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飛,馬 燕
(西華大學(xué) 地方文化資源保護(hù)與開發(fā)研究中心,成都 610039)
論尤侗的悼亡詩
王燕飛,馬 燕
(西華大學(xué) 地方文化資源保護(hù)與開發(fā)研究中心,成都 610039)
尤侗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學(xué)家,其創(chuàng)作豐富,涉及詩、詞、曲、賦、文、騷等各種體裁。尤侗一生只娶了曹令一位妻子,夫妻之間感情很深。在妻子死后,尤侗寫了138首悼亡詩詞來悼念亡妻。這些悼亡詩,不僅數(shù)量眾多,內(nèi)容廣泛,而且情真意切,感人至極,在悼亡詩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尤侗;曹令;悼亡詩;內(nèi)容;藝術(shù)特色
尤侗(1618—1705),清初著名文學(xué)家,字同人,更字展成,中年別號悔庵,晚歲更號艮齋,西堂老人,江蘇長洲人(今江蘇蘇州人)。其一生著述頗豐,涉及戲曲、詩、詞、文等各式文學(xué)體裁,作品先后結(jié)集為《西堂全集》《鶴棲堂稿》《艮齋倦稿詩集》《百末詞》等刻印行世。目前為止,學(xué)界對尤侗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戲曲、文學(xué)思想和交游等方面①具體參看徐坤《三百年來尤侗研究綜述》,載《中華戲曲》第38期,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2008年版,第231-246頁;韓莉《尤侗研究綜述》,載《甘肅高師學(xué)報》2008年第1期,第42-46頁。,而對其詩、詞、文、賦的研究,特別是詩歌,關(guān)注甚少。悼亡詩在尤侗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占據(jù)著重要地位,不僅數(shù)量眾多,且因當(dāng)時文壇領(lǐng)袖王士禛等五十余人寫有挽詩、挽詞、挽騷,憑吊尤侗妻子曹氏,成為當(dāng)時一種獨(dú)特的文學(xué)現(xiàn)象;而且這些悼亡詩還被結(jié)集成《哀弦集》刻梓刊行,流傳后世,可見其影響之大。然而,即使是專門研究悼亡詩的胡旭,其《悼亡詩史》中對尤侗的悼亡詩并未予以介紹,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因此,筆者以尤侗的悼亡詩作為研究對象,以期彌補(bǔ)這一學(xué)術(shù)研究空白,促進(jìn)尤侗詩歌的進(jìn)一步深入研究。
關(guān)于尤侗的婚姻情況,他在《先室曹孺人行述》中有所提及:
妻之隨我已四十年,我之別妻僅一百日。故吾但知妻之生,不知妻之死。夫之死而知其死者之痛,未若之死而不知其死者之尤痛也!吾既不知吾妻……蓋行十日而后,能筆也。嗚呼痛哉!
吾妻曹氏,諱令,字淑真。父應(yīng)旌例監(jiān),仕至咸陽知縣。母朱氏。婦少讀書,以疥疾未卒業(yè)。然深明書義,針指尤工。
年十八,歸予。蓋端莊淡靜人也。婦翁素封,資裝頗設(shè),予家儒素,顧之不樂。婦揣予意,即去盛飾,椎髻操作,有少君德曜風(fēng)焉。天性至孝,在家得父母歡心,事舅姑擎拳,曲謹(jǐn)饋獻(xiàn)。
……
婦生于故明天啟辛酉八月十一日申時,卒于皇清康熙戊午九月十九日酉時,享年五十有八?!佣洪L珍,康熙乙卯科舉人?!稳穑L邑庠生?!洪L瓊?cè)A,……次瓊瑩,……次瓊英。[1]406-410
《先室曹孺人行述》是尤侗在妻子曹令去世、長子尤珍離京回鄉(xiāng)奔喪時,應(yīng)尤珍要求所寫的一篇文章。該文全面記載了曹氏的生平事跡,概括來說,主要有以下內(nèi)容:
第一,曹氏(1621-1678),名令,字淑真,咸陽知縣曹應(yīng)旌女,母朱氏。曹氏從小便讀書識字,因病未能卒業(yè),深明書義,尤擅長女工,可謂心靈手巧。
第二,尤侗和曹氏于崇禎十一年(1638)四月初八結(jié)婚,當(dāng)時曹氏十八歲,尤侗二十一歲,此后兩人相伴四十一年。康熙十七年(1678)九月十九日,曹氏卒,尤侗其時遠(yuǎn)在京城,聞妻噩耗,悲痛欲絕,妻死之后,未再續(xù)娶。
第三,曹氏是一位賢淑的妻子,端莊淡靜,天性至孝,勤苦持家而少怨言,處處為丈夫著想,謙善待人,厚心好施,嚴(yán)格教育子女,善待兒媳??梢哉f,曹氏身上具有中國傳統(tǒng)婦女所當(dāng)具有的種種美好品德,這也是他們家族和夫妻之間和諧融洽的重要基礎(chǔ)。
第四,曹氏心性恬淡,不熱衷于浮名,同時也有性子急、有怨直言的特點(diǎn)。她對人十分坦率真誠,是丈夫的知心朋友。尤侗在文中不僅寫了妻子種種美好的品德,還寫了她性格上的一些缺點(diǎn),不虛美,不隱惡,使我們了解到一位有個性、有特點(diǎn)的真實(shí)的曹氏。
第五,曹氏一生育有二男三女,生育后留下了氣血兩虛的病癥,醫(yī)治久不見效,這也是她過早離世的原因之一。其子女情況具體如下:
長子珍,生于順治四年(1647),康熙二十年(1682)進(jìn)士及第,著有《滄湄詩稿》。娶丘氏,生一子三女。
次子瑞,生于順治十年(1657),卒于康熙十九年(1680)。尤瑞穎敏剛決,長邑庠生。聘蔣氏,未嫁而殤,娶鄭氏,甫期而殀,再娶金氏,生一女。
長女瓊?cè)A,生于崇禎十三年(1640),適湯萬焞,廩生。
次女瓊瑩,生于崇禎十六年(1643),適陸德元,康熙十五年(1676)進(jìn)士,池州學(xué)府教授。
次女瓊英,適秉寬。
觀其一生,曹令為整個家庭作出了巨大貢獻(xiàn):為人媳,孝敬公婆;為人妻,把丈夫照顧得無微不至;為人母,善教子,愛兒媳。如此,曹氏使得整個大家庭其樂融融,老幼皆有所依。曹氏不僅是尤侗的妻子,更是他的朋友,二人相依相伴四十一年,感情篤厚,曹氏的離世令尤侗哀痛不已。此后二十余年,尤侗不僅未再續(xù)娶,還將一腔深情都付諸筆端,為亡妻寫下了數(shù)量龐大的悼亡詩詞,成為中國古代寫悼亡詩最多的詩人之一。除以詩詞悼亡妻外,尤侗還寫有《祭先室曹孺人文》《七終再祭亡氏文》《先妻十周年追薦疏》《葬先世祭文》等文,一再追憶懷念,可見尤侗對曹氏的至深情感。
悼亡詩,顧名思義,是詩人寫給已經(jīng)亡故的親人、朋友的詩,悼亡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胡旭在《悼亡詩史·緒論》中提到:“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悼亡實(shí)際上被賦予了特定的含義,即悼念已經(jīng)去世的妻妾?!保?]1本文探討的是狹義的悼亡詩,即尤侗寫給去世的妻子的詩。因廣義的詩也包括詞、曲,所以文中也涉及了尤侗的悼亡詞。
尤侗高壽,享年八十七歲。在妻子去世后的二十多年間,他對妻子的思念都化作了一首首感人的詩歌,據(jù)統(tǒng)計有132首,詳見表1。
另外,還有一些是尤侗為他人代寫的悼亡詩或詩句中涉及亡妻但并非悼亡之作的12首,分別是:《于京集》卷一《題王阮亭侍讀悼亡詩后三首》,卷五《為王瑁湖悼亡》《見孤雁南飛》;《百末詞》卷一《清明悼亡二首》①按,據(jù)《百末詞》前曹爾堪“康熙乙巳夏日”序,知《百末詞》創(chuàng)作于康熙四年(1665)之前,此時曹氏尚未亡,故此二首悼亡詞當(dāng)不是為曹氏所作。,卷二《為黃大宗悼亡郭少君二首》;《艮齋倦稿詩集》卷一《又自述一首》;《鶴棲堂稿詩》卷五《為卓人七弟悼亡二首》。
總結(jié)尤侗的悼亡詩,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首先,尤侗共為其妻曹氏寫了132首悼亡詩。據(jù)胡旭《悼亡詩史》統(tǒng)計,明沈德符為兩位亡妾作悼亡詩79首[2]294-302,王彥泓為亡妻作悼亡詩70余[2]303-313,清王士禛為三位妻妾作悼亡詩70余首[2]351-368。尤侗的悼亡詩,數(shù)量約為他們的兩倍,可謂是中國古代創(chuàng)作悼亡詩最多的詩人,而且始終悼亡一人,非情至深不可得也。
表1 尤侗悼亡詩匯總
其次,尤侗的悼亡詩在寫作時間上也呈現(xiàn)出一些特點(diǎn)。第一,在康熙十七年(1678)十月十六日到康熙十八年除夕這近一年的時間里,尤侗所作悼亡詩共114首,占其總數(shù)的86%強(qiáng)。這當(dāng)與尤侗當(dāng)時的處境有很大關(guān)系??滴跏四?,尤侗中“博學(xué)鴻儒”,作為翰林院史官,在京城修《明史》。其實(shí),這個職位很卑微,尤侗可以說過著貧寒至極的生活。而此時他剛喪妻不久,這樣的情形使他遭受了身體和心理的雙重折磨——生活的貧寒與思妻的痛苦,喪妻的痛苦使眼前的生活顯得更加艱難,而貧寒的生活又使喪妻之痛更加濃烈,二者相互催化。因此,尤侗只能在回憶妻子的點(diǎn)滴美好往事中消解現(xiàn)實(shí)的殘酷,付諸筆端,便有了這諸多感情濃烈的悼亡詩作。
第三,這些悼亡詩前后寫作時間跨度大,達(dá)22年之久。最早、最多的悼亡詩作于曹氏亡故的當(dāng)年,最晚的作于曹氏逝世后22年、尤侗去世前5年。可見尤侗傾其一生都在悼念這位讓他無法忘卻的亡妻。另外,在特殊日子里的悼亡詩比較多,比如妻子的忌日、生日以及傳統(tǒng)節(jié)日、節(jié)氣,特定的時節(jié)總能引起尤侗喪妻的悲痛。他常以組詩抒發(fā)內(nèi)心的郁結(jié),這對后來納蘭性德(1655—1685)以組詞寫悼亡或有一定的影響。
尤侗所寫的百余首悼亡詩,按其內(nèi)容來說,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寫痛失妻子的悲痛之情。
尤侗和曹氏相依相伴四十一年,妻子的突然離世讓他悲痛萬分,《哀弦集·哭亡婦曹孺人詩六十首》其三十二云:
千里奔喪哭望鄉(xiāng),計程一月伴靈床。河梁剩有生離苦,白發(fā)吞聲倚夕陽。[1]767
康熙十七年(1678),年過花甲的尤侗被兵部尚書王熙和工部尚書陳凱永等舉薦。收到征召之書,在妻子的勸慰之下,尤侗與長子尤珍一起入京。然而,天有不測風(fēng)云,離家不過百余日,正當(dāng)尤侗在京準(zhǔn)備博學(xué)鴻儒試的時候,竟接到妻子的訃告,這使他傷心欲絕。于是,他決定放棄考試,申請回鄉(xiāng)料理喪事,卻被吏部無情地拒絕了。無奈只得由長子尤珍回鄉(xiāng)料理后事。這首詩正是記載尤珍回鄉(xiāng)奔喪,與尤侗離別的場景。據(jù)此,此詩當(dāng)作于康熙十七年(1678)十月下旬。
詩的前兩句寫尤珍奔喪回鄉(xiāng)的情況?!扒Ю铩睆目臻g上寫歸程漫漫,“一月”從時間上寫歸期長長,可謂山高水長,路途遙遙。這兩句想象尤珍回鄉(xiāng)的情景,其實(shí)也暗含作者急欲歸家的迫切心情以及內(nèi)心的悲痛焦灼之感。從聞知妻子的死到父子分別,尤侗的悲痛只增不減。他不僅因喪妻而悲痛難息,還因兒子孤身回鄉(xiāng)奔喪,與其生離而悲傷。
后兩句,寫尤侗和尤珍分別后的場面?!昂恿骸?,指送別之地?!巴搪暋保枚鸥Α栋Ы^》“少陵野老吞聲哭”句,指無聲地悲泣。“白發(fā)”“吞聲”“夕陽”幾個詞語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殘陽送別圖。我們仿佛看到如血的殘陽下,一位喪妻卻不能奔喪的花甲老人送別了愛子之后無聲悲泣的情景,語淡情濃,讓人為之垂淚!
如果說妻子離世一兩月間,尤侗內(nèi)心只有純粹的劇痛,痛得他沒有精力回想妻子生前的事跡,那么此后尤侗的情感則顯得綿長而耐人回味。如《哀弦集·哭亡婦曹孺人詩六十首》其六十云:
淚眼模糊終夜開,車輪腸轉(zhuǎn)幾千回。每思元相傷心句,“貧賤夫妻百事哀”。[1]769
“元相”,指元稹。元稹的悼亡詩,通過寫日常生活瑣事來回憶妻子生前的種種情事,情感深沉,在悼亡詩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yuǎn)的影響。此詩首句即化用元稹《三遣悲懷》其三“惟將終夜長開眼”;第二句中“車輪腸轉(zhuǎn)”化用古詩“離家日趨遠(yuǎn),衣帶日趨緩。心思不能言,腸中車輪轉(zhuǎn)”;“幾千回”,用夸張的手法表達(dá)了詩人失去妻子的巨大悲痛之情;末句則直接引用元稹《三遣悲懷》其二“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句。
尤侗積郁心中,眼淚長流,夜不能寐,究其原因,《祭先室曹孺人文》給我們提供了答案,文曰:
憶汝歸我,計四十年?;腥缱蛉?,已隔重泉。汝同貧賤,汝共患難。我病汝憂,我愁汝勸。紙窗伴讀,燈火殘機(jī)。秋風(fēng)報罷,淚滿牛衣。中間薄宦,相隨塞上。四載風(fēng)霜,亦無佳況。旋遭譴謫,勉我歸休?;奶锢衔荩呻[優(yōu)游。[1]429
由此可知,尤侗的痛苦主要是因妻子的不幸離世而引起的;另一方面也是因?yàn)樽约簩掖慰既」γ?,妻子生前跟著自己受苦受累、?dān)驚受怕,而妻子生病時自己卻沒能陪在身邊照料,死后又不能奔喪,送愛妻最后一程,為此他深深自責(zé)。彭孫遹評曰:“凄入心脾,哀感頑艷,徐正字之《贈月君》耶?元左相之憶蕙叢耶?自非太上無情,能不惻然增伉儷之重?”[1]769不僅指出尤侗悼亡詩情真意切,哀感頑艷,而且和唐代著名悼亡詩人徐夤(夤官秘書省正字。其妻字月君,《贈月君》為贈妻之作)、元稹相提并論,尤侗悼亡詩的地位于此可見。
第二,回憶妻子美好的德行。
先唐的悼亡詩中基本不涉及妻子德行方面的內(nèi)容,晚唐韋應(yīng)物和元稹開始在悼亡詩中寫妻子的德行,后世詩人循此例,亦在悼亡詩中寫妻妾的品德。尤侗繼承了這一傳統(tǒng),《哀弦集·哭亡婦曹孺人詩六十首》其十一云:
雞鳴問寢向高堂,冬壓梨膏夏蔗漿。獻(xiàn)于公姑甘旨了,還留一盞阿郎嘗。[1]766
這首詩寫曹氏對公婆的孝順,對丈夫的體貼,可見她是個懂禮尊禮的賢妻。
除了贊揚(yáng)曹氏孝順體貼,尤侗也欣賞妻子善解人意、為夫解憂的一面。如其五云:
名珠賣盡典釵梳,供奉郎君助讀書。讀破千篇贖未得,鸘裘貰酒愧相如。[1]765
此詩用司馬相如和卓文君事。據(jù)《西京雜記》卷二載:“司馬相如,初與卓文君還成都。居貧愁懣,以所著鹔鹴裘,就市人陽昌貰酒,與文君為歡?!保?]82尤侗雖才華橫溢,但屢次科舉不中,家里經(jīng)濟(jì)每況愈下,這時妻子就會主動拿出自己的首飾去典賣,用以補(bǔ)貼家用。回想往事,尤侗的心情是復(fù)雜的,他一方面感激妻子對自己的付出,另一方面想到歷史上司馬相如和卓文君恩愛的故事,更為自己不能讓妻子過上寬裕的生活而自責(zé)。而今,芳魂已逝,想要和妻子“貰酒”為歡,卻再也不能。以昔日之苦中作樂反襯今日之悲苦,其情更悲。黃與堅(jiān)評尤侗《哭瑞兒文》曰:“情事瑣瑣,悲楚纏結(jié)。幾令讀者聲淚迸下。文人筆端有舌,安得不如許創(chuàng)痛?”[1]807用來評其詩亦可。
第三,通過寫兒女、子孫生活來表達(dá)對亡妻的懷念?!栋壹た尥鰦D曹孺人詩六十首》其二十四云:
三年懷抱泣呱呱,銜食營巢心血枯。養(yǎng)得兒成母已去,何時反哺報慈烏?[1]767
“慈烏”,指慈母,末句用“慈烏反哺”的典故從兒女的角度來追憶妻子曹氏辛勞的一生。當(dāng)年,曹氏辛勤養(yǎng)育子女,像一只烏鴉一樣精心地筑巢、銜食,耗盡了一生的心血。而今,兒女都已成人,成家立業(yè),其母安在?兒女想要報答母親的養(yǎng)育之恩,可惜“子欲養(yǎng)而親不在”!其痛如之何!這首詩寫的是兒女再也不能奉養(yǎng)母親,其實(shí)也表達(dá)了詩人自己對妻子深深的懷念之情。施閏章評曰:“讀之腸寸寸斷,直是一斛血淚?!保?]807可謂中的之評。
除了寫子女,看到兒孫,也常常引起尤侗對妻子的思念,如其二十八云:
垂老含飴喜弄孫,眾雛堂下簸錢奔。不知阿母歸何處,索棗尋梨尚繞門。[1]767
“含飴弄孫”,含著飴糖逗小孫子,形容老人自娛晚年,不問他事的樂趣?!棒ゅX”,古代一種以擲錢賭輸贏的游戲,王建《宮詞》之九三云:“暫向玉花階上坐,簸錢贏得兩三籌?!保?]533
此詩描繪了一幅逗孫簸錢游戲圖,然而,此情此景卻令詩人想起他去世的妻子,不禁傷情起來。前兩句寫逗孫的歡樂,實(shí)為后兩句寫樂中之哀鋪墊,可謂“以樂景寫哀情,一倍增其哀也”[5]140。
第四,通過寫妻子外在容貌的美麗和喜好表達(dá)對妻子的思念?!栋壹た尥鰦D曹孺人詩六十首》其三十五云:
玉臂云鬟見客羞,生前小照不曾留。欲知舊日妝樓樣,八字雙眉只畫愁。[1]767
首句化用杜甫《月夜》“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詩句?!坝癖墼器摺?,形容妻子年輕美麗,“羞”字生動地表現(xiàn)了妻子接待賓客時的羞澀情狀,如今伊人已去,此前的一顰一笑只能在尤侗的記憶中找到?!鞍俗蛛p眉”,即八字眉,古代婦女眉式名。據(jù)《事物紀(jì)原》卷三“冠冕首飾部第十四·畫眉”引《實(shí)錄》曰:“漢武帝令宮人畫八字眉。”[6]143后歷代相沿習(xí),尤盛行于中、晚唐時期,唐韋應(yīng)物(一作張蕭遠(yuǎn))《送官人入道》詩:“金丹擬駐千年貌,寶鏡休勻八字眉?!保?]548
另外,尤侗通過寫妻子喜歡的花草來頌揚(yáng)曹氏內(nèi)在品格的高潔。如《哀弦集·哭亡婦曹孺人詩六十首》其十云:
卜居愛向曲池邊,暇日臨流亦偶然。為看鴛鴦雙戲水,綠楊影里采紅蓮。(園池畜魚,婦命去魚種蓮,常有鴛鴦飛來。)[1]766
又如其三十八云:
愛栽香草滿庭中,羅袖闌珊倚晚風(fēng)。此日花神應(yīng)泣血,荼?變作杜鵑紅。[1]768這兩首詩分別寫曹氏喜愛蓮花和香草。宋代著名理學(xué)家周敦頤喜愛蓮花,在其名篇《愛蓮說》中云:“予獨(dú)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yuǎn)益清,亭亭凈植,可遠(yuǎn)觀而不可褻玩焉?!保?]51蓮花被人們認(rèn)為是花中的君子,品格高潔?!跋悴菝廊恕保乔凇峨x騷》中經(jīng)常用到的意象,象征著高潔的人格。尤侗通過寫曹氏喜歡的花草,來表現(xiàn)她清新脫俗、高潔的品格。
第五,通過寫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追憶妻子對自己的體貼和對兒女的教導(dǎo)。《哀弦集·哭亡婦曹孺人詩六十首》其四十四云:
平時舉箸勸加餐,珍重添綿護(hù)晚寒。今日征衣誰更寄?只留針線手中看。[1]768
前兩句寫妻子生前在吃飯、穿衣等生活瑣事上對自己無微不至的照顧和關(guān)心;后兩句寫妻子死后,無人再寄征衣、關(guān)心自己,凡事只能自己操勞。在古代,征衣是旅人之衣,是妻子給遠(yuǎn)在異鄉(xiāng)的丈夫所寄送的衣物。詩的前后兩句形成鮮明的對比,將有妻子的幸福生活與失去妻子的慘淡生活兩相對比,表達(dá)了尤侗對妻子的深切思念。
還有妻子對子女的教導(dǎo),也同樣盡心盡力,感人至深。如其二十一云:
辛苦熊丸五夜儲,殷勤教子惜三余。雖無絳帳宣文授,常剪青燈課讀書。[1]766
“熊丸”,指以熊膽制成的藥丸。據(jù)《新唐書·柳仲郢傳》載:柳仲郢幼嗜學(xué),其母曾和熊膽丸,使夜咀咽,以苦志提神。[9]5023后用為賢母教子的典故?!叭唷?,據(jù)《三國志·魏志·王肅傳》:“明帝時大司農(nóng)弘農(nóng)、董遇等,亦歷注經(jīng)傳,頗傳于世”,裴松之注引三國魏魚豢《魏略》:“遇言‘(讀書)當(dāng)以三余’?;騿柸嘀?,遇言‘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時之余也’。”[10]420后以“三余”泛指空閑時間?!敖{帳”,據(jù)《后漢書·馬融傳》載:“融才高博洽,為世通儒,教養(yǎng)諸生,常有千數(shù)……居宇器服,多存侈飾。常坐高堂,施絳紗帳,前授生徒,后列女樂,弟子以次相傳,鮮有入其室者?!保?1]1972后因以“絳帳”為師門、講席之敬稱。這首詩用諸多典故,寫妻子教導(dǎo)和鼓勵孩子讀書的情景,可見曹氏和歷史上的孟母、蘇軾的母親程夫人一樣,是一個不辭辛苦、非常慈愛的母親。
第六,通過寫夢境表達(dá)對妻子的思念?!毒旁率湃胀鰦D周忌哀述三首》其三云:
昨夢草堂開,為君作生日。前席羅杯盤,后房陳笙瑟。兒女迭拜舞,新妝儼褕翟。我亦將進(jìn)酒,歡笑未終畢。蘧然一夢醒,伏枕淚沾臆。玉漏正三更,殘?jiān)抡諙|壁。攬衣起徘徊,鳴蟲助嘆息。人生無百年,彭殤諒如一。焉知懸?guī)湷?,不同屬纊夕。人鬼何茫茫,齊物忘欣戚。 勉思昔人言,莊缶猶可擊。[1]776
此詩作于康熙十八年(1679)九月十九日,此日為曹氏忌日。曹氏已經(jīng)去世一年了,尤侗此時仍在京纂修《明史》,依然沒有機(jī)會回鄉(xiāng)祭拜妻子。這首詩寫了夢里、夢醒兩種情形。夢里,尤侗和兒女在給妻子過生日,一家人其樂融融,充滿了歡樂氣息。夢醒之后,尤侗看到自己孤身一人,凄凄慘慘的樣子,想到已在陰間再也無從相見的亡妻,巨大的悲傷涌上心頭,他忍不住淚濕枕席。此時,尤侗再也睡不著了,他披衣起身,在屋子里走來走去,聽著屋外的蟲鳴聲,仿佛是在跟著自己一起嘆息?!叭斯砗蚊C#R物忘欣戚。勉思昔人言,莊缶猶可擊”中,“齊物”“莊缶”用典。徹夜難眠的尤侗想起了生和死是人所必須經(jīng)歷的過程,并且借莊子在妻子去世后擊缶而歌的典故,來勸慰自己,平復(fù)自己悲痛的心情,但是這樣恐怕也難以消除他失去伴侶的悲痛。通過夢里和夢外的對比,更增添了尤侗失去妻子的悲痛情感。
尤侗在詩文創(chuàng)作上倡導(dǎo)真性情,認(rèn)為“一代之人則有一代之文”(《西堂雜俎二集》卷三《牧靡集序》)[1]188?!霸姛o古今,惟其真爾。有真性情,然后有真格律;有真格律,然后有真風(fēng)調(diào)。勿問其似何代之詩也,自成其本朝之詩而已;勿問其似何人之詩也,自成其本人之詩而已?!`心獨(dú)運(yùn),妙句自來。”(《西堂雜俎二集》卷三《吳虞升詩序》)[1]180“詩之至者,在乎道性情。性情所至,風(fēng)格立焉;華采見焉,聲調(diào)出焉。”(《西堂雜俎三集》卷三《曹德培詩序》)[1]338其悼亡詩多見沉郁哀痛之思,顯得抑揚(yáng)頓挫,充分表達(dá)了其真性情。具體說來,主要具有以下特點(diǎn):
第一,尤侗的悼亡詩大多數(shù)是近體詩,其中以七言絕句最多。通過上文的表格,我們可以看到:五言排律3首,七言律詩19首,七言絕句101首,詞9首。其中,七言絕句的比率約為76.52%。尤侗悼亡詩多用七言絕句的詩體,可能是受南宋王十朋的影響。王十朋與尤侗的情況非常相似,一生只娶賈氏一妻,未曾納妾。雖然他所寫悼亡詩的數(shù)量遠(yuǎn)不及尤侗,但兩者都喜歡用七言絕句寫悼亡詩,七絕在悼亡詩中數(shù)量最多。不同的是,王十朋從不用詞的形式來悼亡,而尤侗卻有9首悼亡詞。其后的畢沅喜用近體詩中的七言律詩寫悼亡,則是對尤侗喜用七言絕句寫悼亡的開拓與發(fā)展。
第二,尤侗時常以組詩的形式來表達(dá)對妻子的懷念之情。元稹是運(yùn)用組詩形式寫悼亡詩的佼佼者,這對尤侗的悼亡組詩也有一定的影響。相比前代的許多詩人,包括以組詩集中寫悼亡之情的于謙,尤侗的悼亡組詩規(guī)模更大,除了幾首為一組的,如《七夕有感二首》《除服題寄三首》等,更有六十首為一組的,即《哀弦集·哭亡婦曹孺人詩六十首》。組詩的運(yùn)用使尤侗能夠更全面、集中地表達(dá)自己內(nèi)心的悲苦之情。
第三,尤侗喜歡在詩中用大量的典故,有的詩幾乎句句用典。如《哀弦集·哭亡婦曹孺人詩六十首》其一:
宛是當(dāng)年曹大家,西風(fēng)吹作斷腸花。故人宿草鴛鴦冢,愧我飄蓬老鬢華。(少時,與亡友湯卿謀客江上。卿謀戲采秋海棠,封寄題云:“昔日美人淚,今日斷腸花。試拭望鄉(xiāng)眼,何如曹大家?”爾時一笑絕倒。今偶念及,不覺腹痛。家,讀如字。)[1]765
此詩多處用典。“曹大家”指漢代班昭。昭是班彪之女,班固和班超之妹,嫁曹士叔,早寡;屢受召入宮,為皇后及諸貴人教師,號“大家”。這里尤侗用曹大家代指妻子曹令?!皵嗄c花”指引人極為愛憐或哀傷之花?!八薏荨背鲎浴抖Y記·檀弓上》:“曾子曰:‘朋友之墓,有宿草而不哭焉。’”孔穎達(dá)疏:“宿草,陳根也,草經(jīng)一年陳,根陳也。朋友相為哭一期,草根陳乃不哭也。”[12]175詩中所注交代了詩歌的本事。當(dāng)年和好友湯卿謀作詩的情景歷歷在目,而今朋友已逝,妻子已亡,獨(dú)留自己煢煢獨(dú)立。“腹痛”寫出了詩人“斷腸”的悲傷之情。這首詩與亡妻和亡友有關(guān),如果沒有尤侗的注解,就很難深層理解詩意。
另外,尤侗跟明代李濂的悼亡詩情況相同,有時在詩中反復(fù)使用某些熟典。例如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典故,在《哀弦集·哭亡婦曹孺人詩六十首》其五、其三十三,《桂枝香·詠蟹》、《九月十九日亡婦周忌述哀三首》其二等詩中反復(fù)使用。再如,與東方朔有關(guān)的典故出現(xiàn)在《哀弦集·哭亡婦曹孺人詩六十首》其五十二、《除夕再哭亡婦六首》其四、《又律詩十首》其八中;與莊子有關(guān)的典故出現(xiàn)在《哀弦集·哭亡婦曹孺人詩六十首》其五十八、《九月十九日亡婦周忌述哀三首》其三中。
第四,尤侗悼亡詩中多用佛教詞語,這可能與尤侗的成長經(jīng)歷及思想有關(guān)。他自幼好佛,喜靜,多愁,中年學(xué)道,晚研佛理,因此在他的悼亡詩中出現(xiàn)佛經(jīng)用語并不奇怪。如《哀弦集·哭亡婦曹孺人詩六十首》其四十六“問米求薪事事難,冥途應(yīng)自缺盤纏”中的“冥途”是佛教語,指地獄餓鬼之處。《哀弦集·又絕句十首》其六“彈指冬殘又小除,年年眉鎖未曾舒”中的“彈指”,佛家多以之喻時間短。《哀弦集·又絕句十首》其七云:“重修水懺到招提,我佛慈悲眉也低?!薄八畱浴笔欠鸾探?jīng)文之一,又叫慈悲水懺;“招提”是梵語,其義為“四方”,四方之僧稱為招提僧。
第五,尤侗悼亡詩的語言總體上比較流暢自然,通俗易懂,但也有些詩歌喜用僻字僻典,不易讀懂。像《哀弦集·哭亡婦曹孺人詩六十首》其二的“芙蓉鏡”、其六的“泣玉”、其九的“長鑱”“辟纑”、其十二的“尊章”、其十七的“靈蕓針指”、其二十的“治饔食”、其五十七的“瑤宮花史”,《昭君怨·春盡》的“畫衣香舄”,《除夕再哭亡婦六首》其六的“翠蓋霓旌”等詞,雖然典雅,卻不是活生生的生活語言,不便于讀者理解詩歌的意義和體會詩人的感情。
第六,和南宋王十朋一樣,尤侗詩中語意重復(fù)較多。這與他本身所作悼亡詩的數(shù)量龐大有關(guān)。如他寫因思妻傷心流淚的,有《哀弦集·哭亡婦曹孺人詩六十首》其四十三中的“長夜悠悠淚豈干”、其四十八中的“一念家山淚滿衣”、其四十九中的“隔墻夜哭聽驢鳴”、其六十中的“淚眼模糊終夜開”,《生日得授官信口占寄亡婦絕句四首》其一中的“終日思君淚滿巾”,《除服題寄三首》其一中的“淚盡西風(fēng)那得知”等。
綜上可知,尤侗通過眾多的悼亡詩抒發(fā)了對亡妻念念不忘的深情。從內(nèi)容上說,他的悼亡詩內(nèi)容十分豐富,涉及妻子生前死后的種種情景。從藝術(shù)特點(diǎn)上說,其悼亡詩多七言絕句,并以組詩的形式出現(xiàn),部分詩中大量用典,帶有佛教色彩,語言流暢自然,感情沉郁頓挫。尤侗的好友、清初著名詩人王士禛為其悼亡詩集《哀弦集》作跋云:“悲者不可為累噓,理之固然也。人言愁,我亦欲愁,情之必至也。讀悔庵先生《悼亡》諸篇,雖木石腸,亦應(yīng)感動,況棖觸舊愁如仆乎?因簡篋中往作《悼亡詩》三十五首,質(zhì)之悔庵,語云:‘下瀨之魚,因復(fù)俱流。其吾兩人之謂歟?’”[1]771曹令逝世后,詩壇領(lǐng)袖,如王士禛、汪琬、施閏章、梁清標(biāo)、毛奇齡、孫枝蔚、王鴻緒、彭定求、李因篤等39人寫有67首挽詩,曹貞吉、朱彝尊、陳維崧等9人作有9首挽詞,汪楫、馮甦兩人作挽騷2篇,宋德宜作誄文7篇,彭孫遹、施閏章等人作有1篇祭文,可見其聲勢之大,影響之廣。尤侗將己作和諸人和作結(jié)集成《哀弦集》,借此表達(dá)對妻子的悼念和追思之情。昌黎學(xué)人序曰:“古所稱梁鴻、孟光之風(fēng)尚矣!……尤子……娓娓不休,亦其情止乎理,故不能已已。嗚呼!文情相因,非窮愁困苦,則詩必未工。以尤子少年才名,老而好學(xué)砥志,乃待詔公車,復(fù)遭此悼亡之感,則情之益動于窮,而文自益工,將見窮者不終于窮?!保?]764可謂知人之論。總的說來,尤侗的悼亡詩情深義重,多是血淚之作,感情真摯,催人淚下,在悼亡詩史上應(yīng)占有一席之地。
[1]尤侗.尤侗集[M].楊旭輝,點(diǎn)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2]胡旭.悼亡詩史[M].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10.
[3]葛洪.西京雜記[M].周天游,校注.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
[4]王建.王建詩集校注[M].尹占華,校注.成都:巴蜀書社,2006.
[5]王夫之.薑齋詩話[M].舒蕪,點(diǎn)校.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5.
[6]高承.事物紀(jì)原[M].李果,訂.金圓,許沛藻,點(diǎn)校.北京:中華書局,1989.
[7]韋應(yīng)物.韋應(yīng)物詩集系年校箋[M].孫望,編著.北京:中華書局,2002.
[8]周敦頤.周敦頤集[M].陳克明,點(diǎn)校.北京:中華書局,1990.
[9]歐陽修,宋祁.新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10]陳壽.三國志[M].裴松之,注.北京:中華書局,2013.
[11]范曄.后漢書[M].李賢,等注.北京:中華書局,1965.
[12]鄭玄,注.孔穎達(dá),疏.禮記正義[M].龔抗云,整理.王文錦,審定.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9.
A Research into You Tong’s Mourning Poems
WANG Yanfei, MA Yan
(Research Center of Local Cultural Resources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Xihua University, Chengdu 610039, China)
You Tong is a famous writer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Qing Dynasty.His works are related to manyfields such as CI, Qu, Fu, Wen, Sao and so on.You Tong only married one wife called Cao Ling in his lifetime.And he had a good relationship with her.You Tong wrote 138 poems to mourn his dead wife.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poems related to a wide range of content.All the mourning poems are written with the true feeling of You Tong, and they are very touching.These mourning poems have occupied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mourning poems.
You Tong; Cao Ling; mourning poems; content; artistic features
I206.2
A
1008-2794(2017)06-0051-08
2017-09-08
2015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xiàng)目“明代杜詩學(xué)史”(15CZW026)
王燕飛(1986—),男,河南尉氏縣人,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yàn)楣糯膶W(xué)與古典文獻(xiàn)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