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anna+C.Lee
小瓊:今年7月,我在全國各地旅行,恰巧遭遇了幾個著名“火爐”城市的熱浪:武漢、重慶與長沙,這些城市白天酷暑難耐,就是到了深夜氣溫也居高不下。因此在整個旅途中,我都一直期盼著冬天的到來。而在幾周后的紐約,我竟在一個夏天的節(jié)日中感受到了“冬天”!
小薇:你當時一定是在林肯中心的莫扎特音樂節(jié),觀賞的是舒伯特的《冬之旅》。
小瓊:《冬之旅》可能是世界上最有名的聲樂套曲了,它是許多其他的媒介類型藝術(shù)作品的靈感來源。我觀賞的演出是比較新的版本:在人聲部分可以聽出舒伯特的原作,但它其實是1993年由歷史學(xué)家和作曲家漢斯·正德爾改編的管弦樂版本。在正德爾的渲染下,許多戲劇性的片段都具有獨特的現(xiàn)代性。
小薇:生于1936年的正德爾稱此為《冬之旅》的“譜出來的解釋”。
小瓊:為了包容更多的內(nèi)容,莫扎特音樂節(jié)搬演了不單是正德爾的《冬之旅》,而是《暗鏡》。事實上,“暗鏡”這個詞常用來指代相機或攝影機,拍攝出的影像就像一面“躲在暗處的鏡子”。導(dǎo)演內(nèi)蒂亞·瓊斯為《冬之旅》拍下電影,于現(xiàn)場演出時放映。
小薇:作品展現(xiàn)的是什么呢?我記得你之前提到過有一部威廉·肯特里奇設(shè)計兼執(zhí)導(dǎo)的《冬之旅》版本,其中導(dǎo)演本人的畫作被制作成動畫投影出來,與此同時男中音馬蒂亞斯·格爾納在鋼琴的伴奏下進行演唱。
小瓊:在瓊斯的《暗鏡》中,有著雪與自然的影像,最重要的是,屏幕上有男高音伊恩·波斯特里奇的特寫(當他在舞臺上唱著《冬之旅》時)。故事講述了一個年輕男子在被愛人拒絕后的心路歷程——他最終面對孤獨、絕望與死亡。其中最心酸的瞬間是當兩張伊恩·波斯特里奇的臉被投影在屏幕上時——一張是他當下的年紀,一張則是他年輕時的模樣。
小薇:這個制作包含很多表演嗎?還是波斯特里奇只是站著(或者坐著)唱完了整部套曲?
小瓊:要記住,伊恩·波斯特里奇也是一位歌劇明星,盡管他成名于音樂會的舞臺上,尤其擅長演唱舒伯特的作品。由于瓊斯的《暗鏡》從本質(zhì)上說是一部獨角戲(伴奏是巴爾德爾·布萊尼曼指揮的25人編制的國際當代室內(nèi)樂團),波斯特里奇要對舞臺有著完全的掌控,并精確地坐下、站立和準確移動以配合影片。這是一次成功的技術(shù)性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