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孟君
(曲阜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山東曲阜 273100)
青少年學生體育行為動機異化及回歸研究①
曹孟君
(曲阜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山東曲阜 273100)
體育動機,是終身體育形成的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積極的內(nèi)部動機有利于學生形成持續(xù)不斷的運動行為。通過對山東省內(nèi)隨機抽取的134名初、高中生進行調(diào)查,了解學生行為動機異化程度,根據(jù)調(diào)查統(tǒng)計的結果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的動機是比較良好的,但是仍舊有一部分學生動機異化現(xiàn)象較為嚴重,尤其是學生在上體育課方面及其的被動,而且還有一部分學生為了達標測試,為了體育升學考試而暫時性的強迫自己參與體育鍛煉,并根據(jù)以上出現(xiàn)的異化現(xiàn)象找到異化的根源所在,提出合理的消解措施。
青少年 體育動機 異化
青少年體育行為動機異化主要是從學校體育的角度出發(fā),看青少年學生在課內(nèi)外參加體育活動的動機情況。青少年參與體育本真的動機應是健身、尋求快樂、釋放壓力,通過參與不同的體育項目以滿足自己在身體、心理、交往等多方面的需求。但是很多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一度的追求成績、名次、以及為了通過身體達標測試,甚至還有的被升學壓力所迫,學生參加體育的動機成為“被迫、生拉硬拽”,沒有了最初快樂的體驗,本研究將這些情況均視為動機的異化。
通過校內(nèi)圖書館,中國知網(wǎng)以及碩博論文,輸入關鍵詞“動機、體育參與、體育鍛煉、異化”等關鍵詞進行檢索,前人的研究大都集中于動機行為的研究,動機的影響因素,動機的現(xiàn)狀調(diào)查,而關于動機異化的文章甚少,實證性的研究則是少之又少,而且動機研究的群體大都是大學生,而關注青少年的也較少,所以本研究從動機異化的視角出發(fā),對青少年群體進行研究。
此次問卷采用的是問卷星網(wǎng)絡問卷,這樣有利于對象選取的普遍性,被試對象隨機選取山東省初高中學生,問卷發(fā)放后共回收155份,問卷中有的數(shù)據(jù)明顯無效,剔除出無效問卷21份,有效率86.5%。
研究采用的是自制青少年體育行為動機異化量表,該量表是在閱讀大量文獻基礎后同時借鑒陳善平教授的《鍛煉動機量表》進行編制的,問卷中問題借助大量的理論基礎,將異化行為以問題的形式進行量化,從而轉(zhuǎn)變成可以測量的形式,更直觀的將異化現(xiàn)象呈現(xiàn)。
對于信度的檢驗采用的是SPSS22軟件,采用可靠性分析因子程序,通過Cronbach alpha系數(shù)來檢驗的,α系數(shù)為0.903,說明問卷信度非常高(見表1)。
效度檢驗依舊采用的是問卷星,將問卷連同效度檢驗問卷通過網(wǎng)絡發(fā)給10位專家進行內(nèi)容效度進行評價,評價等級為非常不合適、不合適、合適、比較合適、非常合適5等級量表,回收率為百分之百,有效率百分之百。其中有兩位專家認為非常合適,4位專家認為比較合適,4位專家認為合適,說明問卷內(nèi)容效度很好。
被試者基本信息(見表2)。青少年學生行為動機異化程度狀況如表3所示。由表4可以清晰地看出青少年學生體育行為動機異化狀況,一共是5分制,得分越高說明異化越嚴重,Q8~Q13為反向計分題目,Q8~Q13得分相對較低,說明大部分學生的體育動機較為良好,為了身心健康,為了尋求快樂,為了交到更多的朋友,Q1~Q7總體平均分為2.44,這說明異化并不是很嚴重,但是仍舊有一部分學生有明顯的異化傾向。動機如果出現(xiàn)異化傾向,對良好的體育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是不利的,只有形成良好的內(nèi)部鍛煉動機才有利于學生進行長期鍛煉,所以既然有異化現(xiàn)象,說明這個無問題就存在,就要引起我們的關注,找到學生異化的根源來消解這種異化的存在。根據(jù)問題的后兩項進行評價,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Q1、Q2、Q4、Q7這四項異化比較嚴重,分別是因為體育老師要點名,所以不得不去上體育課;擔心體育課考試不及格,所以不得不去鍛煉身體;因為體育是一門必上科目,所以不得不去上體育課;為了獲得物質(zhì)上的獎勵而去參加體育運動。以上問題就說明有一小部分學生就是為了外界的壓力被迫參與體育運動,依靠的是外部動機,這種功利性的運動動機很難使學生維持長久的鍛煉,當這些外在條件一旦消失,那么學生將不再參與體育鍛煉。
表1 可靠性統(tǒng)計
表2 被試者人口統(tǒng)計學變量
問題最嚴重的是迫于強制性規(guī)定,為了考試合格才去參加體育鍛煉,這是對體育認知的一個偏差,沒有形成一個良好的認知,認為上體育比較累,怕吃苦,體驗不到體育課帶來的樂趣,所以這種情況很難將外部動機轉(zhuǎn)化成良好的內(nèi)部動機,部分學生并沒有通過外部動機找到自己的愛好和興趣,所以他們才迫于外界的一些因素去運動。
學生在參與動機方面受家庭因素較小,兩項問題占相關比例分別為22.4%和18.6%,這說明少數(shù)學生受到父母的壓力而參加鍛煉,父母讓孩子參與鍛煉的因素無非就兩個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強身健體;另一方面是為了升學考試,有些學生可能文化課成績不好,但是家長都想讓學生走一個較好的學校,所以借助體育特長這一跳板,使孩子上一個好學校。
學校因素是影響青少年行為動機的一個關鍵因素,因為學生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學生沒能形成一個良好的體育行為這跟體育課有很多關系,學校接上級規(guī)定要對學生進行體能體質(zhì)健康測試,為了達到一定的合格率,老師上課就對學生的體能進行拉練,機械的練習某些動作,又累又乏味,使學生厭倦了體育課,因而形成一種“喜歡體育,不喜歡上體育課”的尷尬局面,將體育課當成了一門“應試課”來上,所以學生很難形成積極的內(nèi)部動機,因為學生無法通過體育課尋找到自己的興趣和愛好。
青少年學生參與體育動機大部分學生動機還是較好的,為了認識更多朋友,為了強身健體,為了體驗運動帶來的快感,但是仍有一小部分學生是為了達標測試,迫于強制性規(guī)定,不情愿的走進操場進行鍛煉,學校體育是學生動機異化形成的根本原因。
學生要想擁有快樂的體驗,自覺自愿的運動行為是前提,教師要向?qū)W生傳達一種良好的認知,使學生從心理上接受體育課程,對于體育課程的安排可以采用游戲與球類相結合的教學內(nèi)容,學生熟練掌握技能后可以定期組織小型比賽,通過比賽促進學生學習,體驗團隊帶來的成功,這樣有利于體育鍛煉習慣和體育道德的養(yǎng)成。
打破傳統(tǒng)的教師教學生學的局面,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進課堂,教師要避免簡單的“教”和“練”,套用固定的教學方法和套路,使體育課枯燥乏味,老師要靈活運用教材,給課堂增加點生機,使學生從樂中學,從樂中練,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也可以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將外界的壓迫性動機轉(zhuǎn)化為積極的內(nèi)部動機,形成持續(xù)不斷的運動行為。
表3 行為動機異化程度狀況
表4 每項題目得分情況
[1]林鋒.《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異化勞動理論的重新解讀——兼評關于《手稿》“異化”概念的一種流行觀點[J].江漢論壇,2012(2):39-42.
[2]來婷婷.淺析馬克思的異化勞動理論及其當代價值[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5):51-52.
[3]李曉武.高校課外體育活動異化現(xiàn)象調(diào)查及對策研究[J].學校體育學,2011,25(4):24-29.
[4]余佳俊,李佐惠.女大學生體育鍛煉動機異化現(xiàn)象分析[J].體育文化導刊,2017(6):153-156.
[5]劉一民.青少年學生體育行為的本真、異化與回歸[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7(5):66-72.
[6]吉遠.學校體育的異化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8(4):336-338.
[7]萬作芳.教育異化:概念及表現(xiàn)[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2):115-121.
[8]黃平波,安國,彥劉龍.學校體育異化現(xiàn)象審視[J].體育文化導刊,2008(2):89-92.
Sports motivation is a key link in the formation of lifelong sports,and the positive internal motivation is conducive to the formation of continuous movement behavior of students.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134 randomly selected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shandong province,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statistical survey found that most of the students motivation is relatively good,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students motive alienation phenomenon is relatively serious,especially students in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es,and there are some students in order to pass the test,force themselves to participate in physical exercise,and according to the above find the root cause of alienation phenomenon of,reasonable resolution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Teenagers; Sports motivation; Alienation
G807
A
2095-2813(2017)10(b)-0223-0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9.223
曹孟君(1992,12—),女,漢族,山東聊城人,在讀碩士,研究方向:體育人文社會學(體育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