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蔣春霞
孤獨豐腴了美好
廣西/蔣春霞
叔本華一句“孤獨的人是可恥的”,讓多少孤獨地活著的人,摸摸自己覺得面目可憎。
張愛玲一句“成名要趁早”,讓多少年輕人削尖了腦袋擠到鎂光燈下,露個后腦勺也心花怒放。
叔本華一生最渴望成名,可惜到七十多歲才顯赫名聲,應(yīng)了張姐姐那下半句“來得太晚的話,快樂也不會那么痛快”。
尼采還說“道德是人懦弱的表現(xiàn)”,簡直絕了。那么,為什么不許孤獨的人是豐盛的,是驕傲的呢?
亞當(dāng)·斯密,原來是教文學(xué)的,后來又搞搞倫理學(xué),最后成了哲學(xué)家、經(jīng)濟學(xué)家,終生未婚,一生在孤獨中思考探索,要不,《道德情操論》和改變世界經(jīng)濟結(jié)構(gòu)的《國富論》從哪來呢?
珍妮·古道爾,二十幾歲就前去非洲大森林里,研究她熱愛的大猩猩,38年的叢林生活,難道不孤獨?后來珍妮成為了保護野生動物的代言人,在世界各地呼吁保護野生環(huán)境和動物。
孤獨的人是驕傲的。他們不盲從社會主流的三觀,思考自己作為人類這種物種中的一個個體,探索自己獨特的人生的道路。
孤獨的人是豐盛的。他們沒有無聊的時候,沒事的時候就讀一本好書,跟另一個時空的偉大心靈或渺小人物對話;或者聽一曲莫扎特的《安魂曲》或者舒伯特的《圣母瑪利亞》,感受一下臨終的肅穆、莊嚴(yán)的圣潔。
孤獨的人是安靜的。他們不會在喧囂的環(huán)境里逗留太久,他們喜歡寧靜和清新的地方,塵煙四起讓人心煩意亂,沉淀之后的葉子才能泡出好茶。有時候,也不會對熱鬧和安靜有太明顯的界線,毛主席在年輕的時候為了鍛煉自己的適應(yīng)能力,專門跑到集市上去讀書,培養(yǎng)專注力。專注的心,有事應(yīng)事,無事入靜。
孤獨的人是豁達(dá)的。什么事都自己承受,他們不會對外界事物或別人苛求。來的,歡迎;走的,目送。他們珍惜友誼,但不執(zhí)著關(guān)系和形式。因為他們有自己的事要做,沒有時間去理會那些塵世煩惱。
歷史上大多偉大的人都是孤獨的。因為他們太與眾不同了,用克爾凱郭爾的話來說,就是“他們有超越人類這個物種一些特別的東西”。他們?nèi)绱烁呙詈蜕羁?,大多?shù)人留戀漂亮表面的時候,他們更愿意去洞察漂亮表面的結(jié)構(gòu),以至于不被人理解,要承受更多的痛苦。
但是,這并不能成為他們從眾的理由。
孤獨的人引領(lǐng)未來。亞伯拉罕和摩西恐怕是猶太人歷史上最孤獨的人之中的兩個了。摩西被反對,被懷疑,但他仍堅定地帶領(lǐng)猶太人,歷經(jīng)兩代人的時間,到達(dá)迦南定居。為什么摩西那么堅強?因為他知道自己肩負(fù)耶和華賦予的使命。
孤獨的人一個人走很長的路,不害怕。
因為,即使什么都沒有,也有孤獨可擁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