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翔
中秋節(jié)里的“家法”
□李燕翔
咱家根本就沒有什么“家法”,都怨俺當年隨口那么一說,就糊弄了你這么多年……
在那糧食匱乏的年代里,農村的生活非常艱難,別說中秋節(jié)吃白面月餅,就是能喝上口白面湯也是過節(jié)。
那一年的中秋節(jié)傍晚,我放學剛進家門口,一股濃烈的白面香味撲鼻而來。做夢也沒想到,今年的中秋節(jié)母親能給我做白面月餅。
剛出鍋點著紅點的白面月餅格外誘人。我吵嚷著伸手去抓,母親苦笑著撫摸著我的頭說:“好孩子聽話,等會兒你爹回來咱一塊兒吃……”
父親拖著疲憊的身軀終于從地里干活回來了。母親洗了洗手,捏著兩個白面月餅塞給我和父親一人一個,她卻端起一大碗家常飯躲到院里的月亮地里吃去了。我追出門問她為什么到院子里吃飯,為什么不吃月餅?母親苦笑著說:“中秋節(jié)當娘的要躲到院里看著你們吃月餅,你們吃飽了娘再吃,這是咱家里的‘家法’。等你長大后就明白了。”這個“家法”,一直到我離開家上大學都沒改變。
近些年,逢年過節(jié)我就把二老接到城里來。中秋節(jié)晚上,全家賞月吃月餅前,母親都會樂呵呵地遵循著多年的“家法”,躲到院里月亮地里待上一陣子,再回來吃月餅。
有一年中秋節(jié)的晚飯,月餅上桌后妻子見母親又要到院子里去“躲月餅”,便委婉地向母親問起了這個“家法”的來歷。母親長嘆一聲:“唉,什么來歷不來歷的,這都是多年的習慣,改不了啦。再說啦,忙乎一天俺也愿意到院里清靜清靜……”
去年中秋節(jié)的晚飯前,我催著母親到院子里待會兒,履行完“家法”程序就吃月餅。母親剛走到門口,遲疑了一下又轉身回來。妻子見狀打趣道:“今年的‘家法’就叫俺代勞吧,反正這個‘家法’早晚俺得繼承……”妻子的話還沒說完,母親的臉上卻老淚橫流,妻子替母親擦了擦臉上的淚花,母親不好意思地笑了:“越老越糊涂啦,大過節(jié)的俺這是……”我追問原因,母親撫摸著我花白的頭發(fā)說:“嗨!本來不想再提過去的事啦,今天俺得把悶在心里的‘家法’來歷跟你們說個清楚……”
母親抬起頭,透過玻璃窗望著天上的一輪明月,她悠悠地自語:“那年中秋節(jié)蒸的白面月餅你還記得嗎?為了讓你過節(jié)吃上白面月餅,你爹沒黑沒白地給人家刨山藥掙來五元錢,趕集買來那點白面……不是娘過節(jié)不能吃白面月餅,是東西太少了……俺飯前躲到院子里吃飯,就是為了叫你能多吃幾口白面月餅。咱家根本就沒有什么‘家法’,都怨俺當年隨口那么一說,就糊弄了你這么多年……”
(責編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