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春紅 洪思白 何玲玲 鯉穗 孫旭日 劉玉琪 陳志量
[摘要] 目的 探討重癥監(jiān)護室老年糖尿病合并多器官臟器衰竭的臨床特征,以為疾病治療提供參考。 方法 選取2015年4月—2017年3月該院重癥監(jiān)護室收治的110老年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有32例為老年糖尿病合并多器官臟器衰竭患者,將11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按照血糖水平分成A組(36例)、B組(36例)、C組(38例),對患者的臨床治療進行分析。 結果 32例老年糖尿病合并多器官衰竭患者中,器官衰竭數量在3~7個之間,同時隨著器官衰竭數量的增加,患者的病死率也明顯上升;3組不同血糖水平的患者中,C組出現多器官臟器衰竭的人數明顯要多于A組與B組,B組多于A組,即血糖水平升高與多器官臟器衰竭并發(fā)數呈正相關關系。 結論 重癥監(jiān)護室老年糖尿病合并多器官臟器衰竭中,器官臟器衰竭數量與病死率呈正相關,同時多器官臟器衰竭發(fā)生也與血糖水平有直接聯系。因此臨床上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以及在多器官臟器衰竭前設法阻斷單器官衰竭向多器官衰竭發(fā)展是降低患者死亡率的關鍵。
[關鍵詞] 重癥監(jiān)護室;老年糖尿??;多器官臟器衰竭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7(b)-0061-02
糖尿病是臨床中常見慢性疾病,并且隨著人們飲食結構的不斷改變,糖尿病的發(fā)病率也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1]。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本身臟器功能下降,因而很多患者患有糖尿病的同時還往往合并多器官臟器衰竭,這種情況的出現會加重患者的癥狀,給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巨大影響。該次研究回顧分析2015年4月—2017年3月期間該院重癥監(jiān)護室收治的老年糖尿病合并多器官臟器衰竭患者的臨床資料,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院重癥監(jiān)護室收治了11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其中有32例為糖尿病合并多器官臟器衰竭,所有患者糖尿病的診斷均參照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制定的相關診斷標準,合并多器官臟器衰竭滿足Fry Eiseman等提出的關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的診斷標準[2]。32例老年糖尿病合并多器官臟器衰竭的患者中,主要包括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1例;患者的年齡在59~8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8.2±4.5)歲;病程為2~17年,平均病程(11.6±2.3)年。對11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進行檢測,根據檢測結果進行分析,其中36例患者血糖在6~10 mmol/L,將其作為A組;36例患者血糖在10~20 mmol/L,將其作為B組;38例患者血糖≥20 mmol/L,將其作為C組。3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給予胰島素藥物調節(jié)患者的血糖水平。血糖較高者,可以采取持續(xù)靜脈注射胰島素的方法,予以0.1~0.2 U/(kg·h)胰島素。此外,對患者血糖進行密切監(jiān)測,同時在治療過程中做好感染的控制,糾正衰竭器官功能。
1.3 觀察指標
所有患者在接受胰島素治療過程中,對患者進行一系列常規(guī)檢測,主要包括血糖檢測、器官功能檢測以及心電圖檢測。統(tǒng)計與觀察器官衰竭數量與病變程度的關系,對3組器官衰竭發(fā)生率進行比較。
1.4 統(tǒng)計方法
該次研究主要使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做結果分析,計量資料使用(x±s)表示,計數資料使用率(%)表示,分別行χ2檢驗、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器官衰竭與病變程度
對32例老年糖尿病合并多器官臟器衰竭情況進行分析,發(fā)現患者中出現3個器官衰竭者10例,死亡3例,死亡率為30.00%;出現4個器官衰竭者8例,死亡4例,死亡率為50.00%;出現5個器官衰竭者7例,死亡7例,死亡率為100.00%;出現6個器官衰竭者7例,死亡7例,死亡率為100.00%。
2.2 3組不同血糖患者器官衰竭情況
對3組不同血糖水平的患者并發(fā)器官衰竭情況進行匯總,結果顯示B組器官衰竭率要高于A組,而C組器官衰竭率要明顯高于A組與B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糖尿病常常會導致全身微循環(huán)障礙,致使患者出現微血管病變、血流動力學異常以及多器官衰竭等癥狀[3]。同時隨著患者血糖水平的提升,患者腎血流量也會增加,這樣會導致患者微血管結構損傷,這樣會加重患者臟器衰竭情況[4]。
老年糖尿病合并多器官臟器衰竭目前相關研究主要認為與下面因素有關:①氧自由基同脂質過氧化物發(fā)生反應,導致細胞損傷的惡性循環(huán)。②機體在高血糖的應激下,細菌、內毒素以及補體等刺激會導致患者免疫系統(tǒng)功能失調,繼而破壞機體周圍組織器官,循環(huán)往復就會誘導多器官臟器衰竭的產生。③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多種氧化衍生物出現比例失調,就會導致血小板在血管受損位置凝聚并形成血栓,這樣就會使微循環(huán)出現障礙。
多器官臟器衰竭的發(fā)生率常常與糖尿病患者的年齡及病程有很大關系,老年糖尿病患者因自身免疫力下降及組織器官退化,血糖一旦升高就會誘導其它器官發(fā)生病變[5]。同時高血糖水平的糖尿病患者并發(fā)多器官損傷的幾率也較高,這主要是因為高血糖常常會導致細胞內皮出現損傷,內皮細胞粘附因子表達增多會增加白細胞與血管粘連概率,促使微血栓形成阻塞血管腔,繼而導致患者出現微循環(huán)障礙,患者會因此逐漸產生各種慢性并發(fā)癥,這樣會加重組織缺血及缺氧,導致多器官臟器衰竭。
多器官損害常常是此類患者入住ICU的原因,治療上可能需要機械通氣、血液凈化、IABP、ECMO等,既增加患者及家屬的經濟負擔,侵入性操作增加感染的風險并且使患者更痛苦。糖尿病是慢性疾病,可導致包括糖尿病酮癥酸中毒、高滲性昏迷、低血糖昏迷、心、腎功能衰竭等各種急慢性并發(fā)癥,病程長的患者多數在日常狀態(tài)下已并有一定的器官功能損害,在一些誘因如感染、創(chuàng)傷等因素作用下可能出現疾病突然加重而出現多個器官功能障礙,經過治療后部分患者度過急性期狀態(tài),可能遺留氣管切開、機械通氣時間延長、感染遷延不愈等,需要長期的生命支持及護理,此類患者被歸類為“慢重癥”。其診斷標準為:ICU天數≥8 d且至少符合以下臨床特征之一,包括:①機械通氣時間延長,②氣管切開,③膿毒癥或其他嚴重感染,④嚴重創(chuàng)傷,⑤多器官功能衰竭、腦缺血、腦出血或顱腦外傷[6]。臨床醫(yī)生已認識到慢重癥是重癥監(jiān)護技術的“副產品”,這是ICU發(fā)展不可避免的問題,并且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以及醫(yī)保政策的完善,慢重癥將越來越多,未來ICU治療的模式可能因此有所改變,如從封閉式治療走向門診及家庭治療。endprint
糖尿病合并多器官臟器衰竭病情發(fā)展迅速,因此應采取早發(fā)現、早治療。對于一般的糖尿病患者者,可使用胰島素治療以增加機體抵抗力[7]。該研究結果中顯示老年糖尿病合并多器官臟器衰竭的患者,病死率與器官衰竭的數量呈現出正相關的關系,即患者衰竭器官越多,患者的病情就越嚴重[8]。所以對于臨床中發(fā)現糖尿病患者存在單器官臟器功能衰竭者,應及時給予患者治療并保護健康器官,這樣可避免單器官臟器功能衰竭朝多器官臟器功能衰竭進展,減少病死率[9]。
該研究結果顯示,32例老年糖尿病合并多器官衰竭患者中,器官衰竭數量在3~7個之間,同時隨著器官衰竭數量的增加,患者的病死率也明顯上升;3組不同血糖水平的患者中,C組出現多器官臟器衰竭的人數明顯要多于A組與B組,B組多于A組,即血糖水平升高與多器官臟器衰竭并發(fā)數呈正相關關系[10]。
綜上所述,老年糖尿病合并多器官臟器功能衰竭發(fā)展迅速,病死率高,因此應及早發(fā)現并采取有效的治療。同時對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應囑咐患者定期檢測血糖水平,降低多器官臟器功能衰竭發(fā)病率。
[參考文獻]
[1] 王琦威,曹雯,喻嶸,等.淺談從心論治糖尿病[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17,29(3):314-316.
[2] 胡一宇,黃麗華.糖尿病患者飲食教育的研究現狀[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6):555-557.
[3] 田慧.老年糖尿病的流行趨勢和治療策略[J].實用醫(yī)院臨床雜志,2014,11(1):1-4.
[4] 鄧濤,李改麗,戎健.74例老年人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臨床分析[J].中外醫(yī)療,2014(3318):90-91.
[5] 聶雙雙,廖再波,孫倩倩,等.一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衰弱綜合征的循證實踐[J].中國循證醫(yī)學雜志,2016,16(8):988-992.
[6] 楊娜,李維勤.慢重癥新診斷標準及治療進展[J].中華危重癥醫(yī)學雜志,2016,9(3):197-200.
[7] 田慧.老年糖尿病的流行特點及其降糖治療策略[J].藥品評價,2015,12(3):4-7,20.
[8] 羅小波.連續(xù)性腎臟替代療法聯合血液灌流治療老年糖尿病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的臨床效果[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6,23(20):50-52.
[9] 李翠英.持續(xù)靜-靜脈血液濾過治療重癥熱射病合并多臟器功能衰竭臨床分析[J].中國處方藥,2017(1):127-128.
[10] 徐海,范玲,黃芪,等.老年重癥肺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的臨床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7,27(7):1518-1520.
(收稿日期:2017-04-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