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丹卓瑪
在大理,有一天的自由行時間。這里有太多的美景,大理古城、雙廊、蝴蝶泉、崇圣寺三塔、喜洲……反復(fù)的糾結(jié)與考量,最終還是因那句“大理風(fēng)光在蒼洱,蒼洱風(fēng)光在雙廊”的經(jīng)驗之談,選定了由喜洲去往雙廊的環(huán)洱海之行。
雙廊,不愧堪當(dāng)滄海風(fēng)光第一鎮(zhèn)的美譽。真可謂亭臺樓閣依水建,天光云影共徘徊
夜幕退去,天空再次晴朗如初。走出酒店大門,嘴角不禁上揚。是的,高原的空氣雖有些許稀薄,可陽光與藍天卻總是仰頭可見,觸手可及。好空氣亦是毫不吝嗇,任你肆意取之。
司機師傅憨態(tài)可掬,言談隨和。簡單的問候與確認之后,便啟程了。
我住的酒店位于洱海南端,西岸。環(huán)繞洱海一周的景觀公路全長115公里。于是我們沿著西岸,一路向北,沿洱海順時針方向前行。
左觀蒼山,右望洱海。隨著車子在山與海之間的疾馳,我與司機師傅談及關(guān)于大理的種種。
洱海,是因西洱河塌陷而形成的湖泊。之所以命名為海而非湖,言傳是源于白族人從未見過海,才將洱海命名為海。于此,我卻不敢茍同,因藏族人賦予高原湖泊的稱謂是海子,因此洱海海字的出處,想必,與之有異曲同工之處。
陽光中的洱海,猶如一塊鑲嵌在千山百峰的美玉,美得晶瑩剔透——晶瑩間閃爍著溫暖,剔透中映襯著悠悠的山影;蒼藍下的洱海,宛若一位身披著碧衣翠裳的仙子,仙得清麗冷艷——清麗間驛動著微笑,冷艷中隱含著脈脈的柔情。
冬日里的洱海,時而靜若處子,好似一位傾聽者,聆聞著心靈的聲音;時而隨風(fēng)波動,好似一位撫琴人,敘彈著年輪的民謠……
蒼山,又名點蒼山,位于洱海西岸,北起洱源鄧川,南至下關(guān)天生橋。自北向南,19座巍峨雄壯、高聳入云的山峰首尾相連,氣勢磅礴,猶如巨龍。蒼山之中任意的山峰,海拔均超越3500米,其中以海拔4122米的馬龍峰最高。感嘆之余,再次放眼凝望。遠遠的山巔之上,大片大片的神圣潔白。原來,那些定格在薄云縈繞之中的皚皚白雪,便是大理風(fēng)花雪月中所隱喻的“蒼山雪”。
不知不覺間,一幢幢二層高的白族民居展現(xiàn)眼前。原來,已然抵達喜洲古鎮(zhèn)。據(jù)說白族人已然在喜洲生活定居了千年有余。喜洲,是名副其實的大理文化發(fā)祥地之一。此外,西靠蒼山,東臨洱海的喜洲,還是眾人皆知的電影《五朵金花》的故鄉(xiāng)。
下了車,走上干凈的石板路,放眼四周,緩緩前行。眼中的喜洲,有保存完好的白族民居。有和藹友善的 土著居民。有琳瑯滿目的特色小店。有美味誘人的傳統(tǒng)美食。眼中的喜洲,端莊古樸,精致典雅。流轉(zhuǎn)著大氣飄逸的風(fēng)采,彌漫著深厚淳樸的質(zhì)感。
自古至今,絕大多數(shù)的白族人,一生勤勉.不懈追求.就是為了能夠建造并擁有一棟舒適講究的住所
視覺上,白族的建筑風(fēng)格,跟徽派建筑有近似之處。白墻灰瓦,雕梁畫棟。或許是沿襲了明清古建的特色。但仔細觀察,會發(fā)現(xiàn)其獨樹一幟,別具一格的特點。幾乎每棟住宅都建有壘砌精美的門樓,并搭配以雕工精湛,畫工精致的木質(zhì)大門及門楣。且木門之后,絕對不會直接看到院落。那里,會有一面修砌得高大美觀的照壁將院中風(fēng)景藏匿其后。白族人異常注重居所設(shè)計,當(dāng)然,更加注重門樓的氣派與風(fēng)格。自古至今,絕大多數(shù)的白族人,一生勤勉,不懈追求,就是為了能夠建造并擁有一棟舒適講究的住所。且古時的白族人尊崇墨客雅士,往往,憑借門樓與照壁的建蓋高度就可推斷出主人的身份與學(xué)識。若祖上家中不曾有才高與德高的文人及學(xué)者,就不允許建造高大的門樓與照壁。
游走街巷,漫步院落。淺飲由白族金花奉上的三道茶。觀看了精彩紛呈的白族傳統(tǒng)歌舞劇。而后,坐在拐角處的空地上曬太陽。白族,顧名思義,果然崇尚白色。女子名金花,通常身著白服,搭配色彩艷麗的刺繡坎肩,頭戴風(fēng)花雪月頭飾。男子統(tǒng)稱阿鵬,穿著白色的對襟上衣,搭配顏色各異的花邊黑領(lǐng)褂。在喜洲,身著民族服飾的金花隨處可見。
在圍觀游客的喝彩聲中,阿鵬將魚鷹連同被捕魚兒一同打撈而起,高懸展示
再次上車,去往喜洲附近的沙村。那里,將是真正意義上的泛舟于洱海,體會古人之雅趣。
一排排手搖小船,一位位年長阿鵬。碧波蕩漾,百鳥飛翔??侦`渾厚的船歌,不絕于耳的傳唱。彼時,看到湖心小舟之上的水鳥。那就是睿智神勇的魚鷹。魚鷹又名鸕鶿,以魚為食,是名震四方的捕魚大咖。洱海的漁民世代與魚鷹相依為命,對魚鷹馴養(yǎng)有方。每每,魚鷹都會在主人的歌聲中矯捷下水,迅疾抓魚,主動靠船,將魚交至主人。一連串的動作,幾十秒的時間,百發(fā)百中,一氣呵成。很難想象,如此一套人鷹完美配合的絕妙技藝,已然歷史久遠,且僅靠世代相教的口語秘述得以傳承,無任何形式的文字記載。
此后,我在湖心小島短暫停留,品嘗味道鮮美的魚肉。那是曾親眼目睹的,魚鷹所捕獲的戰(zhàn)利品。美食配美景,更讓泛舟之趣錦上添花,意猶未盡。
大理風(fēng)光在蒼洱,蒼洱風(fēng)光在雙廊。盡管雙廊的部分街巷都在修葺中,但當(dāng)車子在狹窄不平的小路上穿行而過,豁然開朗的那一瞬,還是被那片令人一見傾心的海所震撼。
遠處,群山疊翠,霞光萬丈,天光云影共徘徊。
近處,碧波萬頃,錯落有致,亭臺樓閣依水建。
那是人類借勢自然之美所打造出的人間仙境,世外桃源。雙廊,不愧堪當(dāng)滄海風(fēng)光第一鎮(zhèn)的美譽。
都說洱海是最適合發(fā)呆的地方,于是,我也在臨近碼頭的一家咖啡廳點了咖啡,享受了片刻。而后坐上擺渡的客輪,去往南邵風(fēng)情島。
島嶼不大,三四十分鐘便可徒步環(huán)島一周。閑庭信步,趣味盎然。路上偶遇了風(fēng)花雪月的新婚男女,拾柴勞作的中年婦人,看到清澈見底的湖水,漸行漸遠的客輪。遠觀蒼山,近觀洱海。時而水天一色,如夢如幻;時而斑駁陸離,如詩如畫。
那時那刻,水的這一方,天堂在人間。
那時那刻,水的另一方,人間在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