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歐洲殿堂級導演比利·奧古斯特執(zhí)導、中國影星劉亦菲和美國影星埃米爾·赫斯基等主演的《烽火芳菲》,曾入圍今年6月的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金爵獎主競賽單元。影片由中國和丹麥兩國合拍,講述二戰(zhàn)時期中國人民營救美國飛行員的動人故事,標準的國際主旋律,這樣的入圍作品代表著金爵獎的國際合作精神和政治正確意識。
《烽火芳菲》的故事可以看作好萊塢大片《珍珠港》的中國“番外篇”。《珍珠港》的結尾,美國空軍對日本發(fā)動震懾性空中突襲,16架美國B-25轟炸機從航母起飛,向東京投下炸彈。這是一次有去無回的英雄壯舉,因為距離遙遠,所有美國飛機都無法返回航母,只能飛往中國迫降,而當時的中國沿?;径继幱谌哲娬碱I之下。《烽火芳菲》講述的正是一架轟炸機在中國沿海鄉(xiāng)村墜毀后,埃米爾·赫斯基扮演的美軍飛行員杰克幸存,劉亦菲扮演的寡婦英子等中國鄉(xiāng)民冒著生命危險與日軍周旋,對杰克進行保護。這樣的故事是基于真實的歷史改編,在當年執(zhí)行轟炸任務的全部75名飛行員中,有60多人都被中國抗日軍民救助生還。
雖然以二戰(zhàn)為背景,開頭也有美軍轟炸日本的壯觀大場面,但總體而言,《烽火芳菲》絕非《珍珠港》般場面火爆、情節(jié)緊張的美式戰(zhàn)爭大片,而是戰(zhàn)爭文藝片,展現(xiàn)出典型的歐洲導演藝術趣味——并不追求強烈的矛盾沖突和驚險劇情,而是用舒緩細膩的藝術手法來敘述故事、刻畫情感。一個中國鄉(xiāng)村的寡婦和被她搭救的美國飛行員,雖然言語不通,最后仍在患難與共中,萌生出刻骨銘心、永世難忘的情感。導演力求情景交融、寓動人于平靜,展現(xiàn)出質樸人性的真摯與善良。
在導演的鏡頭之下,蔥郁的山林、古香古色的徽式建筑甚至女主角那座簡樸的小屋,都呈現(xiàn)出寧靜而單純的美感。日軍搜捕美軍飛行員、鄉(xiāng)民英勇掩護等沖突強烈的劇情并非影片表現(xiàn)的重點,片中也沒有太多動作戲來作為商業(yè)賣點,而是著重于表現(xiàn)言語不通、文化有別的男女主角,在朝夕相處中的慢慢磨合,以及基于善良人性和彼此關懷之上的情愫漸生。兩人之間的情感戲不是那種美式的浪漫與激情,而是中式的克制與溫暖,但卻自有真切動人的力量蘊含其中。
就角色和表演來說,劉亦菲明顯比埃米爾·赫斯基更具可看性。影片并沒有對她救助美國飛行員的行為過分拔高,她只是一名善良的村婦,在小叔子被日軍殺害后,被動地接手了救助美軍飛行員的責任,并且勇敢地堅持下去,這更彰顯出人性的光芒,以及平凡人舍己為人的無私和偉大。影片設計了許多情節(jié)對劉亦菲扮演的女主角進行細膩刻畫,讓觀眾真切感受中國女性傳統(tǒng)、善良、堅韌的種種美好品質。劉亦菲也通過自然的表演,將這些美好品質展現(xiàn)出來。
《烽火芳菲》這種波瀾不驚的故事敘述和情感表達方式,自然可能造成該片無法討好大多數(shù)觀眾。這部中丹合拍片似乎在某種程度上更著重于國際市場,導演、編劇都是西方人,以英語文法寫成的臺詞譯成中文,再由中國演員說出,帶有生硬刻板的翻譯氣息,距離中國人的日常表達稍有距離,可能也會帶給中國觀眾一定的不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