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歐陽
?
蔡元培體育思想對學校體育工作的啟示
韋歐陽
蔡元培是我國近代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革命家,他的教育思想是我國教育界的瑰寶;他主張的體育思想同樣是珍貴的歷史遺產(chǎn)。在1916年至1927年擔任北京大學校長期間,蔡元培提出的體育思想影響了眾多北大學子,他提出的“完全人格,首在體育”、“五育教育”與今日“健康第一”、“素質(zhì)教育”頗有相同之處,是當時北大學校體育的思想指南。學校體育工作是事關增強學生體質(zhì),振興中華民族體育事業(yè)的基礎,是培養(yǎng)學生擁有強健體魄和德智體全面發(fā)展不可缺少的系統(tǒng)工程,其意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借鑒蔡元培體育思想對進一步完善今日學校體育工作有著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啟示。
蔡元培;體育思想;學校體育工作;啟示
追溯歷史,往往讓人獲益良多;遙想偉人,常常讓人感悟至深。七十多年過去了,蔡元培體育思想至今閃爍著光芒,對今日學校體育工作依然有著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啟示。蔡元培在我國體育史上是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他的體育思想至今是我國體育領域研究學者、體育教師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思想源泉。蔡元培一生致力于我國教育、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其一生光明磊落,“處小事以圓,處大事以方”的為人處世哲學彰顯無限人格魅力。毛澤東高度評價他為“學界泰斗,人世楷?!薄N覈逃姨招兄壬芯涿裕骸靶iL是一個學校的靈魂,要想評價一個學校,先要評價它的校長?!辈淘嘣趽伪贝笮iL期間提出的體育思想與實踐的付諸在封建思想殘余的年代豎起了一面大旗,他提出“完全人格,首在體育”成為北大學校體育工作指導思想。蔡元培始終將體育和教育融為一體,認為體育在培養(yǎng)人格中有著重要意義。
2.1 中國第一代“學貫中西”的知識分子
蔡元培,字鶴卿,浙江紹興山陰縣人,生于1868年,卒于1940年。蔡元培4歲入私塾,17歲考取秀才,18歲設館教書,22歲中舉人,23歲成為貢士,25歲中進士,27歲被受職翰林院編修,蔡元培早年科舉之路頗為平坦。維新思潮的興起,讓蔡元培開始重新思考女權的定義,這為他后來鼓勵女性參與體育運動奠定思想基礎。1907年,蔡元培赴德國萊比錫大學研究心理學、美學、哲學等學科。在德國留學的4年期間,他先后前往英國、法國,其先進的工業(yè)生產(chǎn)力和教育思想讓他深感清王朝的落后腐朽、國人的思想愚昧和身體羸弱。“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成為當時教育界借鑒西方先進文化的口號,但是將教育和體育相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首推蔡元培。
2.2 從資產(chǎn)階級改良派到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
1895年《馬關條約》的簽訂加劇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程度,中華民族危機日益加深。甲午戰(zhàn)敗讓蔡元培開始接觸西學,傾向維新,以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資產(chǎn)階級改良派發(fā)動“戊戌變法”,提倡西學的同時主張“尚武”,并提出:“尚武者,國民之元氣也,國家所恃之以立,而文明所賴以維持者也。”由于資產(chǎn)階級改良派的局限性和頑固派的強大,戊戌維新失敗。受革命思想影響,蔡元培加入光復會,從事革命活動中,他學習了如匕首、制作炸彈、手槍、毒物等技能,并認為:“了解各種個人應用之武器,而擇其相當者備豫之。養(yǎng)成抑強扶弱之習慣,力持可殺不可辱之氣節(jié)。見有敵人侮我同胞者,擊之,事變?nèi)缬兄赀B,則挺深任之[1]”。從戊戌變法到辛亥革命,蔡元培的體育思想始終以“御侮救國,強兵富國”為主,這與當時國內(nèi)戰(zhàn)亂環(huán)境不無關系。
3.1 “軍國民體育思想”與今日學校體育工作“健康第一”指導思想
對于軍國民,蔡元培這樣解釋:“軍國民主義者,筋骨也,用以自衛(wèi)?!惫糯芡醭慕逃w系中就有“六藝”,在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中,“射”是軍事技術射箭,“御”是駕馭馬車,二者都以強身健體、抵御外敵為目的,這在春秋戰(zhàn)國戰(zhàn)亂紛爭年代是進步的,這是軍國民教育。古希臘時期,諸城邦戰(zhàn)亂不斷,斯巴達民眾從5歲起就進行跑步、游泳、擲標槍、射箭、格斗、劍術等訓練,直到60歲退役,其目的是增強國民體質(zhì)、抵御外敵,這也是軍國民教育。軍國民體育思想是在清朝末年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的,目的旨在強身健體、抵御外侮,這在當時特定的歷史背景下是進步的。蔡元培在《中學修身教科書》中指出“國民之義務,莫大于兵役,非強有力者,應征而不及格,臨陣而不能戰(zhàn),其何能忠?”,“茍欲實踐首仗,宣力國家,以盡人生之天職,其必自體育始矣”,他認為“中國教育應重尚武,不但為保衛(wèi)國家計,亦為強身健體計[1]”。軍國民體育思想與今天學校體育工作“健康第一”指導思想是高度一致的,都是以增強國民體質(zhì)健康為目的。
今日學校體育工作在“健康第一”指導思想中缺乏“終身體育思想”教育。學生最終要脫離學校,走向社會工作崗位,缺乏體育鍛煉終將造成體質(zhì)健康下降,“健康第一”成為“一時的健康”?!敖K身體育思想”教育的原意解釋是“一個人終身進行體育鍛煉和接受體育教育”,即“活到老,堅持體育鍛煉到老”。學校體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德、智、體、美得不到全面發(fā)展,學生身體健康不能保證,教育就難當“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基石”的大任[2]。由此可見,學生體質(zhì)關乎人才強國、人力資源強國戰(zhàn)略的實施。蔡元培認為“體育者,循生理上發(fā)達之趨勢,而以有規(guī)則人工補助之,使不致有所偏倚[3]”。他認為學校體育的本義是以促進學生身體健康為主要目的[4]。1917年1月,蔡元培在愛國女校演說時高度贊賞該校為女生們開設體育課,他評價道:“聞該校有體育專修課,不僅各科完備,且拳術尤為注意,此最足為自衛(wèi)之具,望諸生努力,切勿間斷。即畢業(yè)之后,身任體操教員者,應時時練習,即擔任別種職業(yè)者,亦當時時練習。蓋此等技術,不練則荒,久練益熟,獲益非淺戡也[5]?!辈淘嗾J為體育技能應經(jīng)常練習,時間長久方能有所獲益,這樣的長遠眼光在今天與“終身體育思想”是異曲同工。由此可見,今日學校體育工作應以把“健康第一”和“終身體育思想”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學生終身堅持體育鍛煉,“康強其身”、“亦當時時練習”,為更好服務社會和建設國家打下良好的身體素質(zhì)基礎。
3.2 “五育教育”與今日“素質(zhì)教育”
1912年2月,蔡元培在《對于教育之意見》中系統(tǒng)提出五育教育的思想,五育教育包括: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美育教育。他從心理學、教育界、教育家?guī)追矫鎸Α拔逵边M行較詳細的分析[6]:
以心理學各方面衡之,軍國民主義毗于意志;實利主義毗于知識;德育兼意志情感二方面;美育毗于情感;而世界觀則統(tǒng)三者而一之。
以教育界之分言三育者衡之,軍國民主義為體育;實利主義為智育;公民道德及美育毗于德育;而世界觀則統(tǒng)三者而一之。
以教育家之方法衡之,軍國民主義,世界觀,美育,皆為形式主義;實利主義為實質(zhì)主義;德育則二者兼之。
毗之人身:軍國民主義者,筋骨也,用以自衛(wèi);實利主義者,胃腸也,用以營養(yǎng);公民道德者,呼吸機循環(huán)機也,周貫全體;美育者,神經(jīng)系也,所以傳導;世界觀者,心理作用也,附利于神經(jīng)系,而無跡象之可求。此即五者不可偏廢之理也。
蔡元培對五育教育的課程設置做了明確的說明,他認為:“游戲,美育也;兵式體操,軍國民主義也;普通體操,則兼美育與軍國民主義二者”,“其內(nèi)容則軍國民主義占百分之十,實利主義當占其四十,德育占其二十,美育占其二十五,而世界觀則占其五”。
綜上所述,蔡元培在五育教育中將體育放在首位,強調(diào)體育的作用是增強學生體質(zhì),強身健體。他認為:“先有健全的身體,然后有健全的思想和事業(yè),這句名話無論何人都是承認的,所以學生體力的增進,實在是今日辦教育的生死關鍵?!碑敃r的封建殘余思想還未徹底根除,在體育未得到社會共同認識基礎的情況下,蔡元培將體育放在第一是具有時代意義的,是在中華民族遭受數(shù)十年帝國主義列強侵略歷史背景下提出“軍國民教育”為五育之首。
今日素質(zhì)教育提倡“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但是各中學、高中體育課被停、占用的現(xiàn)象十分普遍,與升學關系不大的體育課被學生們當做宣泄學業(yè)壓力的時間段和場所。校長緊盯與學校知名度掛鉤的升學率,班主任和各任課教師緊盯“尖子生”,體育課在期中、期末考試中隨意被叫停,因為安全事故取消800米以上長距離跑、跳箱、單杠等一切危險項目,在集合學生后,學生們進行看小說、聊天、自由活動等,體育課被“游戲”替代,這些問題直接造成體育教師地位低下,體育教師被擺在“象征性”的位置,其工作“有名無實”。素質(zhì)教育是針對應試教育弊端提出的,但在實施過程中卻困難重重,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學到了知識,但是在體育課上學到的運動知識技能卻幾乎為零,與健康相關的體育保健知識、醫(yī)療衛(wèi)生常識得不到傳授,學生從入學到畢業(yè)也不清楚體育運動的作用和意義是什么,體育課的開展變得毫無意義。這與蔡元培提出的五育教育中將體育放在第一位以增強學生體質(zhì)健康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相比不可同日而語。蔡元培在《普通教育和職業(yè)教育》中指出:“西洋有句古語:叫做健全的精神,宿于健全的身體。足可見體育的不可忽視。不過體育是要發(fā)達學生的身體,振作學生的精神。”“身體弱,則腦力衰,新教育所以注重體育實基于此[7]?!苯袢账刭|(zhì)教育離不開蔡元培體育思想對學校體育工作的理論指導。
3.3 “以體育之提倡,貴乎全體四萬萬人中”與今日“全民健身計劃”
蔡元培在擔任北大校長期間積極倡導全民體育,他說:“體育本屬平常之事,應有健全之人格,方能從事各種事業(yè)”,他又指出:“以體育之提倡,貴乎全體四萬萬人之中,設盡四萬萬人體育發(fā)達,余者仍頹唐故我,則全國體育依然列于軟弱之類[7]?!辈淘嘣趽伪贝笮iL期間,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運動,更鼓勵女子學習拳術、技擊,以強身健體、自衛(wèi)防御為目的。舊時的北京大學,學生參與體育鍛煉者寥寥無幾,蔡元培在上任之初積極倡導學生走出教室參與體育鍛煉。1917年12月成立北京大學體育會和北京大學技擊會,并指出體育鍛煉是為增強學生體質(zhì)健康,使得北大在以后開展體育運動有了固定組織,對調(diào)動學生參與體育運動起到號召作用,同樣也以體育運動的方式促進了校內(nèi)外的交流,擴大了體育運動在學校的影響力。蔡元培在1919年2月《教育之對待的發(fā)展》一文中指出:“蓋群性與個性的發(fā)展,相反而適以相成,是今日之完全人格,亦即新教育之標準也。”在“完全人格”中,蔡元培將體育放在第一位,充分肯定了體育的特殊作用,也肯定了體育在教育中的作用。
當今,隨著生活節(jié)奏加快與交通工具的便利,越來越多的人忽視了健康,大多數(shù)人因為運動不足造成肥胖癥和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體質(zhì)羸弱不能保證較高的學習和工作質(zhì)量,很多社會精英因各種疾病的困擾而中斷當下工作甚至英年早逝。推行全民健身計劃要從學校抓起,讓學生在學校教育中養(yǎng)成終身鍛煉身體意識,體育教學的內(nèi)容要深入到生活方式中,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離不開學校體育工作。學校體育工作在校內(nèi)培養(yǎng)學生“全民健身”意識和“終身體育思想”,同樣要鼓勵學生走向社會參加各項體育運動,增強體質(zhì)和培養(yǎng)吃苦耐勞精神。蔡元培在20世紀初就提出“以體育之提倡,貴乎全體四萬萬人中”的體育思想在理論與實踐方面具有超前性。
4.1 “寧正直而敗,毋詭詐而勝”,注重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蔡元培在擔任北大校長期間,鼓勵支持校運動會的開展。1922年4月,蔡元培在《運動會的需要》中指出:“寧正直而敗,毋詭詐而勝。敗則反求諸己,不怨尤,不嫉妒。”這與現(xiàn)代奧林匹克“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是高度一致的,均體現(xiàn)了體育運動優(yōu)良的道德風尚精神。2016年國際奧委會重啟對北京和倫敦兩屆奧運會興奮劑檢查工作,經(jīng)官方公布的消息,這兩屆奧運會有75名運動員涉嫌服用興奮劑等禁藥,甚至倫敦奧運會田徑女子1500米項目出現(xiàn)第9名遞補得到銅牌的情況,此消息一出,世界輿論一片嘩然,國際奧委會剝奪涉藥運動員的獎牌和名次,這體現(xiàn)了國際奧委會秉持“公平、公正、公開”原則的決心。體育道德高尚的運動員“正直而敗”,敗的光榮;體育道德敗壞的運動員“詭詐而勝”,勝的恥辱?!耙蛟幵p而勝”的運動員與蔡元培體育思想背道而馳,也被奧林匹克精神所不容。蔡元培注重運動會對學生道德、正確價值觀的培養(yǎng)。學生參與運動會不但檢驗自身運動技能學習水平,而且培養(yǎng)學生為人正直、不欺詐、公平競賽的優(yōu)良品德。
當下很多學校開展運動會場面冷清,有的學校出現(xiàn)“運動員比觀眾還多”的尷尬場面,運動會成為運動員的運動會,失去了蔡元培提出的“體育運動重在普及”的理念,學生們看不到運動員的拼搏精神和運動的力與美,這樣的學校開展體育運動有兩個共同點:第一,學校體育發(fā)展水平整體不高;第二,學校競技體育水平實力整體不強?,F(xiàn)今的北京大學各項運動發(fā)展迅速,以“體教結合”模式培養(yǎng)了數(shù)十位全國冠軍和世界冠軍。這得益于當時蔡元培鼓勵開展運動會留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今日學校體育工作應多開展運動會,有條件的學??山M織春季、秋季運動會,調(diào)動學生參與運動熱情,培養(yǎng)學生集體榮譽感、樂于奉獻的精神;培養(yǎng)學生正直做人,有優(yōu)良公德的精神風貌。這與蔡元培提倡運動會的初衷是一致的。
4.2 “實行體育普及”,蔡元培認為體育運動重在普及
蔡元培講過:“學校的運動,并不以訓練幾個選手為目的,而以運動的普及為原則”,“健全身體,實為教育上重要任務。健全的方法,運動最要。每種運動,對于身體有特殊的效力;而種種規(guī)則,又可以養(yǎng)成勇、正直、服善、愛群諸美德?!斌w育并非少數(shù)人專有,人人都享有體育運動權利,當下生活質(zhì)量的提升為國民體質(zhì)健康奠定基礎,倘若失去運動的熱情將變得懶散、精神消極。蔡元培比較了中美兩國國民對體育運動的態(tài)度后說:“運動的高興,中國所短。美國人無論男女老少,對于運動,都興高采烈。不惟自己運動時如此,即看他人運動,如足球、棒球之類,亦覺極有興趣。此美國人長處,不可不學[1]?!逼占绑w育運動重在開展學校體育工作時培養(yǎng)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認識,讓學生在運動中養(yǎng)成終身鍛煉的思想態(tài)度?,F(xiàn)實中許多學校緊盯高水平運動員的訓練而忽視了其他學生,形成兩個鮮明對比,即普通生認為運動員學生頭腦簡單,四肢發(fā)達;運動員學生認為普通學生是文弱書生,弱不禁風。這直接體現(xiàn)出學校體育工作在開展過程中沒有重視體育運動的普及。1936年,蔡元培在一次演講中指出:“不平均,體育為少數(shù)人所專有;太偏重,部分選手則太偏與運動,犧牲了其他功課?!辈淘嘣诖笙拇髮W訪問時對該校普及體育贊賞道:“實行普及體育,學生自治會又在促進普及體育的成功做法,是可喜的[8]?!逼占绑w育運動并非一味從事體育而荒廢其他學科,合理協(xié)調(diào)體育與其他課程的時間分配是最為有效的學習方式。
4.3 “完全人格,男女一也”,蔡元培注重女子體育
1917年,蔡元培在《在愛國女學校之演說》中談到了他的女子體育觀,他指出:“夫完全人格,首在體育。體育最要之事為運動?!辈Ψ饨ㄉ鐣`女子深居閨房、纏足等陋習給予批判,鼓勵女性參與體育運動,學習拳術、兵式體操,以強身健體、自衛(wèi)為目的。蔡元培對女子體育要求“望諸生努力,切勿間斷”;對于體操要求學生“亦當時時練習,獲益非淺戡也”,加之德育、智育、美育,“女學故養(yǎng)成女子完全人格?!边@些均體現(xiàn)蔡元培體育思想中男女平等思想。蔡元培鼓勵女子要沖破封建思想束縛,以體育鍛煉徹底改變怯懦、膽小怕事的軟弱性格。蔡元培指出:“舊俗每為女子纏足,不許擅自出門行走,終日幽居,不使運動,久之性質(zhì)自變懦弱。光陰日銷磨于裝飾中,且養(yǎng)成依賴性,凡事非依賴男子不可。茍無男子可依賴,雖小事亦望而生畏[3]?!贝颂岢蚱品饨ㄉ鐣f時代中國女子“是皆不運動不發(fā)達其身體之故,卒養(yǎng)成懦弱性質(zhì),以減殺其自衛(wèi)之能力與膽量也?!辈淘嗾J為忽視女子體育不僅危害其自身健康,亦危害危害下一代的孕育。1917年,他在《學堂科教論》中說道:“害于人種尤巨,遺傳也,胎教也,蒙養(yǎng)也,何一不關女權者[9]?!?/p>
今日學校體育教學中,大多數(shù)女生雖喜歡體育,但不喜歡體育課,更不喜歡體育運動。除必修的廣播體操外,其余運動項目均不受女生喜愛。女生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要動機是為了體育考試和達標[10],或者是應付學校組織的體質(zhì)檢測。面對女生普遍缺乏體育鍛煉意識,學校體育工作的開展應在平時課間操鼓勵女生走出教室進行體育鍛煉,體育教學內(nèi)容的設置應考慮到女生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開設內(nèi)容以軟式排球、擲飛盤、踢毽子、跳繩、網(wǎng)魚等趣味性較強的游戲為主,既增強體質(zhì)健康,又培養(yǎng)其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愛好,使其逐漸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做到“亦當時時練習”,克服害羞、嬌氣、自信心不足等缺點。
5.1 結論
綜觀蔡元培體育思想,其目的是增強國民體質(zhì)健康,以體育鍛煉的方式融入到國民日常生活中。他提倡以五育全面發(fā)展學生;他將體育作為改革封建舊制度、禁錮思想的武器;他倡導學校體育是“完全人格”的靈魂之地。蔡元培主張普及體育運動,增強國民體質(zhì),達到“御侮救國,強兵富國”的目的;他主張男女平等,鼓勵女子體育運動。他鼓勵學校開展運動會,達到增強學生體質(zhì)和培養(yǎng)人格、正確價值觀的目的。蔡元培提倡全民健身和終身體育思想是有進步意義的,對今天開展學校體育工作有著重要的理論啟示。
5.2 建議
學校體育工作應把增強學生體質(zhì)健康放在第一位,遏制學生體質(zhì)健康連年下降的趨勢。在開展學校體育工作時要弘揚人文主義精神,關愛學生,尤其是女子體育的教學內(nèi)容要符合其生理和心理特點。青少年是全民健身計劃工作的重心,借鑒蔡元培體育思想并聯(lián)系當下實際問題,為增強青少年體質(zhì)健康提出理論指導與實踐建議。體育有著其他課程所不具備的作用,體育教師的教學工作更應受到學校和社會的重視。學生全面發(fā)展離不開學校體育工作的有效開展,學校體育工作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優(yōu)良品德與精神風貌的基石。借鑒蔡元培體育思想指導今日學校體育工作的開展有著深遠意義。
[1] 蔡元培.蔡元培全集:第四卷[M].北京:中華書局,1984.
[2] 王登峰.學校體育的困局與破局——在天津市學校體育工作會議上的報告[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3,(28):1.
[3] 任時光.中國教育思想史[M].上海:上海出版社,1984.
[4] 王俊奇.近代二十家體育思想論稿[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3.
[5] 高平叔.蔡元培全集:第二卷[M].北京:中華書局,1984.
[6] 張景,黃亞飛.蔡元培與蔣夢麟體育思想比較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0,9.
[7] 高平叔.蔡元培全集:第三卷[M].北京:中華書局,1984.
[8] 蔡元培.蔡元培全集:第七卷[M].北京:中華書局,1984.
[9] 蔡元培.蔡元培全集:第二卷[M].北京:中華書局,1984.
[10] 史燕,馬云,羅建萍,蔣世玉.高校女生體育意識及體育行為的調(diào)查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27),11.
The Enlightenment of Cai Yuanpei's Sport Ideology on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Wei Ouyang
Mr. Cai Yuanpei is a famous thinker, educator and revolutionary in the modern history of China. His educational thought is the treasure of the educational circles in our country. As president of Peking University in the period from 1916 to 1927, Cai Yuanpei put forward some ideas of sports, which influnced a large number of university students. His words like "perfect personality, first in sports" and "five education for education" were used as thought guide in Peking University school sports, which are similar to the slogan of "health first" and "quality education" nowadays. School sports are fundamental in enhancing the physical fitness of students and promoting Chinese national sports, as well as a important part in all 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nd improve students’ fitness with great significance. Cai Yuanpei's sports thought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enlightenment to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school sports both theoretically and practically. Key words: Cai Yuanpei; sports ideolog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enlightenment
韋歐陽(1991-),男,河南許昌人,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
廣州大學體育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6 Sport College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06, Guangdong, China.
G807
A
1005-0256(2017)05-0152-4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7.05.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