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奧棋
摘 要:近年來,隨著社會壓力加大,人們也逐漸對心理健康有了一定的認識。作為人才培養(yǎng)的基地,高校的教學內容也不再僅限于課本知識,還包括心理、理論認知等一系列素質教育的綜合性的教育內容。將積極心理學引入到高校的教學內容中,不僅有助于大學生的心理素質的提升,同時還能夠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文章主要通過闡述積極心理學的概念,具體分析高校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維護高校學生心理健康的幾點措施。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高校學生;心理健康
新時期,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社會競爭也日益激烈,人們的心理壓力不斷地上升。當然,作為身處在象牙塔里的高校的學生雖然有相對的優(yōu)勢,但仍無法避免畢業(yè)后所要面對的就業(yè)壓力。因此,為提高學生的耐挫力,維護學生心理健康,高校相關人員對于學生的心理教育的重視程度也變得越來越高。積極心理學的引入對于高校學生心理狀況的研究起著一定的積極作用,它有效地糾正了傳統(tǒng)心理學教育存在的不足和問題。同時,通過積極心理學的引導能夠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其建立正確的價值意識和發(fā)展規(guī)劃。因此,積極心理學的應用對于維護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積極心理學概述
積極心理學是由美國的一位學者于上世紀末期提出的,這一概念的提出可以說是顛覆了整個心理學的認知。和傳統(tǒng)的心理學內容相比,它是全新的、貼合人們需要的心理學理論,它開展研究所針對的對象不同于傳統(tǒng)心理學,它是針對于人們存在的積極力量的[1]。它展開研究的目的在于能夠通過對于積極性心態(tài)的研究來了解人們的心理狀況,從而挖掘出人們自身潛在的能力和品質,最大程度地發(fā)揮人們的潛力。
積極心理學的概念研究主要是從以下三個層面展開的:第一,主觀層面。這一研究主要從研究對象的個體出發(fā),從個體的切身感受來發(fā)掘他們的身心體驗和主觀幸福感。第二,個體層面。它主要是以每個個體的特質以及個體所具有的力量和美德出發(fā)[2]。第三,群體層面。它所研究的對象更多的是將個體投入于社會關系之間,以研究在這種關系、環(huán)境下個體所能夠表現出的積極性。從研究的本質出發(fā),我們得出積極心理學的研究主要是與消極心理學所對立的學科內容,其所研究的重點主要圍繞著人們心理的積極方面的內容。
二、當前高校學生心理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偏離教育本質
在高校課堂中開展心理教學主要存在著三個層級的目的:第一,為了預防大學生存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在這一層次內容中主要針對的對象為學生。第二,是為了解決心理問題,目前針對于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很多高校都開展了專項的心理咨詢課程以及相應的輔導性工作,以幫助學生們消除他們內心的壓力和困惑[3]。第三,這一層級的主要目標是針對于心理存在疾病的學生。針對學生內心存在心理疾病以及心理障礙問題開展針對性的診療。然而,目前高校在開展心理教育的過程中,過多的將心理教育的重點放在了問題的指向性方面,同時將過多的關注點投入到了學生們的日常生活以及學習的過程中,簡單地將存在的心理問題并入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中。在這樣的認知下,可能心理教輔老師會將更多的關注點放在學生內心存在的消極意識上,而忽略了對學生積極心態(tài)和積極品質的開發(fā)。
(二)容易出現教育脫節(jié)
從現階段的高校健康教育內容中我們可以發(fā)現,學生的需求和教育的內容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也就是供需存在著相互脫節(jié)的問題。目前對于高校學生的健康教育正處于對于學生良好心理品質建立的階段,是學生們開始面臨人際交往,情緒多變以及人格發(fā)展的重要的階段[4]。心理教育老師在施教過程中往往會以班級為單位進行授課,從而忽視了學生個體之間存在的差異以及他們過往的生活背景,無法有效地幫助學生們解決實際問題?,F實環(huán)境中,高校學生們對于健康的心理狀況的追求更高,他們更需要能夠積極處理面對自己的心理問題并主動地解決問題。當然現今社會的發(fā)展,對于大學生們的需求不僅僅局限于學生不存在心理疾病,同時還要求他們能夠具備較高的心理素質。
(三)片面化的教育方式
就目前而言,我們的教學模式還是傳統(tǒng)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也是一樣。這種教育模式往往是機械的、照本宣科的。所以很難發(fā)揮出教學作用,與此同時,也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其他學科割裂開來,不利于提高該課程的教學效果。當然,這種片面化的教學模式,也會導致教育者對于教學片面化的認知,更甚者會造成對于學生心理健康知識所發(fā)揮作用的忽視。通過調研,我們發(fā)現目前的高校心理教學僅僅將教學內容限制于課堂教學中,而且忽視了學生的家庭教育、社會關系以及社會教育之間的聯(lián)系,導致教學與需求之間相互脫節(jié)。因而,導致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所產生的作用力微乎其微。
(四)教學方式僵化
通過觀察,我們發(fā)現目前很多的高校心理教學課堂仍沿用著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即以心理知識內容的教授為主要目的。這就導致教學的目標發(fā)生偏移。這種情況多表現為學生提出相應的問題,依據教學內容來解釋問題,并通過案例分析的方式來延展問題,給予學生一些解決的方式和方法。通過這種教授方式,學生再反過來將所學到的內容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由此可見,這種教學方式教師始終作為授課的主體,而學生則是站在被動的角度接受知識。這種方式很難確保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積極參與的熱情,使得心理教育結果并不理想。依據心理教育的觀點,要想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作用就必須讓每一個受教的個體自發(fā)地參與進來。
(五)陳舊的評估方式和標準
傳統(tǒng)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對于心理疾病的診斷的主要依據是來源于學生的認知以及情緒表現。而國外的研究者對于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測評主要的依據是利用調研形式的模擬問答來對學生的心理狀況進行測評[5]。測評的內容不僅僅限于學生的心理狀況,同時還有對測評者精神狀況以及生活細節(jié)的內容調查。通過對這些調研數據的綜合分析,能夠更加科學合理地得出學生們存在的經歷狀況是處于心理范疇還是在心理疾病范疇。從實際情況出發(fā),這種調研的結果反映出來的往往是學生們的心理負面狀況。而這種分析只能作為教育或是健康治療的依據,并不能對心理的健康狀況進行刻畫。同時對于學生心理健康的評價不能只限于消極的心理因素,必須還應當建立在積極心理之上。
三、推進積極心理學教育的發(fā)展思路
(一)以健康人格作為心理學教育的主要目標
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出發(fā),我們的心理學教學必須立足于積極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如此,才能培養(yǎng)出人格健全的高校學生。同時在培養(yǎng)過程中還應當注重對學生自身潛能的幸福感的開發(fā)。如果學生具備積極的人格,就可以在面對消極或者不利情況下進行自我調節(jié)[6],從而幫助學生做出正確的選擇,維護學生們的身心健康。從目前的教學情況來看,我國高校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的前提就是對學生個性的塑造,這是開展高校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標。
(二)塑造積極的品質
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fā),每個人都具有積極心理的潛能以及不斷成長向上的能力。高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其主要的目的就是通過積極心理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們建立積極的人格和品質。
(三)建立完善的支持系統(tǒng)
在開展高校心理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忽視其教學內容與其它課程的相互聯(lián)系。雖然每門課程都屬于獨立的內容,但它們之間還存在著關聯(lián)性,它們是教學過程中的有機整體。同時,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我們還不能忽略學生與家長之間的聯(lián)系,他們都是高校開展心理教學的主要客體。通過教師對心理教學資源的挖掘,使其能夠充分地滲透進各個課程內容中,并且延伸進學生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之中,進而推動高校心理健康教學系統(tǒng)的建立和完善,促進其發(fā)揮作用。
(四)實施體驗式教學法
我們在開展心理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僅限于對課本知識內容的傳遞,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能夠在系統(tǒng)理論的指導下,學會如何積極地使用心理教學課堂中的內容,將這種教學體驗應用到實際的生活學習中。學校應當開展多方位、全面性的活動,幫助學生能夠在活動中獲得更深層次的感受,以達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教學效果。
四、結語
目前我國對于積極心理學的開展還處于摸索的狀態(tài)。通過上文對心理學教學內容的闡述,我們應當積極推動積極心理學的教學方式,以激發(fā)學生的心理潛能,培養(yǎng)他們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心態(tài)。
參考文獻:
[1]屠鳴,李曉彧,魏春燕,邱建國,王媛.基于積極心理學理念的高校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研究[J].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3):59-63.
[2]修濤.基于積極心理學的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研究[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5,(19):19-20.
[3]黨喜靈.基于積極心理學視角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探討[J].中國成人教育,2015,(23):58-60.
[4]李存君.基于積極心理學的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研究[J].科技風,2016,(13):43-45.
[5]楊曉梅,張慧研.積極心理學視閾下的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黑龍江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4,(01):62-64.
[6]何朝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的不足與完善——基于積極心理學的視角[J].河池學院學報,2014,(02):11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