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碧媛+++何成風
摘 要:瑪麗蓮·羅賓遜第三部小說《家園》以“浪子回歸”這一事件為核心,以小說中人物的微觀活動反映家庭倫理與社會現(xiàn)實,成功書寫了家庭關(guān)系與倫理救贖。小說中三位主要人物在日常交往中勾勒各自的倫理選擇歷程,闡釋倫理選擇的思考與困境,揭示作者對人們生存狀態(tài)及美國社會問題的關(guān)注。
關(guān)鍵詞:瑪麗蓮·羅賓遜 《家園》 倫理選擇
基金項目:本文由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4WWB002)及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wù)費專項資金資助(2014B19314)
瑪麗蓮·羅賓遜是美國當代知名女作家。自1980年處女作《持家》出版后,羅賓遜筆耕不輟,又先后創(chuàng)作了《基列家書》《家園》《萊拉》家園三部曲。《家園》作為其第三部小說作品于2009年榮獲英國奧蘭治文學獎。該小說敘事舒緩平淡,看似情節(jié)簡單實則蘊含豐富的倫理內(nèi)涵與理性意識,映射瑪麗蓮·羅賓遜對美國當代家庭、倫理、宗教、種族等問題的思考與關(guān)注。
“文學倫理學批評主要運用辯證的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研究文學中的道德現(xiàn)象,傾向于在歷史的客觀環(huán)境中去分析、理解和闡釋文學中的各種道德現(xiàn)象。”[1]16小說《家園》以圣經(jīng)中的浪子回頭故事為原型,聚焦于德高望重的退休牧師羅伯特·鮑頓之家,鮑頓牧師所有的地位與崇高皆因不肖子杰克早期的種種叛逆行為而黯然。小說呈現(xiàn)了垂暮之年的牧師鮑頓,與離家二十年后歸來的浪子杰克以及婚約失敗的最小的女兒格羅瑞之間的日常生活情境。在看似和諧的交往敘事中展示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理解與錯位的碰撞沖突,在波瀾不驚的筆調(diào)書寫中表達繼承與改變,回歸與疏離的矛盾糾葛。“文學倫理學批評是一種從倫理視角閱讀、分析、闡釋和評價文學的批評方法,其理論基礎(chǔ)就是倫理選擇?!盵2] 59在小說最后,三位主人公各自做出了自己的倫理選擇。杰克選擇再一次離開家園,踏上漂泊的旅途;格羅瑞選擇留守在基列,等候杰克的混血兒子的歸來;鮑頓選擇忠于自己的傳統(tǒng)和信仰,拒絕接受杰克的跨種族婚姻。這三位主要人物的倫理選擇表達了他們“在特定倫理環(huán)境中對自由意志與倫理秩序之間關(guān)系的認識和理解”。[3] 20
一、杰克倫理選擇的困境
“文學作品描寫的人物、人物的生活、社會以及社會的變遷和發(fā)展,也都是由倫理選擇構(gòu)成的。沒有倫理選擇就沒有人物和社會的存在?!?[2] 61 ,縱觀整部小說作品,杰克共有兩次倫理選擇,第一次是選擇回歸家園,第二次是選擇再次離開家園,這兩次倫理選擇都處于艱難的困境。在回歸家園的倫理選擇中,一方面,杰克離家出走了二十年,在這期間,杰克家庭倫理觀念淡薄,與親人的親情關(guān)系斷裂,沒有盡到孝敬父母的倫理責任與義務(wù),甚至沒有回家參加母親的葬禮,這觸犯傳統(tǒng)的倫理禁忌。另一方面,在漂泊流離的二十年中,與底層勞動人民和有色人種的親密接觸使杰克建立了自己的新的倫理價值觀念,即取消等級觀念和種族偏見,娶了黑人女子黛拉為妻并孕育一個混血兒子。然而,第一,這一跨種族婚姻在20世紀40-50年代還是不能被美國當時的大多數(shù)人接受,杰克與黛拉的結(jié)合受到社會的排擠;第二,由于杰克自身背負倫理罪錯,同時職業(yè)身份模糊,再有宗教信仰不明確,導(dǎo)致其不被黛拉的父親所認同。這種困頓的處境促使杰克試圖重新連接其血緣關(guān)系,選擇回歸家園,為自身和他的跨種族婚姻找尋歸屬。
二十年的時間中,杰克沒有盡到任何贍養(yǎng)父親的義務(wù),藐視和破壞了正常的人倫關(guān)系?;貧w家園后,杰克一直在倫理和道德上進行自我發(fā)現(xiàn)和自我審視,他盡力幫助照顧父親的生活起居,“杰克把他扶上了樓去小睡一下,幫他脫了外套,解開領(lǐng)子,又松開領(lǐng)帶,然后他跪了下來脫掉他的鞋子?!雹?62杰克得體而周到,讓他舒服安適”(63)。但是,“杰克的道德墮落在非種族問題上獲得傳統(tǒng)的救贖,而牽涉到種族問題時杰克的救贖卻滋生諸多不確定因素。”[4] (101)杰克的父親以及基列鎮(zhèn)的大部分民眾對黑人種族的認知存有偏見,“我對黑人沒意見。不過我的確覺得,如果他們想被接受,需要長進一點”。(161)。杰克始終不敢向父親透露他的跨種族婚姻的事實,“杰克的回歸救贖之路,始終圍繞著兩個基本指向而展開:是否認同父輩的傳統(tǒng)信仰,此次回歸是否意味著永久的停留或是繼續(xù)流浪,而這兩種指向的實際內(nèi)涵就在于杰克在舊秩序與新模式之中的抉擇?!盵4] 101面對這種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和分歧,杰克陷入倫理選擇的困境。第一,如果杰克選擇繼續(xù)留在基列,那么他可以陪伴父親晚年,可以改善自己兒時的不良形象,轉(zhuǎn)變?yōu)楦赣H的孝子。然而,首先,他將無法履行作為丈夫和父親的倫理責任,置妻兒于不顧;其次,他與父親就種族問題意見不一,與父親齟齬矛盾是對父親的另一種傷害,“太壞了,對老人來說壞透了”,“到現(xiàn)在我還是能讓他失望”(217);再者,妹妹格羅瑞敏感脆弱,他留下照顧父親會讓感性的妹妹置身事外。第二,如果杰克選擇再次離家出走,他不孝子的不良形象將會愈演愈烈,但是,首先,他可以履行做為丈夫和父親的倫理責任,盡力再繼續(xù)為妻兒尋找棲身之所;其次,這樣可以避免與父親的矛盾沖突,停止沖擊父親的接受極限;再者,妹妹格羅瑞可以住在基列,得一容身之地。無論哪種選擇都有強烈的倫理取向,最后,杰克決定忠誠于自己作為丈夫和父親的倫理責任,同時為家族帶來更多的和諧。
二、鮑頓倫理選擇的堅守
“鮑頓家的蘇格蘭背景和羅伯特·鮑頓的長老會牧師身份限定了鮑頓家族成員的 ‘靈魂應(yīng)處于何種狀態(tài)以及從階級和種族身份出發(fā)他們在社會中的自我定位”。[5] 42羅伯特·鮑頓作為一位四兒四女大家族的父權(quán)制家長和退休的長老會牧師,掌握了整個家族中的至高話語權(quán)。他不斷向孩子傳授其傳統(tǒng)的家庭文化思想和虔誠的宗教認知方式,企圖以此來維持整個家庭的均質(zhì)性。第一,鮑頓一直在注疏其堅守傳統(tǒng)的頑固理念?!昂脦状虻募o念盤子,各種小雕像”,“爺爺?shù)墓排f的神學書”(308),“所有這些兇猛陰郁、別扭單調(diào)的黑胡桃木家具”(309),“教友贈送的裝飾品永遠地擺放在餐柜里,即使贈送人去世了也不會被清理”[5]42。所有這些家具和日常陳設(shè)都在彰顯羅伯特·鮑頓堅守傳統(tǒng)的倫理選擇;第二,鮑頓對宗教虔誠的信仰致使他選擇進一步在兒女們的思想意識里注疏這種理念,以圖維持和傳承這種信仰。兒女們回家過節(jié)時會進行圍坐桌旁朗讀圣經(jīng)“這場取悅父親的表演” (102)。杰克回歸家園后,他數(shù)次要求杰克在飯前做謝恩禱告。他看到杰克整日憂心忡忡,聯(lián)想到是自己沒有給杰克那個夭折的孩子施洗的原因。這種虔信使一直以來對信仰持懷疑態(tài)度的杰克倍感壓抑甚至窒息;第三,在對種族問題的態(tài)度上,鮑頓選擇排斥黑人族群。一方面,當看到新聞報道中警察對黑人游行者進行鎮(zhèn)壓時,鮑頓認為“有必要實行法律”,“讓人們這樣滿街亂跑可不行”(98)。另一方面,當報道南方的動亂時,鮑頓認為“所有這些—鬧事,黑人是在給自己制造問題和麻煩?!?(161)。此外,對于杰克對種族問題的差異性態(tài)度,鮑頓暗示杰克“希望我們不要爭執(zhí)” (98)以及“人們都是觀其友識其人” (162)。endprint
對于杰克,鮑頓始終把自己放在道德的制高點上,“以罪孽之名,痛惜著他的生活” (247)。鮑頓不理解杰克“我總是指望他能為著我高興” (75)的熱切期盼,只是一味地壓制杰克,試圖讓杰克放棄自我建構(gòu)來回歸族群。鮑頓與埃姆斯的談話“你知道杰克還沒有學好,還不好”[6]227表明他對歸來的杰克還是不能理解和接受。父子之間的矛盾和悖論是鮑頓一直堅守傳統(tǒng)的倫理選擇導(dǎo)致的必然結(jié)局,這種固化的思維方式和強烈的排異性的倫理選擇最后只能致使杰克再次離開。
三、格羅瑞倫理選擇的理性
格羅瑞因為自己婚姻的失意以及父親身體欠佳而回到基列小鎮(zhèn)照顧老父。一方面,面對兄長杰克與父親鮑頓之間的差異性沖突,格羅瑞選擇嘗試理解并且安慰杰克,救贖自己的同時幫助杰克獲得救贖。另一方面,目睹杰克最后選擇再次的離開,格羅瑞亦做出了自己理性的倫理選擇。
生長在長老會牧師的大家庭中,格羅瑞做為最小的女兒,亦曾受到父權(quán)和男權(quán)的壓制,甚至被給予的名字“榮耀”也“是神學上的抽象概念” (81)?!八坪跻幌蚨己苊靼祝诟赣H眼里,世上重要的工作是男人的事,——他們是終極事務(wù)的管理人。” “男人是終極事務(wù)的管理者,女人是二等的生物,不管她們有多么虔誠,多么受到寵愛,多么受到尊敬”。(18)。這樣的成長環(huán)境與家庭理念使格羅瑞形成了心思細膩,感性乖巧,服從規(guī)訓的性格特征。自己婚姻失意而回到家園后,面對家庭的變故,格羅瑞亦有自己的倫理選擇。第一,面對曾經(jīng)叛逆任性,招惹事端,“給整個家庭蒙上了一層陰影”,(4)而如今渴求家人慰藉與認同的杰克,其他的兄弟姐妹缺少給予杰克精神層面的理解和安慰,而格羅瑞是整個家族中第一個選擇嘗試理解杰克并給予杰克心理安慰的成員。這種理解和安慰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格羅瑞坦誠表達自己的遭遇來拉近她與杰克的距離,杰克理解為“一個罪人對另一個罪人的坦白”,“想到你的靈魂也有些小污點,這讓我倍感安慰”(141),杰克倍感安慰后也曾向格羅瑞發(fā)出“萬眾人,天地間,卻只有你和我在這里” (85)的感慨。并且格羅瑞適時地提醒杰克“你可曾想到過這屋子不是只有你一個人不幸?” (142),以此來幫助失落的杰克振作精神。另一方面,格羅瑞給予兄長盡可能多的生活上的體貼與照顧。當眾人偶然在琴凳里發(fā)現(xiàn)錢時,格羅瑞拿來《圣經(jīng)》跪下來發(fā)誓“是我做的,沒有別人。如果我在撒謊,上帝請讓我斃命?!保?96),以此來打消父親和埃姆斯對杰克偷竊的懷疑;當發(fā)現(xiàn)杰克醉酒后精神接近崩潰,把襯衣和襪子塞進老車的排氣管試圖點燃自盡時,格羅瑞“哭得無法自已”①251,隨后又細心體貼地幫他清洗。格羅瑞在給予杰克幫助的同時,也完成了對自己的救贖?!八_實覺得為哥哥做的好事,把她從單純的失敗帶來的恥辱中解救了出來?!?(261)當被問及為什么不放棄對杰克的幫助和救贖時,格羅瑞的回答“我是你的妹妹,夠充足的理由了?!保?55)表明格羅瑞對親情強烈忠誠與認同的理性倫理選擇。
第二,目睹杰克由于自己的跨種族婚姻不被接受,而不得不再次的離開,格羅瑞選擇居住在基列,等候杰克混血兒子的到來,并承諾“這一生就是為了這一時刻”(334),這是其成為整個家族中第一個接受杰克的跨種族婚姻的表現(xiàn)。杰克曾向妹妹坦白自己歸來的目的:“我回來時想著我們或許可以在這兒過下去,她和我。來基列,我是抓了一根稻草?!保?14),不過杰克最后無奈地再次離開以及后來杰克的妻子黛拉和混血兒子羅伯特的突然到訪再次強烈沖擊了格羅瑞的感情,致使格羅瑞做出了更加理性的倫理選擇。格羅瑞對杰克從原來的“我們從來也不是很親近” (71)到選擇永遠留在基列,等候杰克一家人歸來的選擇回應(yīng)了杰克“只是因為我信任你是打心眼里為我好” (204)的心聲,同時也踐行了整個鮑頓家族中,對傳統(tǒng)固守的改變和對現(xiàn)代流變的接受。
“文學倫理學批評的目的不僅僅在于從倫理的立場簡單地對文學作出好或壞的價值判斷,而是通過倫理的解釋去發(fā)現(xiàn)文學客觀存在的倫理價值,尋找文學作品描寫的生活事實的真相。”[3] 21。小說《家園》的敘事背景是在美國西部小鎮(zhèn)基列,“就美國歷史而言,基列是美國內(nèi)戰(zhàn)前黑人靈歌的主題,喻指白人對黑人的種族歧視與種族迫害?!盵7] 140羅賓遜曾經(jīng)提到,她選擇基列這個名字是因為在圣經(jīng)中,基列“既是因富裕和冷酷飽受批評的小鎮(zhèn),又是可以被寄予希望的象征”。(qtd.in Gritz)[8]《家園》這部小說作品通過描寫家庭故事與倫理救贖,書寫“造物在自身意義的重壓下的悲苦掙扎” (102),體現(xiàn)瑪麗蓮·羅賓遜高度的社會責任意識和強烈的人文主義關(guān)懷,呈現(xiàn)其不同文化的融和理念與博大寬廣的胸懷。
注釋
① 瑪里琳·魯賓遜.家園[M].應(yīng)雁,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以下只在文中注明頁碼,不再一一做注.
參考文獻
[1] 聶珍釗.文學倫理學批評與道德批評[J].外國文學研究,2006(2):16.
[2] 武月明龍云.中國學術(shù)走出去與文學倫理學批評——聶珍釗教授訪談錄[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17(1):59,61.
[3] 聶珍釗.文學倫理學批評:基本理論與術(shù)語[J].外國文學研究,2010(1):20,21.
[4] 胡碧媛.家園模式的現(xiàn)代性救贖—評瑪麗琳·羅賓遜小說《家園》[J].當代外國文學,2012(3):101.
[5] 唐瑩.情境中心與個人中心的碰撞:《家園》中的倫理困境[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4):42.
[6] 瑪里琳·魯賓遜.基列家書[M].李堯,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227.
[7] Petit,Susan."Names in Marilynne Robinson′s Gilead and Home." Names :A Journal of Onomastics 3 ,2010:139-49.
[8] Gritz,Jennie Rothenberg."Gilead′sBalm.” The Atlantic 17 Nov.2004.16 Jan,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