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夭 夭
最怕你什么都不做,還騙自己根本不想要
文/夭 夭
1
弟弟放暑假來我家玩,每天晚上都在瑜伽墊上鍛煉腹肌,小有成效。我躺在沙發(fā)上看著他,懶懶地說:“我就是太懶了,不然馬甲線早就出來了?!?/p>
他看了我一眼說:“說得好像你勤快一點就能腰圍一尺八似的。別拿懶當幌子了,你根本就是‘做不到’?!?/p>
雖然非常不高興,但我也不得不承認他說得有道理。在做不到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太懶了”是一個既不失體面又能給自己臺階下的幌子,還隱含著一種優(yōu)越感:其實我很厲害,很聰明,只是有點懶,我只要努力一點就可以做到。
躲在這樣的遮羞布后面,除了會讓人的自我認知判斷失衡、盲目自信,一丁點好處都沒有。
2
面對別人的成功,人人都有逃避心理,喜歡找一個理由掩蓋自己的懦弱和無能。我太懶了,我不想要,我只想平平淡淡地生活成了常見的借口。
同事在每天加班的同時還考取了名校的在職研究生,你眼饞后酸酸地說“我就是太懶了,要不也行”;公司有個海外項目,跟你平級的某個同事突然被調(diào)去,你這才知道他每天下班后都苦練口語,看著機會飛走的你忿忿地說“我就是太懶了,不然比他說得還溜”。
不是這樣的。再給你一次機會,你依然會選擇下班后“葛優(yōu)躺”,而不是每天刷題背單詞備戰(zhàn)考試;再給你一次機會,你依然會把時間用在看綜藝節(jié)目、肥皂劇上,而不是死磕英語。
如果永遠把“我太懶了”當成一個擋箭牌,你就永遠不會有拼一把的決心,也不會有邁出第一步的行動。
3
有個讀者給我留言說:“我現(xiàn)在22歲,在一家商場做行政,每天工作都很枯燥。但我是大專畢業(yè),長得不漂亮,身材也不好,也找不到好工作。同事們的各種活動也不想去參加,想換一個行業(yè),但是我在三線小城市,沒有機會跳出去。我想給自己的生活換一種可能性,但是我的條件、環(huán)境都不允許,是不是就該這樣平淡生活下去?”
這個留言我看了很久,沒有給她回復(fù)。她每提出一個問題就自己掘一個墳?zāi)?,埋葬所有的可能。她想得到的是一句類似“不是所有人都能成功,平平淡淡也挺好”的安慰,但是我不想給。
22歲,正是有無限可能的年紀。學歷不高,就再努力讀一個學位;身材不好,就去健身練出馬甲線;所在城市沒有喜歡的工作,要么就沉下心來把手上的工作做到卓越,要么就趁著年輕去大城市闖蕩一番。
4
我的一個朋友,三線城市寶媽,全職太太。一個偶然的機會,她進了一個付費社群,于是就找各種機會和某位行業(yè)牛人接觸,后來做了牛人的實習助理。
新接觸一個行業(yè)需要付出的努力太多。她每天凌晨還要在后臺摳排版、選封面;早上六七點就起來發(fā)送文章,回復(fù)讀者留言;還要搞定各種各樣的合作,忙得像陀螺。與此同時,她的人脈得到了擴展,很多行業(yè)牛人都因為欣賞她的工作態(tài)度,從工作關(guān)系慢慢成為朋友,工作機會越來越多。
現(xiàn)在的她經(jīng)常飛來飛去參加各種行業(yè)活動,前段時間還開了一個公開課,分享自己的經(jīng)歷。她曾跟我說:“我有一百種理由不過現(xiàn)在的生活,可以借口帶孩子沒時間,不進那個社群;可以借口和牛人差距太大,不去爭取機會;可以借口自己在小城市,沒有機會接觸新媒體……但我想過一種不一樣的生活,想多嘗試一種可能,就去做去堅持了,現(xiàn)在也算是成功了?!?/p>
對一些人來說,一丁點的劣勢都可以成為裹足不前的理由;但對另一些人來說,他們的人生沒有任何設(shè)限,想要就去做。我太懶了、環(huán)境不允許等等借口就像是投喂自己的精神鴉片,只能麻痹自己。如果真的想做,那就起來行動,哪怕每次只是進步一點點。
當腦海里出現(xiàn)“我就是太懶了,要不也能行”的想法時,試著馬上去行動,堅持一個星期;當腦袋里的小人蹦出來說“要不這樣就算了吧”的時候,勸自己再嘗試一次,再堅持半個小時;當你覺得周圍的環(huán)境不允許你變得更好的時候,提醒自己這是21世紀,趕緊找渠道找方法提升自己。
如果你也想有所改變,不再酸葡萄,不妨留心觀察一下自己的想法,早早掐滅懶惰的小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