要把良好的愿望變成現(xiàn)實,要讓評劇舞臺上的包拯聲腔觀眾認可,那是需要用實力說話的!我在京劇名家尚長榮的弟子王杰家中看過榮春社正式出版的家譜中記載:魏榮元,工老生,后改評劇、工花臉。這可能是冥冥之中的鋪墊吧,戲曲劇種之間最大不同點是聲腔,不同的聲腔構成我國戲曲劇種的各自特色。
評劇的男聲唱腔只有小生,而小生的高調門、高聲腔、用高音板胡伴奏唱出“與駙馬打坐開封堂上”,顯然離包公的形象差距太大了!第一次實踐就這樣失敗了。要解決現(xiàn)實問題,讓男中音唱主角,這在評劇音樂史上無可借鑒。于是魏榮元和音樂家賀飛、楊培等人一起研究,從小生腔里發(fā)現(xiàn)了越調音素,經(jīng)過分折研究,他們得出了科學結論,把宮音降低四度!
解放了又寬又亮的男中音,成就了演唱評劇花瞼適合的基調,“越調”的名稱得以確立。但伴奏主樂又成問題。男中音演唱用高音小板胡伴奏,聲樂和器樂走向是相反的。你唱高腔,它是低音,你唱低音,板胡是高音,極不協(xié)調。板胡名家楊殿榮先生有多年的演奏經(jīng)驗,他研究出與男中音相一致的大板胡。之后,新版的《秦香蓮》再次見觀眾了,但大家集中反映“是評劇、不是包公”!魏先生又開始思索,什么是包公的勁兒?他突然想到了京劇大師裘盛戎先生的聲腔,那些熟悉的唱腔、頭腔共嗚、胸腔共嗚、演唱氣勢等等,魏先生茅塞頓開,于是把京劇的某些腔拿來用,把京劇的共嗚、味道拿過來,用評劇的字韻來唱。隨后,《秦香蓮》在大眾劇場再度公演。魏榮元特別請來了裘盛戎先生觀看演出。演出結束后,裘先生激動地快步走向后臺,握著魏榮元的手說:“我演的是裘盛戎,你演的是包公!”這是充分的肯定,也是巨大的鼓勵!
1961年,京劇電影《鍘美案》在拍攝之前,京劇大師馬連良先生邀請譚富英、裘盛戎、張君秋三位先生到電影院觀看評劇電影《秦香蓮》,并說:“評劇《秦香蓮》排得好,我們一塊看一次,對拍攝《鍘美案》有好處?!?/p>
魏榮元先生在《秦香蓮》中成功地創(chuàng)造了一個評劇包拯,同時創(chuàng)出了一個新的行當——評劇花臉。這次創(chuàng)造不僅解放了魏先生自己,而且為評劇注入了新的活力。魏先生1976年和我談起這段往事,還是那樣自豪那樣興奮。
張瑋:
1952年,魏榮元隨筱白玉霜到炮火連天的朝鮮戰(zhàn)場,慰問最可愛的人中國人民志愿軍。慰問團由赫赫大名的賀龍元帥帶隊,賀龍在我軍將領中,是屬于愛戲懂戲的一位,在朝鮮志愿軍司令部的地下劇場,賀龍元帥看了筱白玉霜和魏榮元合演的《秦香蓮》,十分欣賞筱白玉霜的唱功和演技,只是魏榮元的包拯唱的是京劇腔。演完戲后,賀龍元帥派人將魏榮元找到自己桌前,坐在他身邊。魏榮元從小就知道賀龍這個名字,十分崇敬,不想今日居然能和賀龍坐在了一張桌子旁。賀龍對魏榮元十分尊敬,先敬他一盅酒,祝賀《秦香蓮》演出成功,魏榮元一飲而盡,賀龍元帥又給魏榮元倒一盅酒,放在他的面前說道:“魏榮元呀,你是唱評劇的,為什么包拯腔唱京劇呀?”魏榮元回答說:“因為評劇沒有大面腔?!?/p>
賀龍元帥說:“新社會條件成熟了,你可以創(chuàng)一個評劇大面腔,我相信你能做到,來,我敬你一盅,為評劇大面腔出現(xiàn)而干杯?!?/p>
魏榮元急忙站起來,把杯中酒一飲而盡,說了一句:“謝謝賀龍同志?!?/p>
魏榮元后來說,他自己居然叫了賀龍元帥一聲同志,同志是什么意思?同志就是革命的意思,賀龍給魏榮元心中種下了一顆評劇藝術革命的種子。
可以說,魏榮元在評劇花臉唱腔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才發(fā)現(xiàn)了真正的自我,他那時整天嘴里念念唱唱一刻不停,走在路上也是如此,完全沉入到他的音樂世界中去了,碰上電線桿都不知道,他真正做到了“曲唱千回腔自轉”這句戲曲名言。他高興的是完成了賀龍元帥的囑托,為評劇創(chuàng)造了花臉的唱腔,并被老百姓和專家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