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杰
閻連科和劉震云書寫苦難中人性的異同
——以《丁莊夢》和《溫故一九四二》為例
熊 杰
苦難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苦難中各色人物表現(xiàn)出的關于生死的態(tài)度值得思考“苦難是中國這塊大地上共同的東西,應該是由中國作家來共同承擔?!盵1]以閻連科和劉震云的作品《丁莊夢》、《溫故一九四二》為例,從苦難主題的選擇、呈現(xiàn)方式、深沉思考等方面比較二人的作品在書寫苦難中人性的異同,對于了解二人作品,乃至一些河南籍作家的類似題材的創(chuàng)作都有重要的價值。
苦難 人性 善良 反思
兩篇作品在苦難主題的選擇上相近,閻連科的小說《丁莊夢》敘述的是由于賣血引起熱病蔓延,貧困中丁莊的人們在一幕幕充滿血與淚的鬧劇中離開人性中的美與善越來越遠:丁輝為莊里人帶來了災難,面對莊人的苦難想著怎樣一步步榨干他們的錢財;莊人們在瀕臨死亡的時候又在忙著什么:宣泄心中的欲望亂倫茍合、奪權。在劉震云的小說《溫故一九四二》中由于自然災害和戰(zhàn)爭加上國民政府的剝削,災民典妻賣女,易子而食,中原大地成了人間煉獄。
“任何一種文明都該容許反諷的存在,這是一種解毒劑,可以防止人把事情干到?jīng)]滋沒味的程度?!盵2]閻連科和劉震云的反諷正做到了這一點。
“閻連科創(chuàng)作時采取的基本立場是批判性的”在閻連科的小說《丁莊夢》中在開始動員丁莊人鮮血時,教育局長在莊會上一番慷慨陳詞 “別的縣賣血早就賣瘋啦,村莊里蓋的樓房一座接一座,可你們丁莊解放幾十年,共產(chǎn)黨領導你們幾十年,社會主義干了幾十年,你們莊還是草房一片連一片?!痹谒磥硐脒^上富裕的生活就應該賣血,而丁莊的貧困緣由就在于沒有參與賣血,自己就是在為定丁莊人指一條致富的明路,實際上他也不過是為了完成自己被分配的指標。對于教育局長的這種打著為人民服務的旗號來滿足自己的私欲的行為作者的蔑視與嘲諷溢于言表。文中這類描寫很多,丁輝給自己的兒子配陰婚,為自己的弟弟下葬的奢靡,人人羨慕,而當透過這些去思考時,不禁會對丁輝扭曲的嘴臉和異變沉淪的人性而感到惡心。
而在劉震云的《溫故一九四二》的中寫道“委員長在富麗堂皇的廬山別墅的態(tài)度,一顰一笑,都將直接決定他們的生死和命運,委員長思索:中國向何處去?世界向何處去?他們思索:我們向哪里去逃荒?”則寫出在苦難的一九四二年中廣大的災民的受災情況根本不會引起蔣介石的在意,在他們看來自己思考的每一件事情都要比救災重要的多?!霸诜粗S的余波中我們感受到作者對此現(xiàn)象充滿了憤怒的情緒,同時又備感無力”文中寫到一九四二年,蔣與他的史迪威發(fā)生矛盾,即要不歡而散,宋美齡美麗地笑著說:“將軍,都是老朋友了,犯不著這樣慪氣。要是將軍能賞光到我的松廳別墅去坐一坐,將會喝到可口的咖啡!”用反諷的手法寫出了與當時國民黨生活的的優(yōu)越,也表達了宋美齡的咖啡說辭的戲謔。
在對苦難中人性的書寫上兩部作品各有側重,但這并不意味著對非側重方面的不關注?!抖∏f夢》中較少提及政府,可是透過事件的參與者同樣可以看到,那個一心為私的教育局長為什么在官場上游刃有余步步高升?對于丁輝等人的行為為什么沒有約束?通過一句“上邊領導都住這”我們都明白了,嘲諷批判的言語不用說出,就已經(jīng)躍然紙上。《溫故一九四二》所書寫蔣介石所代表的政府在面對災區(qū)群眾時所表現(xiàn)出的態(tài)度:他們所要處理的每一件事都要比三百萬災民重要,政府無視災民繼續(xù)盤剝,處在災難中的人們,苦難又怎能不深重。
苦難中人性一步步扭曲變異,讓人憤恨但作品中我們還是能夠看到一些閃光的地方,雖然這閃光處不是那么耀眼:《丁莊夢》中丁水陽勸丁輝去給全村人磕頭道歉,還承擔起照看學校和照顧熱病丁莊人的工作,他愚昧可是心中還有善良;趙德全臨死亡的時候還在想著當年給老伴的承諾;玲玲以自己的方式拯救丁亮,都能讓我們看到真情還在 。《溫故一九四二中》張高峰等報業(yè)人士去積極了解災情將災區(qū)的實際情況傳達出來;教會的傳教士們暫時摒棄分歧為中國的災民行動起來;湯恩博,李培基等人在救災中做出的努力等讓我們看到災難中至少人性中美好的一面,苦難中還有善良的存在。
閻連科的小說《丁莊夢》在丁水陽的一場夢中結束,夢中的平原失去了生命,一個女人用女媧造人般的方式又賦予其生機。文章結尾寫道“新的蹦蹦跳跳的世界了”一切的丑與惡在這場災難中淋漓盡致的顯現(xiàn)了出來,同時這些丑惡的表現(xiàn)者也隨著災難的爆發(fā)而消亡,歸于沉寂。劉震云的《溫故一九四二》在結尾處寫到“是寧肯餓死當中國鬼呢,還是不餓死當亡國奴呢?我們選擇了后者?!睂Υ嗣竦目嚯y,政府更應該拿出他們的行動給人民以生的希望而不是步步緊逼,讓苦難中的人們無路可走。
綜上通過比較兩部作品我們可以看到閻連科和劉震云在書寫苦難中的人性有很大的相似性:《丁莊夢》以人禍為苦難的主要形式,熟練運用反諷的手法表現(xiàn)苦難中人的劣根性表達自己的憤怒與嘲諷,書寫了一種蒙塵的善;《溫故一九四二》中既有天災也有人禍,作品中穿插許多反諷的片段,既表達了對災民的同情也表達了對國民政府的控訴表現(xiàn)了一種蒼白無力的善良??嚯y中的人性一步步遠離真善,而救贖的光芒太過黯淡,因此我們也更希望苦難中有更多勇于擔當?shù)纳碛叭フ冉^望中迷路的人性。
[1]閻連科,梁鴻.巫婆的紅筷子[M].沈陽:春風文藝出版社,2002:124.
[2]王小波.王小波文集·第四卷[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9:365.
(作者單位:河南師范大學文學院)
熊杰(1995-),男,河南信陽人,本科,河南師范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