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黎
深秋時節(jié),正趕上秋雨連綿,偶有機會返鄉(xiāng),實在是一件幸事。罷了,撐一把黃油布傘,獨自漫步于雨霧迷離的山林,心中滿是溫潤,重又感受到山鄉(xiāng)的那種樸實淳厚,一種久遠的古樸情懷便在心中潛滋暗長了。
雨中的山林,有著自然朦朧之美態(tài),如煙似霧的細雨如一層薄薄的霧幔,在山與山木與木之間彌漫著,纏繞著,充盈著。半山坡上栗子已經(jīng)成熟,青色的毛茸茸的果子上面,掛滿了晶瑩剔透的水珠,其間偶爾有長尾巴的松鼠時不時冒出來,在栗樹的枝干上跳躍,抖落滿枝雨滴。而柿樹厚厚的葉子和紅紅的果實經(jīng)過雨水的沐浴,越發(fā)的干凈,綠的更綠,紅的更紅。最惹眼的是崖畔上一株株耀眼的野酸棗,油光水亮的密密麻麻綴在蔥綠的枝葉上,水靈靈的,宛如一幅幅生靈活現(xiàn)的圖畫,煞是讓人心生喜歡。不知是因為那可愛的小果子曾經(jīng)讓我飽嘗了她的清新酸甜,還是仰慕她的自然之平常,總讓心里有那么一種固執(zhí)的偏愛了。
老家那個村子叫酸棗溝,地處伏牛山下,之所以稱為酸棗溝,也許源于那村里村外,滿溝滿坡的野酸棗吧。兒時,每到四五月間,酸棗花開,米粒大小的黃色花瓣開滿山崗,濃郁的花香引得蝶飛蜂舞。香風陣陣,落英繽紛,滿天里仿佛都飄著一場香雪雨,空氣里伴著撲鼻的甜甜淡淡純純幽幽的清香。秋風乍起時,那恬淡的香氣滿山里飄散。我想,那大概是酸棗花用一種無言的方式,在表達對家鄉(xiāng)深深的眷戀吧!
八月間,野酸棗成熟了,路溝旁,崖畔上,漫山遍野的野酸棗點綴在青山綠水間,紅如瑪瑙,綠似碧玉,圓的或橢圓不一。順手摘下放進口里,滿嘴清香,酸酸甜甜。這是山里人收獲的時節(jié),無論大人孩子,都將不再為填飽肚子而發(fā)愁,隨便走出去,野葡萄,柿子、獼猴桃會把肚子填的飽飽的。母親這時是最忙的,不僅要收拾地里的莊稼,還要爬上山崖采摘酸棗拿到鎮(zhèn)上賣,或是曬干了賣給收藥材的人,價格要高好多。孩子們常常會央求大人得到幾角零用錢,從游鄉(xiāng)的貨郎擔那里買些稀罕東西……
常常會感嘆酸棗的純樸,堅韌,執(zhí)著,不擇地勢自由自在的生長,耐得住嚴寒耐得住干旱耐得住風吹雨打,雖然沒有讓人驕傲的修長的樹干,因為它僅僅是灌木而已,只是矮矮的一蓬纖細的枝枝杈杈,但卻是結(jié)實的,不容侵犯的。它從來不渴求上帝給予它什么,它只是在經(jīng)歷冬日的嚴寒之后在高高的崖畔上迎著料峭的春寒綻開嫩黃色的芽孢,就那么熱烈的,那么雅致而深情的綻放。秋天,它把自己最美的果實呈現(xiàn)給人們,酸甜的味道,不就是我們所向往的生活嗎?野酸棗,它秉承著對家鄉(xiāng)的那份熱愛,始終伴隨著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祖祖輩輩,有的只是不盡的付出,一抹深綠,一片嫣紅,一道風景。
野酸棗,我心中的紅果。
(作者單位:寶豐縣國土資源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