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靈
興隆灘位于重慶市云陽縣雙江鎮(zhèn)一個叫大帳的地方,這里自古無灘。1896年9月30日,由于連日大暴雨引起北岸黃官槽巖崩,泥石沖入長江阻塞河道,江面由寬365米變窄為90米;北岸的江流受阻后偏向南岸,原來在岸邊的巨巖“豆腐石”,成了峙立江中的礁石;附近的“鰍魚石”“豌豆石”“金子粱”等礁石,也是行船大礙。于是這里興起了一個急流險灘,故名“興隆灘”。
川江上治灘第一爆
興隆灘突然成灘,讓重慶與萬州兩地的船幫和商會深感不便,于是在當(dāng)年冬天,他們共同籌集資金,招民工1000名,對航道進(jìn)行鑿寬整治。這不僅減緩了水的流速,灘尾的漩渦也有所減少,木船稍可通行。
興隆灘成灘第二年,四川總督奏請清政府總理衙門,要求整治。當(dāng)年冬季水枯時,總理衙門撥款3000英鎊,令中國海關(guān)副巡工司泰勒和工程師多那爾得,從上海來到重慶幫助治理。他們每天雇用民工3000多人,泰勒指導(dǎo)民工在北岸開挖崩塌的泥石,減小磧壩,減緩流勢,同時在岸邊修筑一條平坦的便道,方便上灘的纖夫拉纖。
在興隆灘的整治中,泰勒引進(jìn)西方工程技術(shù),第一次采用炸藥爆破方法,炸除了一些暗礁和南岸的阻航巨石。由于當(dāng)時施工技術(shù)落后,峙立江中的“豆腐石”沒能炸除,成為后來輪船航行的一大障礙。這次整治共耗銀8萬多兩,來年春汛前完工,險情有所改變,勉強(qiáng)可以通航。
1916年4月,北洋政府陸軍部成立修浚宜渝灘險事務(wù)處,川路輪船公司經(jīng)理劉聲元被委任為處長,旋即開始對興隆灘再次整治,主要爆破“豆腐石”巨礁。
炸礁時,施工船無法在江中的“豆腐石”旁??浚瑒⒙曉H臨現(xiàn)場,指揮民工用長樹桿綁扎成三角形支柱,立在水中,上面再擱置長木桿。用了一天時間,架成一座飛橋,直達(dá)“豆腐石”頂上。然后民工在石頂鑿洞,放置炸藥引爆,終于炸去“豆腐石”,緩解了對輪船的阻航情況。但江中的“豌豆石”“鰍魚石”“金子粱”等礁石和北岸的“渣子堆”還是阻礙行船,興隆灘仍為川江著名的枯水急流灘。
建川江第一個絞灘站
上行船只行駛到興隆灘時,乘客要下船從岸上步行一公里左右,走過灘后再乘船;裝運(yùn)的貨物先由人力從船上搬下來,再挑到灘上,待空船駛過興隆灘后,又挑上船,這種從岸上轉(zhuǎn)運(yùn)旅客與貨物的方式稱“搬灘”。
如果是大船,空船也不能過灘,人貨只能轉(zhuǎn)載其他船只。因為阻航,興隆灘上下幾公里的岸邊,時常泊船幾百艘,有的停泊時間長達(dá)幾個月,等待汛期水量充沛后再過灘,這里因此集聚船夫、纖夫、挑夫成千上萬。
1898年2月,與重慶結(jié)下不解之緣的英國商人立德,第一次駕駛輪船“利川”號航行川江。行至興隆灘時,他卸下輪船動力用的燃煤和儲備物資,請一名當(dāng)?shù)囟媸职盐蘸较颍?00名纖夫拉纖過灘。
為了穩(wěn)住船體,不讓它偏離方向而駛?cè)爰绷鳎?00多名纖夫用3根纜繩在前面拉,另外幾十名纖夫用纖繩拴住船的右舷,與輪船垂直,在船側(cè)旁拉?!袄ā碧栞啓C(jī)手是在長江下游雇請的,從沒見過川江險灘,十分害怕,中途就想溜走,這時更是畏難想退縮,當(dāng)立德把惟一的救生圈套在他身上,他才安下心來。
1937年11月,國民政府決定移駐重慶,機(jī)關(guān)、學(xué)校、工廠的大批物資、設(shè)備急需從武漢、沙市、宜昌等地?fù)屵\(yùn)入川。面對眾多的川江險灘,搶運(yùn)船只靠人工拉纖過灘已不是辦法,時間和人力都不允許。1938年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指示“各急水灘險均設(shè)絞灘機(jī)器,以利航行”,國民政府交通部指令漢口航政局具體承辦機(jī)械絞灘事宜。
漢口航政局辦事效率高,10月21日便在宜昌成立了漢口航政局絞灘管理委員會,10天后,川江第一座人力絞灘站在興隆灘設(shè)立。該絞灘站在岸邊裝置大小型鐵質(zhì)絞盤各一部,建鋼筋混凝土基盤3座、絞樁8根,配備遞纜浮筒、鋼纜繩、竹纜繩、棕繩等設(shè)施,用人力推動絞盤對上行船只施絞,可絞1000噸以下輪船和木船,從而大大提高了船只的過灘效率。
第一個拆除絞灘站
1953年9月,川江航道整治工程總隊成立,全面探索爆破技術(shù),并大規(guī)模運(yùn)用到治灘施工中。興隆灘與崆嶺灘、青灘、方灘、泄灘等10余個險灘,作為首批重點整治對象。
1957年1月21日,川江航道整治工程處用裸爆方法,炸除“豌豆石”和北岸“渣子堆”水下部分巖石。這年春汛來得比較早,3月中旬江水開始上漲,迫使停工,整治任務(wù)沒完成。但炸礁后,灘口航道尺度有所擴(kuò)寬,泡漩減弱。
1958年2月,川江航道整治工程處繼續(xù)對“豌豆石”進(jìn)行裸爆,將巖層炸至當(dāng)?shù)亓泓c水位線下3.6米,泡漩基本消失。
1960年2月1日至3月10日,川江航道整治工程處對“金子粱”“鰍魚石”“渣子堆”進(jìn)行爆破,同時再炸“豆腐石”。這次共炸礁3000多立方米,興隆灘航道拓寬到110米,在當(dāng)?shù)亓泓c水位線下1米時,航道水深已達(dá)3米多,完全符合航行要求。
興隆灘的治理按設(shè)計要求完工后,仍保留絞灘站進(jìn)行觀察,以備所需,但很少使用。1963年12月17日至20日,川江航道處對興隆灘航道進(jìn)行掃測,認(rèn)為興隆灘已得到根治,決定拆除設(shè)置了25年的川江第一個絞灘站。同時,興隆灘也是通過治理后,川江上第一個消除絞灘的險灘。
興隆灘在川江并不著名,現(xiàn)在知道的人更少。從1896年巖崩成灘,到1960年成功根治,在短短60多年時間里,興隆灘在川江航道史上,創(chuàng)造了3個第一。
(作者系重慶市文史研究會會員)
編輯/楊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