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萌 范永德 李敬文 王然 孟莉 楊穎 薛愛華
·論著
《中國防癆雜志》讀者、作者調查問卷結果分析
郭萌 范永德 李敬文 王然 孟莉 楊穎 薛愛華
目的分析《中國防癆雜志》讀者、作者調查問卷(簡稱“調查問卷”)結果,以了解讀者和作者對期刊的需求,為改進期刊工作提供借鑒。方法《中國防癆雜志》編輯部于2016年4月設計了調查問卷(分為訂閱方式、閱讀方式、欄目設置、投稿目的、組織學術會議及重點號關注情況等;均為選擇題),分別在“第二屆結核病及肺部相關疾病影像診斷與介入治療高峰論壇”、“第四屆骨關節(jié)結核臨床診斷與治療進展及其規(guī)范化專題研討會”及“中國防癆協會2016年全國結核病防治學術大會”上進行了發(fā)放。3次會議共收回425份調查問卷,其中397份為有效問卷(有效率為93.41%);對有效問卷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397份調查問卷中,221名(55.67%)被調查人員為本刊投過稿或者打算為本刊投稿;訂閱方式主要以“單位訂閱”為主,占70.03%(278/397);閱讀方式以“先看目次表然后挑選感興趣的論文”為主,占71.28%(283/397);本刊所設的欄目中,以“專家論壇”和“論著”最受歡迎,分別占51.13%(203/397)和52.90%(210/397);大部分投稿作者選擇一年投一篇稿(42.32%,168/397),投稿目的以“晉升職稱需要”為主(38.29%,152/397),且認同本刊在同類期刊中影響力高的比率也較高(35.52%,141/397);對于期刊社每年主辦專題學術會議的看法,90.43%(359/397)的被調查者持支持的態(tài)度;88.66%(352/397)的被調查者關注本刊組織的專題學術重點號并積極參與投稿。結論大部分參會代表為《中國防癆雜志》投過稿,多數代表積極響應《中國防癆雜志》的各項相關工作,并關注本刊的發(fā)展。
期刊論文; 問卷調查; 數據說明, 統(tǒng)計; 態(tài)度; 中國防癆雜志
隨著我國科技期刊數量的增多,以及大量國內優(yōu)秀稿件的外流,導致我國的期刊出版面臨前所未有的、來自不同層面的壓力和挑戰(zhàn)。對于科技期刊,其學術水平、科學質量始終是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根本保障;提高出版物質量,提升期刊的可讀性,塑造期刊的品牌,可以實現并鞏固作者、讀者和編者對期刊的認同和忠誠[1]。傾聽讀者、作者意見,拓寬發(fā)展思路,是辦好期刊的重要一環(huán),是期刊保持持久發(fā)展的活力和動力的保障[2]。為了解讀者和作者對期刊的需求,更多地貼近讀者、吸引優(yōu)秀稿件投稿本刊,與時俱進地調整辦刊理念,《中國防癆雜志》編輯部于2016年4—5月進行了讀者、作者的問卷調查。
一、問卷基本情況
《中國防癆雜志》編輯部根據近年來期刊的工作情況,于2016年4月設計了《中國防癆雜志》讀者、作者調查問卷(簡稱“調查問卷”),問卷共分為11個題目,均為選擇題,每個題目下設3~12個選項;其中除了“您是否給本刊投稿”、“您對編輯部工作的意見”兩項為單選題,其他均為多選題,具體見表1。
二、問卷發(fā)放情況
《中國防癆雜志》期刊社在2016年共召開了5次專題學術會議,分別為“第二屆結核病及肺部相關疾病影像診斷與介入治療高峰論壇”、“第四屆骨關節(jié)結核臨床診斷與治療進展及其規(guī)范化專題研討會”、“全國結核病診療與防控暨首屆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的基礎與臨床新進展研討會”、“首屆結核病防治服務體系建設研討會”、“第三屆耐藥結核病防控與診治新進展研討會”。其中,在“第二屆結核病及肺部相關疾病影像診斷與介入治療高峰論壇”、“第四屆骨關節(jié)結核臨床診斷與治療進展及其規(guī)范化專題研討會”上均對參會代表發(fā)放了調查問卷;在中國防癆協會召開的“中國防癆協會2016年全國結核病防治學術大會”期間,也對部分參會代表發(fā)放了調查問卷。3次會議共收回425份調查問卷,其中28份為無效問卷,將其余的397份問卷(有效率為93.41%)納入本次研究。
三、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Excel 2007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率”的形式表示。
397份調查問卷中,221名(55.67%)被調查人員為本刊投過稿或者打算為本刊投稿。訂閱方式主要以“單位訂閱”為主,占70.03%;閱讀方式以“先看目次表然后挑選感興趣的論文”為主,占71.28%;本刊所設的欄目中,以“專家論壇”和“論著”最受歡迎,分別占51.13%和52.90%;大部分投稿作者選擇一年投一篇稿(42.32%),投稿目的以晉升職稱為主(38.29%),且認同本刊在同類期刊中影響力高的比率也較高(35.52%);對于期刊社每年主辦專題學術會議的看法,90%以上的被調查者持支持的態(tài)度;88.66%的被調查者關注本刊組織的專題學術重點號;53.61%的被調查者非常滿意編輯部的工作(表1)。
開展讀者、作者調查是雜志與讀者、作者進行溝通的一種渠道,也是雜志了解讀者、作者需求的一種方式。為了解讀者和作者對期刊的需求,更多地吸引優(yōu)秀稿件投稿,國內很多期刊都進行了讀者、作者問卷調查[3-8],了解了讀者、作者對期刊的需求,為期刊辦刊模式和辦刊理念的調整留作參考依據?!吨袊腊A雜志》早在2014年,即迎來創(chuàng)刊80周年之際,就準備謀劃進行問卷調查,因當時條件所限,一直推遲到2016年,并于2016年底完成此項整理工作。
一、訂閱本刊仍以單位訂閱為主
近年來,中國新興出版業(yè)發(fā)展態(tài)勢迅猛,而傳統(tǒng)出版業(yè)已進入轉型升級新階段,在全球學術期刊數字出版迅猛發(fā)展的“互聯網+”環(huán)境下,我國也處于從傳統(tǒng)出版向數字化出版的轉型,這也是提升我國的國際學術影響力和市場經濟競爭力,打造新型科技強國、創(chuàng)新強國與文化強國的必經之路[9]。但是本次調查發(fā)現,單位訂閱占到讀者閱讀的70%以上,仍是讀者、作者閱讀本刊的主要途徑;其次依次為萬方數據庫等網上閱讀、本刊網站過刊閱覽等;通過網絡閱讀本刊并未占據很高比率。在信息技術與網絡技術空前發(fā)達的今天,數字出版理應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和吸引力,究其原因,筆者認為,《中國防癆雜志》是我國惟一的結核病防治專業(yè)的中央性高級科技核心期刊,在本領域知名度較高,有一批比較忠誠的讀者,仍然是全國各結核病防治機構、各省防癆協會及部分高校訂閱的主要期刊,各單位人員獲得紙質版期刊的途徑比較容易,故仍然沿用過去的習慣。此外,部分被調查人員年齡偏大,閱讀習慣仍然偏好紙質版期刊,獲得文章信息也是去單位圖書館獲取,可能也是閱讀方式中單位訂閱被選擇比率最高的原因。
表1 調查問卷基本設置及統(tǒng)計情況
續(xù)表1
注a:包括征文通知、會議紀要、稿約、征訂啟事、讀者·作者·編者等;b:包括碩士研究生畢業(yè)、單位考評等;c:有9名被調查人員未填寫該項信息,故總人數為388名
期刊的發(fā)展不能停滯不前,作為未來發(fā)展的方向,數字出版是科技期刊發(fā)展必須要面對的問題;傳統(tǒng)期刊應該保持發(fā)展的眼光,吸收多渠道的數字出版模式為己所用,方可使期刊不斷壯大或隨時代而不斷演化和發(fā)展;同時,編輯也要在數字化制作的過程中把握作者和讀者的需求,在辦好傳統(tǒng)紙質媒體的同時,為作者和讀者兩端提供最便利的數字化服務模式[10]。近年來,《中國防癆雜志》也在積極探索互聯網出版模式,從2014年開始即實現了OA,讀者、作者可以通過本刊網站免費下載過刊文章。所以,本次調查顯示,通過本刊網站直接下載論文進行閱讀的讀者也占據一定比率;同時,本刊于2016年年初開通了“中國防癆雜志期刊社”官方微信公眾平臺,打破了期刊出版的時間限制,即時向廣大讀者傳播重點文章、學術活動信息并嘗試開發(fā)移動終端業(yè)務,使讀者可以通過各種途徑閱讀本刊,并能夠在第一時間知曉最新出版刊期的主要內容。2017年1月期刊社與超星公司簽訂了“域出版”合作協議,2017年逐步實現雜志的“域出版”后,雜志刊出論文將在真正意義上達到最廣大受眾的實時傳播,使讀者能夠獲得嶄新的體驗。
二、讀者最感興趣的欄目為“專家論壇”和“論著”
本次調查顯示,讀者最喜歡的欄目仍然是“專家論壇”和“論著”,同時,根據《中國防癆雜志》網站的全文下載量也對此問題進行了驗證,專家論壇類的文章吸引了更多讀者的關注,可能的原因為讀者認為此類文章對學術問題具有更深刻的學術指導價值。而對于一些近二年新增加的欄目,如“文獻速覽”和“主編寄語”,讀者的關注度還不夠,未來還需要擴大宣傳力度。對于讀者喜愛的欄目,編輯部會繼續(xù)保持,并期望通過與作者之間的交流,并針對作者撰寫論文中經常出現的問題,發(fā)掘一些新的欄目,如《中國防癆雜志》2016年創(chuàng)辦了具有可讀性和實用性的工具學科欄目——“流行病學與統(tǒng)計學方法”專欄,該欄目由我國從事該專業(yè)研究的專家進行撰文,介紹結核病防治領域常用的相關流行病學與統(tǒng)計學方法。并針對作者撰稿時普遍存在的錯誤進行解讀和指正,以期提高作者、讀者的寫作水平。未來,我們還會根據讀者、作者的需求,對欄目進行增設和調整。
對于深受讀者喜愛的“專家論壇”與“論著”欄目,本刊將進一步加強組稿力度,并堅持“三審五定”的審稿程序,把好學術質量關,依靠本刊廣大編委、專家,撰寫一些全面、概括并深入分析本學科領域的研究熱點和關鍵問題的專家論壇,以及多中心、大樣本、熱點研究方向的論著,將此兩個欄目真正辦成本刊的“精品欄目”。
三、以組織優(yōu)秀稿件為目的之一的專題學術會議擴大了期刊的品牌效應
期刊社主辦專題學術會議,主要目的之一是網羅優(yōu)秀論文、組織專題重點號[11],其對于擴大期刊影響力、強化期刊審稿專家和作者隊伍建設也有很大貢獻。2012年,《中國防癆雜志》期刊社在安徽召開了“首屆骨關節(jié)結核臨床診斷與治療進展及其規(guī)范化專題研討會”,會后組織了2期高水平的專題重點號,同期還刊登了以大會學術委員會署名的專家共識——《正確理解和認識骨與關節(jié)結核診療的若干問題》[12]。此后,期刊社每年均會舉辦專題學術會議,已經形成了4個專題的品牌學術會議,即以骨關節(jié)結核防控與臨床診治、抗結核藥物不良反應防治、耐藥結核病防治、結核病防治新技術與新進展為主題的專題學術會議。本次調查顯示,期刊社舉辦的7種專題學術會議中,“結核病診治新技術、新進展”研討會受關注度最高,將近2/3的參會代表知曉并關注此會議,而“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結核病”關注度較低,可能的原因為該會議在2016年首次舉辦,目前知曉度有待提高;另外,說明業(yè)界對于“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或者輔助治療結核病的認識還有待提高。大家對于期刊社主辦的其他學術會議也均有不同程度的關注度。這些學術會議的召開拉近了編輯和編委、專家及作者的關系,活躍了學術氣氛。通過舉辦專題學術會議,大大增加了編委及專家的工作熱情和對期刊的親和力,提升了雜志在廣大專家教授及結核病防治工作者心目中的地位[11]。有效的學術交流能更好地溝通信息、開拓思路,找到創(chuàng)新的突破口,促進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yǎng);編輯了解了現在研究的方向后可以更有針對性地進行約稿,組織到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稿件在本刊發(fā)表,對于提高期刊的學術水平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四、每年組織專題學術重點號,《中國防癆雜志》影響因子穩(wěn)步上升
學術性期刊學科覆蓋面廣、作者群體眾多,但學科不夠集中,熱點難以把握,不宜抓住讀者的閱讀興趣;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某個學科、領域的熱點文章集中出版,對于提高綜合性期刊的學術質量和影響力極為重要[13]。2016年,《中國防癆雜志》期刊社舉辦了5次專題學術會議。伴隨著上述會議的召開,《中國防癆雜志》成功組織了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結核病、骨關節(jié)結核臨床診治規(guī)范、重視肺結核的CT征象分析、新時期結核病防治服務體系建設的研究、控制傳染源與耐藥結核病等5個專題學術重點號,分別發(fā)表在2016年第1期、第4期、第5期、第11期及2017年第1期;每期均有領銜的專家、教授撰寫述評,并有相應專家撰寫高水平的文章;2016刊出學術價值較高、內容豐富的指南、專家論壇、專家筆談和專論文章共19篇。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發(fā)布的CJCR核心期刊影響因子報告顯示,《中國防癆雜志》2016年公布的2015年影響因子達到1.603,在6種呼吸病學、結核病學類期刊中排名第2位,繼續(xù)維持在較高的水平;總被引頻次達到2020,在小專業(yè)領域期刊中名列前茅。
五、本次調查的不足
本次調查采用不記名方式,也不是隨機抽樣調查,僅僅調查了3次會議參會代表的情況,且不同的會議可能會存在參會代表重復參會的情況;本次調查非大樣本量調查,題目的設置、問題的覆蓋面均有缺陷,調查結果可能也因此會存在一定偏倚,不能全面反映廣大讀者、作者的意見。但是作為一次嘗試,本刊還將繼續(xù)提高對讀者、作者意見的重視程度,加強讀者、作者調查方面的工作;改進題目的設置,擴大調查的覆蓋面,以期更科學、更全面地反映讀者、作者的意見,達到為期刊的發(fā)展提供借鑒的目的。
六、總結
密切編輯部與專家、讀者、作者的聯系,是期刊工作者始終需要堅持的任務。只有團結與凝聚專家、教授的力量,才能提升雜志在廣大專家、教授心目中的地位,才能組織到更多優(yōu)秀的稿件;只有貼近并傾聽讀者的建議,提高為讀者、作者服務的意識,期刊才能獲得發(fā)展的動力和源泉?!吨袊腊A雜志》近年來在出版質量、學術水平、被引頻次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是未來需要提升的空間還有很多,需要每一位編輯部工作人員,關心本刊的編委、專家、讀者、作者共同的努力,才能不斷突破挑戰(zhàn),實現未來更快、更大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更多的成績。
[1] 陳廣仁,蘇青. 中國科技期刊面臨的挑戰(zhàn)及發(fā)展機遇[R/OL]. 北京:科學網,2009(2009-11-05)[2017-01-11].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6909-268748.html.
[2] 耿琚蘭. 期刊作者隊伍建設的原則和途徑. 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2010,(4):120-122.
[3] 韓靜,孫志謙,李立,等.《中華健康管理學雜志》讀者調查分析與思考. 中華健康管理學雜志,2008,2(4):255-256.
[4] 孫玉玲,鐘鳳平,李耀榮,等. 《中華腎臟病雜志》2004年讀者調查報告. 中華腎臟病雜志,2005,21(10):630-631.
[5] 程杰,諸靜英,楊美琴,等. 醫(yī)學科技期刊作者與讀者調查.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3,24(5):992-994.
[6] 唐健. 增強文化自覺推動學術創(chuàng)新——2011年讀者調查活動評析. 中華眼底病雜志,2012,28(1):1-2.
[7] 李建陵,唐棟,毛家都. 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讀者調查解析. 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2006,29(3):286-288.
[8] 徐靜,姜永茂,包務業(yè),等.中華心血管病雜志讀者調查的分析與思考.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4,32(7):668-670.
[9] 張曉雪. 我國學術期刊數字出版轉型的挑戰(zhàn)與思考[R/OL].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網,2016(2016-07-04)[2016-01-08]. http://www.jcme.org.cn/?thread-3687-1.html.
[10] 徐會永,岳金霞,修榮榮. 科技期刊數字出版的若干問題探討.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26(10):1096-1099.
[11] 薛愛華. 兩刊編委、通信編委座談會期間傳達中國科協科技期刊主編培訓班主要精神及兩刊2016年工作情況和2017年工作計劃[EB/OL]. 北京:《中國防癆雜志》期刊社,2016(2016-11-25)[2017-01-08]. http://www.jtblh.cn/CN/news/news108.shtml.
[12] 骨關節(jié)結核臨床診斷與治療進展及其規(guī)范化專題研討會學術委員會.正確理解和認識骨與關節(jié)結核診療的若干問題.中國防癆雜志,2013,35(5): 384-392.
[13] 黃延紅,侯修洲. 科技期刊如何做好專題的組織和出版. 編輯學報,2011,23 (增刊):55-58.
2017-10-15)
(本文編輯:郭萌)
AnalysisoftheChineseJournalofAntituberculosisquestionnairefromreadersandauthors
GUOMeng,FANYong-de,LIJing-wen,WANGRan,MENGLi,YANGYing,XUEAi-hua.
EditorialDepartmentofChineseJournalofAntituberculosis,Beijing100035,China
XUEAi-hua,Email:cjr.xueaihua@vip.163.com
ObjectiveWe analyzed theChineseJournalofAntituberculosisquestionnaire from readers and author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ir needs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journal work.MethodsTheChineseJournalofAntituberculosisEditorial Department designed the questionnaire in April 2016, which was issued at the second joint of tuberculosis and imaging diagnosis and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of lung diseases, the fourth session of the forum of bone and joint tuberculosis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nd standardized workshops, and the Chinese Antituberculosis Association 2016 National Academic Conference on the prevention of tuberculosis. A total of 425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at the 3 meeting, of which 397 were valid questionnaires (effective rate was 93.41%).ResultsOf the 397 questionnaires, 221 (55.67%) respondents had submitted to the journal or were intend to submit. Subscription was mainly through their institutions, accounting for 70.03% (278/397); the main way of reading was browsing the table of contents first and then choosing the interest articles, accounting for 71.28% (283/397); About the column, “expert forum” and “original article” were the most popular ones, accoun-ting for 51.13% (203/397) and 52.90% (210/397), respectively; most contributing authors submitted a draft once year (42.32%, 168/397), the main aim of submitting was to contribute promotion (38.29%, 152/397), and the ratio of respondents who identity with the influence of theChineseJournalofAntituberculosisin similar journals was high (35.52%, 141/397); for the periodical annual symposium sponsored view, 90.43% (359/397) of respondents were supported; Most respondents (88.66%, 352/397) concerned about the thematic focus and were willing to submit their articles.ConclusionTheChineseJournalofAntituberculosisis quite influential in all participants. Most of them actively respond to the related work, and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periodical.
Jornal article; Questionnaires; Data interpretation, statistical; Attitude; Chinese Journal of Antituberculosis
10.3969/j.issn.1000-6621.2017.12.016
100035 北京,《中國防癆雜志》編輯部
薛愛華,Email:cjr.xueaihua@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