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 莫 然 張東明
小舞臺 大世界
文_ 莫 然 張東明
在河南靈寶市東南西車村,至今保留著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民間藝術(shù)——皮影戲。它是我國一種民間流傳很廣的戲劇形式,地方又稱人頭戲、影子戲、驢皮影。即用燈光把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照射在幕布上,藝人在幕后一邊操縱剪影,一邊演唱,老百姓喜聞樂見。
為探索西車村皮影戲的由來,7月18日,筆者與靈寶市群藝館負(fù)責(zé)人一同前往采訪。大約行程半個多小時,我們就到了西車村。在村委干部的帶領(lǐng)下,來到村中德高望重的民間藝人王全德家里。老藝人十分高興,請我們參觀他的珍藏,只見一間房的墻上掛滿了影人兒,有諸葛亮、曹操、關(guān)羽、秦香蓮、包公等,影人兒形象逼真、構(gòu)圖飽滿,令人拍案叫絕。
王全德今年70多歲,是皮影戲世家,也是皮影戲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據(jù)說,他的祖上是個大商戶人家,常去長安(今西安)做生意,在那里看到了皮影戲,便想著把它引進西車村,并花錢請師傅教授家人。半年后,全家人人成主角,個個全把式,免費給村民演唱。當(dāng)?shù)卣l家孫子滿月、兒子結(jié)婚、老爺大壽,都邀請他們?nèi)コび皯?,漸漸紅遍了整個靈寶。
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王全德先父在一次做生意途中遇上了土匪綁票,為了保住先父活命,家人不惜重金贖人,土匪見有油水可撈,贖金一漲再漲。最后是人回了,財空了。先父一怒之下,帶著家眷背井離鄉(xiāng),沿街賣唱,皮影戲成為了當(dāng)時全家經(jīng)濟生活的主要來源。為保住這門手藝,先父命后代苦學(xué)技藝。如今,皮影戲的道具制作、唱腔技巧、音樂伴奏等王全德都樣樣精通。
“先父在病故之前,再三叮囑,皮影戲千萬不能丟,把它好好唱下去!”王全德說。
隨著時代變遷,皮影戲也歷經(jīng)了大起大落。特別是上世紀(jì)60年代“文革”時期,年輕娃娃到家里把先父留下的皮影道具燒了,樂器砸了,他也成了游街批斗的對象。那時候,他的心都要碎了,心想,老祖宗留下的東西就這樣毀了?
“不能丟呀,這可是老百姓最喜歡的戲呀!”王全德說。自上了年紀(jì)以后,多次想重操舊業(yè),都被家人阻攔。老伴說:“過去遭的罪還不夠?”兒子說:“那能掙幾個錢?沒事不如在家待著?!眱合闭f:“演那戲沒人看,凈讓人家笑話?!?/p>
說歸說,想歸想,王全德堅信總有一天皮影戲重登舞臺,大放光彩。于是他每天閱讀大量書籍,分析人物個性,研究人物造型,揣摩人物畫像。皮影制作看似簡單,做起來非常復(fù)雜。首先是制皮,把新剝的皮子用清水浸泡數(shù)日,取出后將皮的亮面反復(fù)刮薄至透明,然后搭在木框上繃緊陰干,皮料制好后,用硬木推板打磨光,再用筆描繪圖樣,將皮料墊在木板或蠟板上進行鏤刻,壓平涂上紅、黃、綠、黑等顏色,并將人物頭、上身、下身、兩腿、兩肩、兩手全部用線連接起來。日積月累,王全德制作出的50多個歷史人物,在相貌、神似等諸多方面得到了歷史學(xué)家的普遍認(rèn)可。
自村文化大院建成后,村干部多次上門動員,讓王全德帶著全家人重返舞臺,再唱皮影戲。王全德感慨道:“已經(jīng)憋了40多年啦!”對一個民間藝人來說,那是多么痛苦的事啊!
登臺的那天晚上,市文化局、群藝館的領(lǐng)導(dǎo)來了,鄉(xiāng)里很多村民也來了。王全德帶著全家人登臺表演,一股原汁原味、飽含泥土氣息的“清風(fēng)”撲面而來,贏得滿堂喝彩,掌聲不息。在老藝人的指導(dǎo)下,西車村家家做皮影,戶戶唱大戲,漸漸形成了一種文化產(chǎn)業(yè)。村民們在潛移默化中受教育、講文明、樹新風(fēng),爭做好公民、好婆媳……
“今晚有皮影戲,村東王二家唱的?!蓖跞滦χf,“客人既然來啦,就飽飽眼福?!?/p>
因時間尚早,我們便在村里隨便走走。沿著村巷,仿佛穿越千年歷史,彌漫著濃濃的文化氣息。來到村東一家門口,屋內(nèi)傳出反復(fù)試唱的聲音。村干部告訴我們,這便是王二家,他正在為今晚演唱做準(zhǔn)備呢。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民間藝人對藝術(shù)孜孜不倦的追求令人敬仰。
傍晚時分,夕陽像一只火球,親吻著秦嶺山脈。吃罷晚飯的村民們,搖著芭蕉扇,提著小木板凳朝文化廣場涌去。小狗跟隨著主人,搖著尾巴也趕來湊熱鬧。
晚上8點40分,在一陣?yán)子臧愕蔫尮穆曋衅び皯蜷_演了。銀幕上,萬馬奔騰,殺聲震天,宏大歷史的戰(zhàn)爭場面濃縮在方寸之間。銀幕后,操作者手持皮影,左右移動,上下拉線,手巧靈活,反應(yīng)敏捷。一曲“千軍萬馬奔曹營,將士拼命戰(zhàn)沙場,殺他個天昏地暗敵逃竄……”老藝人親自上陣,唱腔高亢,聲音沙啞,臺前觀眾,掌聲如雷,一片叫好。
兩個小時的演出在近深夜12點時拉下帷幕,觀眾也在意猶未盡中散去。返回途中, 夜深人靜,群星閃爍。秦嶺在蔚藍(lán)的天幕下,越發(fā)顯得巍峨壯觀。什么是藝術(shù)生命力?什么是中國最傳統(tǒng)、最樸實的民間藝術(shù)? 皮影戲在西車村代代相傳,發(fā)揚光大,不正體現(xiàn)中國民間藝術(shù)之魂嗎?
(作者單位:三門峽供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