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央政治局會議特別是政治局擴大會議常常安排在晚上進行。會議經(jīng)常開到很晚,凌晨一兩點還沒散會是常事??紤]到中央領導同志晚飯吃得較早,到深夜會餓,食堂就為大家準備了一點夜宵。所謂夜宵,也就是一碗手搟清湯面,再加點青菜而已。即便如此簡單,毛主席對夜宵的控制也很嚴格。
一天晚上,毛主席在頤年堂主持召開政治局會議。葉子龍請示主席:晚上幾點吃夜宵?毛主席嚴肅地說:今后不管是在頤年堂開常委會、政治局會或是在家開會和會客時,不到晚上12點一律不供應夜宵。此后不久的一天晚上,正好在頤年堂開政治局會議,葉子龍請示毛主席:現(xiàn)在已是11時40分,準備夜宵嗎?毛主席說:再有10分鐘就散會了,不吃了。
20世紀50年代,北京冬天的氣溫很低,最冷時南海結冰四五十厘米厚。為了利用這些冰資源,中央警衛(wèi)局在南海西岸地下修建了一個8米寬、20米長、10米深的冰窖。每年冬天,中央警衛(wèi)團的戰(zhàn)士用鋼釬把凍冰切成1米寬、2米長的冰磚,用板車拉到冰窖內(nèi)整齊摞好,用稻草棉被密封嚴實儲存起來。夏天,中南海內(nèi)各個食堂、各首長處都從這個冰窖取冰,作為降溫和儲藏肉食之用。毛主席怕熱,工作人員就從冰窖里把冰塊取出來,放在鋁制和木制大盆內(nèi),在毛主席辦公室和臥室里各放二三盆,用以降溫。這種天然的降溫辦法效果很好,工作人員因此還受到了毛主席的表揚。
(知秋摘編自《在毛主席身邊二十年》,中央文獻出版社2015年版,孫勇/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