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錦明??
摘要:隨著多媒體教學技術進入課堂,小學數學課堂運用多媒體技術教學成為必然趨勢,能夠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提升學??蒲兴健_\用多媒體教學,具有直觀、清晰、動態(tài)的優(yōu)勢,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具有較為突出的優(yōu)勢。
關鍵詞:數學模型;直觀美感;感官思維;感官情境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fā)展,信息技術正在逐漸滲透到生活的各個領域??梢哉f,21世紀是一個信息時代,信息技術的發(fā)達與高度運用,也正在對傳統(tǒng)教育的方式、方法產生巨大的影響,這將是教育教學手段理念上的重大變革,意義巨大。多媒體技術走進小學數學課堂,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趨勢。多媒體技術因為其色彩繽紛、聲像同步等優(yōu)點,能夠做到直接、音畫同步,再現富于生活化的場景的特質,對突破小學數學的教學難點和教學重點具有重要作用。
利用多媒體技術,能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生的眼中,數學因為其本身的抽象性、縝密性,對他們而言,學習數學是有一定難度和挑戰(zhàn)性的。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化抽象為形象,那些富于變化的畫面,那些引人注意的聲效,能有效刺激學生的感官,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小學生對新鮮事物比較好奇,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數學教學,恰好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在進行多媒體教學時,能使學生調動眼睛去看、耳朵去聽、大腦去想,產生探究的欲望。由此在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樂趣的基礎上,產生研究數學、親近數學、熱愛數學的濃厚興趣。
利用多媒體技術,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能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fā)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小學數學課堂運用多媒體技術,因其本身的直觀性和條理性,可以將重點、難點部分,以圖表或動畫的形式展現,便于學生理解掌握。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節(jié)約課堂時間,提升教學效率。綜合來看,在小學數學課堂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具有以下明顯優(yōu)勢:
一、 變抽象為具體,利于突破重難點,使學生形成初步的數學模型概念
數學因其本身所具有思維抽象性,在很大程度上,對小學生的消化吸收來說,是個難點和挑戰(zhàn),因小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其思維方式多以感官思維、直覺思維為主,正處于思維向抽象過渡的重要節(jié)點。傳統(tǒng)的小學數學教學,多是以課本、習題冊為主要載體,以大量的練習、復習、考試為主要手段,從量的積累上來促進學生學習質的變化。采用這樣的教學方式,知識點大多是靜態(tài)的,多以教師講解提問等口語化方式開展,靠“比劃”或者描述來進行的教學總是缺少一定的直觀性,學生很難在頭腦中抽象出數學的概念和公式是如何推導出來的,更無法建立有效的數學知識網絡,無法弄清各個知識點之間的區(qū)別和聯系。而且這樣的教學方式,容易使學生感到內容艱澀難懂,不利于學生注意力的有效集中。運用多媒體教學,使原來的靜態(tài)“死知識”,變得生動可感,對概念和公式的推導步驟,能在直觀的層面上展示出來,這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都是大有裨益的。突破了課本知識中的重點、難點問題,數學學習就會有“提綱挈領”的效果,“一抓一條線,一用一大片”,學生弄明白了知識的來龍去脈,學習起來就會省力不少。
而且,在學生突破重難點的基礎上,教師還可以適當滲透給學生一點兒數學模型的概念。換言之,也就是培養(yǎng)學生用一種“類型化”的思維去學習和處理數學問題,找到這些問題的共性,這個對學生來說非常重要。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被喚醒,學生會逐漸學會處理已有知識和未知知識之間的區(qū)別和關聯,歸納總結出一類甚至一系列的問題處理方式,將數學知識進行有效運用,這才是學習數學的根本目的所在。這是很微妙的數學思維方式,即感觸——了解——歸納——形成數學模型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也可以嘗試運用多媒體技術,有意識地引領學生逐漸接近和理解數學模型思維,將生活中常見的問題和原型,上升到數學上來,然后再指導學生用這種方式去反觀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由此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形成良好的互動局面。
二、 音畫同步,利于增大課堂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果
多媒體教學手段因為其音畫同步的特點,能有效地擴大數學課堂的教學容量,讓學生在獲得有效知識的同時,能夠提升其審美等方面的興趣,這也是與數學教學新課標、與現行教育教學理念所高度契合的。
多媒體教學手段能體現出數學的直觀之美。這也是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所在,其包含的內容千變萬化,很少受時空等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比如在對學生進行《角的認識》這一課的授課時,就可以給學生展示時鐘上的角度、展示運動員在高速運動中身體展現的角度、展示墻角等建筑節(jié)點的角度,這樣的授課方式,學生易于接受,理解起來也相對容易,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又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多媒體教學手段能體現出數學的傳承之美。數學知識是人類思維的智慧之花,是一代代發(fā)展傳承的思維結晶,我國古代的智慧先賢,就在數學方面做了大量的、深刻的探索,適當用多媒體技術展示這些數學成果,適當了解數學的發(fā)展歷史,對學生來說,是有積極作用的。比如在教學生《認識人民幣》這一課時,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后,可以用多媒體展示的方式,從古代的錢幣到現在的錢幣,做一個展示,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興趣盎然,看得很投入,對國家的發(fā)展歷史特別是對錢幣這一生活必需品的發(fā)展歷史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講解“閏年”的相關知識時,講到了這是祖先的“原創(chuàng)”,具有先進性,而且展示了浩瀚宇宙,開闊了學生的胸襟,樹立了學生的愛國心和自豪感。
在體現數學之美的同時,從實際的授課來說,運用多媒體技術,一樣具有擴大教學容量的效果。比如在隨堂進行的知識檢測和練習活動中,教師在課前可以準備好相關的多媒體課件,用多媒體代替黑板。在播放展示時,可以省去抄寫題目的時間,而且這樣,教師對所有學生的關注和照顧就會進行的更好,因為其視角更開闊,更利于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聽課情況。這樣的教學方式,在單位時間內可以進行的有效演練和檢查就會大很多。而且運用多媒體技術教學,還有利于在摸清學生基礎的前體下,給學生設置有梯度、有變化的練習層級,保證好學生能“吃得飽”,學得盡興,滿足其“再跳一跳”的思維要求;保證中等及以下學生能掌握基本的知識,做到了心中有學生,因材施教。而且,因為多媒體本身的特點,在進行類似的練習時,形式多樣,學生也能集中精力,緊跟教師的思維步驟,不至于出現走神等思維不集中的情況。
三、 促進感官思維,有利于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葉瀾教授曾經說過:“我們要從生命的高度用動態(tài)生成的觀點看課堂教學,讓課堂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币拐n堂充滿活力,不斷形成動態(tài)生成的局面,多媒體技術的運用不可或缺,它能有效地刺激學生主動調動感官,主動參與思維活動。比如講授《認識圓》這一課,我給學生展示的是各種各樣的車,自行車、摩托車、小轎車、大卡車,學生在觀察之后,就會發(fā)現它們的共同點——輪子都是圓形的。學生的探究欲望就被調動起來了,為什么輪子要是圓的呢?我又引導學生換下思維方式,要是輪子不是圓的,換成長方形的或者換成三角形的,效果會怎么樣?你愿意騎著一輛三角形輪子的自行車么?學生通過研究,明白了,圓因其本身的特性,具有適合做車輪的特質。這就使得知識從課本走向實際生活,知識就“活”了,離學生就近了。這樣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點燃思維的火把,對其以后的發(fā)展也是有很大作用的。
多媒體技術教學,不但對學生的成長有益,站在更高的角度上來說,對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也是很有必要的,首先是要求教師的教學理念上要跟得上時代的發(fā)展,其次要對其所教授的內容有著深刻的理解和見識,最后對集體備課、交流心得等教師群體性成長也是很有積極作用的。
需要注意的是,多媒體教學技術,歸根到底,只是更好地促進教學的手段和方式,在運用時,一定要做到科學、合理、恰到好處,切不可為了多媒體而多媒體,甚至對多媒體技術有所“迷信”,離開了多媒體技術就不會講課,這樣的結果是要不得的,也是有悖初衷的。
總之,多媒體教學技術是具有化抽象為具體的特點,具有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的特色,在教學中,運用得法,就會促進學生的學習效率,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模式,有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實現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究,可以促進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這就要求教師,認真學習多媒體技術,為自己的教學爭取最大化的效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