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佳藝
作為一名在幼兒園工作的體育教師,很多朋友向我咨詢,孩子一回到家就玩手機、看電視,不愿意活動,即使批評也不管用。應該如何做才能引導孩子養(yǎng)成愛運動的習慣呢?事實上,讓孩子“動”起來,最好的方法就是為孩子營造積極向上的運動氛圍,讓孩子主動參與進來,而不是被爸爸媽媽逼著去做。
家長做榜樣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首先要愛運動,做好孩子的榜樣。模仿是孩子學習的重要方式,如果家長們下班回到家中悠哉地躺在沙發(fā)上,拿出手機刷朋友圈、微博,看電視劇,那孩子會怎么做呢?家長的這種放松方式被孩子看在眼里,自然會“有樣學樣”地打游戲、看動畫片。所以,想讓孩子養(yǎng)成運動習慣,家長們要先動起來,做好榜樣。比如,天氣良好的時候,晚飯后一家人在小區(qū)里打打羽毛球、健步走、踢毽子、轉呼啦圈等等。
利用好周末
周末是家長與孩子一起運動的難得機會,可以全家人一起進行戶外運動,增加親子交流,比如爬山、戲水、踢球、放風箏等,讓孩子體驗運動帶來的樂趣。在家長的參與下,“玩兒”的過程不僅能夠讓孩子得到充分的鍛煉,也能增進家庭成員間的感情,讓父母更好地了解到孩子身心發(fā)展的情況。
讓孩子們在一起
沒有什么比一群孩子一起玩耍更能增加運動量了。有些寶寶在幼兒園很愛運動,在家卻“呆呆的”。原因就是,幼兒園里有玩伴,但家里沒有。孩子們在一起可以進行很多集體運動,如捉迷藏、老鷹捉小雞等,這不僅能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同時也能提高孩子們的人際交往能力。如果條件允許,周末時,您不妨約上家里有同齡寶寶的同事、鄰居、朋友一起玩耍。
不同年齡有區(qū)別
孩子們的年齡不同,運動能力發(fā)展水平會存在一定的客觀差異。建議家長參照表1、表2幼兒動作發(fā)展目標來培養(yǎng)孩子的運動能力。
親子運動這樣“玩兒”
1.托球跑
適合年齡:4~5歲幼兒。
目標:鍛煉幼兒托物平衡能力。
玩法:(1)幼兒與家長面對面站立做準備姿勢。
(2)家長拿球跑步送給對面的幼兒。
(3)幼兒接到球后,隨即將球用乒乓球拍托著走到終點,保持平衡不讓球掉下去。
2.推小車
適合年齡:5~6歲幼兒。
目標:鍛煉幼兒上肢、軀干力量及幼兒與家長的配合協(xié)調能力。
玩法:(1)家長抓住幼兒的兩條腿,幼兒雙手撐地做準備姿勢。
(2)聽到開始口令后,家長抬起幼兒雙腿,幼兒用雙手向前爬。
3.下網打魚
適合年齡:4~6歲幼兒。
目標:鍛煉幼兒速度和敏捷性。
玩法:(1)父母用手做“網狀”準備打魚。
(2)父母說兒歌,幼兒模仿小魚穿梭于漁網之間,“一群小魚游來了,游啊游,游啊游,游啊游,一張大網快抓住”!
(3)當說到“抓住”的時候,父母“收網”,幼兒盡快逃出網,如果被抓住,就重新開始。
另外,孩子在運動中難免會磕磕絆絆。孩子摔倒時,家長在確保孩子安全的情況下,盡量不要出手幫助,應鼓勵孩子自己站起來,讓孩子體驗用自己的力量戰(zhàn)勝挫折的過程。
總之,不管孩子的運動水平如何,家長都要以期待的眼光看待孩子,看到他們的發(fā)展與進步,應多一些贊美,少一些指責,鼓勵孩子做最棒的自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