芟荑
為了尋覓那白帢青衫下的仙風(fēng)道骨,閑暇時我重溫了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記》。這部60多萬字的游記,記錄了徐宏祖從眉宇清秀的少年到風(fēng)燭殘年的老人的所見所思。這本書中涉及了當時各地的居民生活、風(fēng)土人情、少數(shù)民族的聚落分布、土司之間的戰(zhàn)爭兼并等事。幼年時期的徐宏祖,天資聰穎,有很強的記憶力。對于自己不明白的地方,他總要打破砂鍋問到底。他對《四書》《五經(jīng)》和八股文都沒什么興趣,卻獨青睞歷史、地理和探討大自然類的書籍。他的閱讀面很廣,諸如古今史籍、山海國經(jīng)等都有所涉獵??戳诉@些書以后,少年徐宏祖便立下了“大丈夫當朝游碧海而暮蒼梧”的旅行大志。
游天臺山日記(節(jié)選)
余然之,令擔(dān)夫隨云峰往國清,余與蓮舟上人就石梁道。行五里,過筋竹嶺。嶺旁多短松,老干屈曲,根葉蒼秀,俱吾閶門盆中物也。又三十余里,抵彌陀庵。上下高嶺,深山荒寂,恐藏虎,故草木俱焚去。泉轟風(fēng)動,路絕旅人。
故事解析
我同意他的建議,讓擔(dān)夫挑著行李隨云峰先去清國寺,我則與蓮舟上人一起從石梁道上動身前行。走過五里路,翻越過筋竹嶺。筋竹嶺旁有很多又老又矮的松樹,變形的樹干彎彎曲曲,樹根松葉青綠秀麗,好像城里人家盆景中栽種的奇異清秀的松樹樁。又走了三十多里,才抵達彌陀庵。在高山峻嶺里爬上爬下,深山里很荒涼寂靜。害怕猛虎躲藏于草木中傷人,所以路邊的草木都被放火燒掉了。泉水轟鳴,勁風(fēng)動地,山路上沒有其他旅行的人。
注 釋
余:我。俱:全,都。
楚游日記(節(jié)選)
十二日 曉寒甚。舟入由江口挽舟入酃水,遂循茶陵城過東城,泊于南關(guān)。入關(guān),抵州前,將出大西門,尋紫云、云陽之勝。聞靈巖在南關(guān)外十五里,乃飲于市,復(fù)出南門,渡酃水。時微雨飄揚,朔風(fēng)寒甚。東南行,陂陀高下五里,得平疇,是曰歐江。有溪自東南來,遂溯之行,霧中望見其東山石突兀,心覺其異。
故事解析
十二日 清晨非常寒冷。船夫?qū)⒋瑥慕跔咳氡伤?,于是順茶陵城駛過東城,停泊在南關(guān)。下船進了關(guān),抵達州衙門前,打算出茶陵城大西門,去探尋紫云山、云陽山的美好風(fēng)景。聽說靈巖在南關(guān)外十五里,便在城中集市上喝了些酒,又走出南門,渡過都水。當時細雨飄飛,北風(fēng)異常寒冷。往東南方向行,在傾斜不平的山坡間忽上忽下走了五里,見到一片平坦的田野,這個地方叫歐江。有條溪水從東南面流來,于是逆水而行,從霧氣中望見溪東邊的山上石頭突兀,心里覺得那山很奇異。
注 釋
曉:天明,天剛亮。遂:于是。朔:北方。遂溯:逆水而上。
滇游日記九(節(jié)選)
二十二日 晨起,宿霧凈盡,寶藏先以點餉余,與余周歷峰前。憑臨而南為南甸,其外有橫山前列,則龍川后之界也;近嵌麓西為鬼甸,其外有重峰西擁,則古勇前南下之支也;下伏而東度,為筆峰,其外有高嶺東穹,則高黎貢后聳之脈也;惟北向則本山后屏焉。然昨已登嶺北眺,知東北之豁處,為龍川所合;西北之叢處,為尖山所懸;而直北明光六廠之外,皆野人之棲矣。久之,乃飯而別。
故事解析
二十二日 早晨起床,夜霧散盡。寶藏先拿出點心款待我,與我遍游峰前。登高憑眺,南面是南甸,那以外有橫亙的山排列在前方,是龍川江后的地界;近處嵌在山麓西邊的是鬼甸,那以外有重重山峰擁立在西方,是古勇關(guān)前面往南下延的支脈;下方低伏往東延伸的,是筆峰,那以外有高大的山嶺隆起在東方,是高黎貢山后面聳起的山脈;只有北面是本山在后面成為屏障。不過昨天已登上嶺往北眺望,知道東北開闊之處,是龍川江會合之處;西北山峰成叢之處,是尖山高懸之處;而正北明光六廠之外,都是野人居住的地區(qū)了。過了很久,才吃了飯告別。
注 釋
餉:同“饗”,款待。伏:低下去。穹:隆起。
黔游日記一(節(jié)選)
十六日 夜聞風(fēng)雨聲,抵曉則夙雨霏霏,余為之遲起。飯后坐小窗待霽,欲往探龍?zhí)?,零雨不休,再飯乃行。仍從潛龍閣北逾嶺至南京井,從岐東北入深箐中,聳木重崖,上下窈渺,穿崿山崖透碧,非復(fù)人世。共五里,則西崖自峰頂下嵌,深墜成峽,中洼停水,淵然深碧,陷石腳而入,不縮不盈,真萬古潛淵,千峰閟壑也。其峽南北約五丈,東西約丈五,東崖低陷空下者約三丈,西崖聳陷空下者十數(shù)丈;水中深不可測,而南透穴彌深,蓋穿山透腹,一峰中涵,直西南透為南京井,東南透為跪勺泉者也。崖上喬干密枝,漫空籠翠。
故事解析
十六日 夜里聽見風(fēng)雨聲,到拂曉時便晨雨霏霏,我因此起床很晚。飯后坐在小窗下等待天氣轉(zhuǎn)晴,打算前去探尋龍?zhí)?,可零零落落的雨滴不止。再一次吃了飯才動身。仍舊從潛龍閣向北越嶺來到南京井,從岔道向東北走入深魯之中,林木高聳,山崖重重,上下都是一片幽深,穿越山崖,鉆過綠叢,如在仙境。共走五里,就看見西側(cè)的山崖自峰頂深嵌下來,深深下墜形成峽谷,中部下洼處積著水,碧綠淵深,凹陷進山腳的石頭中,不干也不滿,真是萬古潛藏著的深淵,千峰障蔽著的深壑呀!此峽南北約長五丈,東西約寬一丈五,東邊崖壁低低空陷下去之處有三丈,西面崖壁高高聳起,空陷下去的地方有十多丈;水深不可測,而南側(cè)通著洞穴的地方更深,大概是這里的水穿透山腹,整座山峰之中涵養(yǎng)了水份,一直向西滲透出來成為南京井,在東南方滲透出來成為跪勺泉。山崖上高枝密葉,漫空遍野籠罩著翠色。
注 釋
霽:雨雪停止。閟:掩蔽、障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