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種焊接工藝對馬氏體時效鋼性能的影響
馬氏體時效鋼由于其屈服強度大于1400MPa,是一種超高強度鋼,且具有良好的韌性、抗疲勞性,主要應用于航空、航天以及汽車工業(yè)。但由于對這種鋼的焊接工藝研究較少,因此研究了焊接這種鋼的可行性。比較了傳統(tǒng)焊接工藝(鎢惰性氣體焊接TIG和等離子體電弧焊PAW)和激光焊接(LBW)工藝。馬氏體時效鋼采用真空電弧重熔工藝(VAR)生產,并進行熱軋和退火處理,其尺寸為1000mm×3200mm×3.3mm。
在馬氏體時效鋼焊接完成后,確認3個不同的焊接區(qū)域:熔融區(qū)(FZ)、熱影響區(qū)(HAZ)和基材區(qū)(BM-未受熱影響)。在FZ,熔融和隨后冷卻的焊接區(qū)域形成馬氏體和樹枝狀結構。馬氏體時效鋼的硬度約為380HV,而在FZ其硬度略低,約為350HV。但馬氏體時效鋼老化后,其在FZ的硬度值明顯增加,在PAW工藝中硬度約為545HV,在TIG工藝中硬度約為520HV,在LBW工藝中其硬度約為580HV,這主要是因為其在該區(qū)域加熱和破裂下會引起晶粒生長。
通過光學和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焊接結構的顯微特征,并通過進行拉伸和硬度測試來評價焊接結構的力學性能。測試結果表明:①3種焊接工藝都能夠焊接馬氏體時效鋼,但需要在焊接工藝結束后對其進行老化處理;②由于焊接工藝感應率損失約20%,結構的屈服強度和拉伸強度低于5%,而拉伸強度值的降低可能與焊接過程中熔融區(qū)奧氏體的形成有關;③斷裂通常在FZ和HAZ的界面開始,擴展到鋼的較低硬度區(qū)域;④TIG和PAW的FZ和HAZ是LBW的FZ和HAZ的10倍,但不影響馬氏體時效鋼的力學性能。
刊名:Procedia Engineering(英)
刊期:2015年第114期
作者:Sakai P.R et al
編譯:趙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