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晏祺君
失能老人家庭照料者的長期照護困境及對策研究
——以吉林省長春市為例
文|晏祺君
案例一:張先生(失能老人的兒子):我父親今年七十四歲,去年突發(fā)腦梗癱瘓了。我們都得上班,把老人送養(yǎng)老院吧,很多養(yǎng)老院都不收不能自理的老人,偶爾幾個收的,每個月要五六千塊錢,我們負擔不起。我們只能請個阿姨(養(yǎng)老護理人員),一個月兩千塊錢,也是筆不小的開支。
失能老人的家庭照料者普遍反映,由于失能老人行動不便,需要專人進行日常生活照料,而其中產生的費用使得普通家庭負擔沉重,經(jīng)濟壓力巨大,這既不利于家庭的穩(wěn)定發(fā)展,也不利于失能老人生活質量的提高。
案例二:林女士(失能老人的兒媳):我在超市上班,老爺子現(xiàn)在躺床上了,離不開人,吃喝拉撒都得要人看著,我就只能在家伺候他了。每天在家就只能對著他,和朋友出去吃個飯都不行,這樣的日子好像看不到頭似的。
由此可見,目前長春市的社區(qū)功能尚不完善,缺少針對失能老年人的日托中心,照護功能不足,失能老人家庭難以得到有效的社會支持,家庭照料者的生理和心理都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亟須得到調試和疏導。
案例三:周阿姨(失能老人的家庭護理人員):這要啥知識啊,又不是帶小孩。我之前做月嫂,現(xiàn)在做不動了,就來這(失能老人家庭),每天就給他們喂飯、擦身子啥的……
案例四:孫女士(失能老人的親屬):他(失能老人)孩子都在外頭,我在家也沒啥事,就來照顧他了。我之前看著醫(yī)院護工做過(護理),跟著學的,看幾遍就會了,差不多就成。
大多數(shù)失能老人的家庭照料者并沒有接受過正規(guī)的、針對失能老人的培訓,對于失能老人的常見問題缺乏科學了解,并且不能夠及時做出正確的處理,甚至會對失能老人的身體造成更加嚴重的傷害。
失能老人
失能老人是指由于衰老、疾病等各種原因導致部分或完全喪失生活自理能力、必須依靠其他人照料的老年人。
失能老人家庭照料者
失能老人家庭照料者是指能夠長期向失能老人提供所需護理服務,與老年人共同居住或分開居住的人。
長期照護
長期照護就是在持續(xù)一段時間內給喪失活動能力或從未有過某種程度活動能力的人提供一系列健康護理、個人照料和社會服務項目,其目的在于促進或維持身體功能,增進其獨立自主的正常生活能力。
由于失能老人已經(jīng)喪失了勞動能力,且大部分老年人的經(jīng)濟來源于子女,僅有少數(shù)老年人有一定的退休金,而目前長春市養(yǎng)老護理員的費用在每月兩千元以上,聘請專業(yè)的護工則需要更高的經(jīng)濟支出,對普通家庭來說難以負擔??梢姡彝ソ?jīng)濟能力是失能老人家庭照料者長期照護的主要影響因素。
按照國際通行標準分析,吃飯、穿衣、上下床、上廁所、室內走動、洗澡六項指標,一到兩項“做不了”的定義為輕度失能,三到四項“做不了”的定義為中度失能,五到六項“做不了”的定義為重度失能。而不同程度的失能老人對于家庭照料者的長期照護也有不同的影響,輕度失能老人大多數(shù)仍具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對照料者的依賴程度較低,只需要在特定的獲得過程中尋求幫助;而重度失能老人基本喪失了生活自理能力,亟須家庭照料者對其日常生活進行護理和協(xié)助。
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老年人口數(shù)量急劇增長,養(yǎng)老問題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然而,我國失能老人的長期照料問題卻一直沒能進入公眾的視野,無論是社區(qū)居家養(yǎng)老還是機構養(yǎng)老,其服務主要面向能夠自理的老年群體,對于失能老人的照料服務尚未形成具體措施,家庭照料者無法得到有效的幫助,壓力巨大。
無論是失能老人的親屬還是照護人員,都應打破心理壁壘,正確認識照護工作的責任和重要意義,積極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參與相關培訓活動,學習失能老人的照護知識,提高護理能力和水平,不僅能夠提升失能老人晚年生活質量,同時能對自身心理健康狀況及時進行合理的自我疏導和宣泄,有利于照護工作的長期開展。
隨著家庭的小型化、核心化,家庭養(yǎng)老功能逐漸弱化,而社區(qū)則應積極同家庭配合,完善居家養(yǎng)老的具體措施,強化自身服務功能,針對失能老人的需求搭建服務平臺,建立日托中心,為失能老人家庭照料者提供喘息服務,對困難家庭進行扶持;同時,定期對失能老人家庭照料者進行相關培訓,組建失能老人家庭照料者互助小組,提供心理疏導和宣泄平臺,形成家庭和社區(qū)的雙重保障。
重視失能老人長期照護困境,強化政府主導作用,貫徹落實現(xiàn)有政策和方針,建立健全失能老人長期照護的相關保障制度,完善養(yǎng)老服務體系,加大財政資金的投入力度,為長期照護問題提供相應的財力支持;與此同時,鼓勵社會資本注入,扶持社區(qū)和社會組織參與到失能老人的長期照料中,加大對失能老人家庭照料者的理論、技能培訓。
(作者為吉林農業(yè)大學2014級家政學專業(yè)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