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娟 彭麗延
[摘要] 目的 研究并分析對糖尿病患者使用康復護理服務后對其生存質(zhì)量的影響效果。方法 選取2016年3月—2017年5月該院收治糖尿病患者共126例,通過區(qū)組隨機化分為對照組(63例)和觀察組(63例),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聯(lián)合康復護理服務,將兩組生存質(zhì)量評分進行觀察和對比。 結(jié)果 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的生存質(zhì)量評分更低(P<0.05)。結(jié)論 在糖尿病患者的護理過程中,康復護理服務能夠顯著提升其生存質(zhì)量,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糖尿??;康復護理服務;生存質(zhì)量;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7(b)-0133-02
Research on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Services of Diabetes Patients on the Survival Quality
XU Juan, PENG Li-yan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Fujian Province, 361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services of diabetes patients on the survival quality. Methods 126 cases of diabetes patients form March 2016 to May 2017 in this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63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th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services on the basis of the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survival quality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was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survival quality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service can obviously improve the survival quality in the nursing course of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nd it is worth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Diabetes; Rehabilitation service; Survival quality; Nursing effect
糖尿病在近幾年呈現(xiàn)出了日益增高的發(fā)病率,這種慢性的、終身性的疾病會導致患者產(chǎn)生多種并發(fā)癥,對其健康造成嚴重危害[1]。有研究報道稱,傳統(tǒng)的護理或健康教育模式雖然能夠使患者機體的血糖水平得到有效控制,并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但是由于護理時間較短,效果較為片面,因此無法使患者的病情控制具備持久性和全面性,弊端十分明顯[2]。在該次研究中選取2016年3月—2017年5月該院126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對糖尿病患者采用了康復護理服務,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糖尿病患者共126例,通過區(qū)組隨機化分為對照組(63例)和觀察組(63例),其中,對照組男38例,女25例;年齡在37~7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2.7±6.9)歲。觀察組男40例,女23例;年齡在38~7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2.9±6.8)歲。納入標準:病程均在1年以上者;依從性較高者;對該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無法自理生活者;精神異常者;雙目失明者;抑郁癥患者;意識不清者。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聯(lián)合康復護理服務:
1.2.1 并發(fā)癥護理 若患者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糖尿病相關的并發(fā)癥,應在給予基礎護理的同時進行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對于糖尿病腎病患者,應進行定期腎功能檢測,在飲食中盡量使用優(yōu)質(zhì)蛋白,并控制蛋白攝入,減輕腎臟負荷。針對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患者,應對其眼底功能進行定期監(jiān)測,并及時給予相關的治療干預,延緩病情進展。針對糖尿病神經(jīng)病變患者,應多注意其病情的變化,從而及時發(fā)現(xiàn)神經(jīng)病變區(qū)域,避免意外傷害導致的肢體嚴重感染。
1.2.2 運動干預 指導患者進行打太極拳、慢跑等運動,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確定運動強度,以輕微出汗為宜,避免出現(xiàn)疲憊不堪的現(xiàn)象。囑咐患者不能空腹運動,并隨身攜帶餅干、小糖果,避免發(fā)生嚴重低血糖。適量的室外運動能夠增強患者的心肺功能,使其在呼吸新鮮空氣的同時還能夠欣賞沿途風景,從而愉悅患者身心,使其身心壓力得到釋放和緩解。
1.2.3 飲食護理 指導患者多吃豆制品、五谷雜糧、洋蔥、黃瓜等食物,做到定時定量,避免高糖類、高脂肪食物。多進食高纖維素食物,包括粗糧、豆類等;若患者病情較輕微,血糖控制基本正常,那么能夠進食少量的含糖量低的水果,包括杏、檸檬、櫻桃、李子、菠蘿、橙子等。endprint
1.3 評價指標
將生存質(zhì)量評分作為該次研究的評價指標。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通過DSQL(生存質(zhì)量特異性量表)進行評估,包括生理功能維度、心理維度、治療維度、社會關系維度,一共27個條目,總分為135分,分數(shù)與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成反比[3]。
1.4 統(tǒng)計方法
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過程中計量資料用(x±s)表示,由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由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的生存質(zhì)量評分更低(P<0.05)。見表1。
3 討論
研究認為,糖尿病患者的預后與其生活習慣、治療依從性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4]。因此在治療過程中,必須配合有效的護理措施,以提高患者對血糖控制的重視程度,使其能夠更加主動、積極的配合治療[5]。
在該次研究中,對觀察組63例糖尿病患者采用了康復護理服務,經(jīng)對比,觀察組的生存質(zhì)量評分為(14.5±7.7)分,顯著低于對照組的(45.1±10.8)分,t=18.311,P=0.001。在康復護理服務當中,通過并發(fā)癥護理能夠防止患者病情的惡化,積極的預防護理措施能夠降低患者的死亡風險;而運動護理則能夠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機體免疫力,降低感染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風險[6]。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患者心肺功能的不斷增強,糖尿病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也能夠得到有效延緩。相關的研究報道稱,運動能夠提高β受體的敏感性,增加血糖消耗,促使血糖進入細胞,進而降低血糖水平[7-8]。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在疾病后期都會出現(xiàn)代謝紊亂,而通過飲食護理就能夠使其體重得到有效控制,同時延緩或者預防脂質(zhì)代謝紊亂的發(fā)生。另一方面,科學的飲食能夠使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良好控制,同時使降糖藥物的效用得到極大提升。
綜上所述,在糖尿病患者的護理過程中,康復護理服務能夠顯著提升其生存質(zhì)量,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方敏,劉忠梅,陳慶,等.綜合康復護理對腦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療效[J].心血管康復醫(yī)學雜志,2014,28(4):469-471.
[2] 張小群,溫春蘭.早期康復護理對老年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J].心血管康復醫(yī)學雜志,2016,25(6):633-637.
[3] 周翠鸞,劉巖,楊雪,等.早期康復訓練在糖尿病下肢骨折病人康復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7,31(21):2634-2636.
[4] 趙紅英.糖尿病并發(fā)腦血栓伴吞咽功能障礙康復護理[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3,23(8上旬):4466-4467.
[5] 包苗英.心理綜合干預配合康復治療在老年糖尿病康復中的應用[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4,20(9):1080-1082.
[6] 齊顏顏.糖尿病腎病患者實行個性化康復護理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30):28-29.
[7] 袁平.早期康復護理對糖尿病性腦梗死偏癱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20):185-186.
[8] 劉水平.早期康復護理對糖尿病性腦梗死偏癱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J].當代護士,2014,19(12中旬):23-24.
(收稿日期:2017-06-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