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樂剛是一名公交司機,3年前,他在車里準備了20把愛心雨傘供乘客免費借用,3年來傘未丟一把。李樂剛還自掏腰包為乘客提供了地圖、雨披、綿坐墊。李樂剛說:
“我沒有本事讓世界充滿愛,但是我有能力讓我的車廂充滿愛?!?/p>
遼寧鞍山,石大爺在三中校外擺了10年的烤紅薯攤,因在困難時獲得過學生的幫助,他堅持不漲價。有時他還會多給一個,石大爺說:
“不掙啥錢!圖個開心!”
上海國際馬拉松用一場奔跑為整個城市編織了一道流動、變幻的彩虹,其中就包括一支由8位視障跑者和40多位健視陪跑者組成的“黑暗跑團”。 祝培華就是這8人中的隊長,在42.195公里的跑道上,他們和其他人一樣努力奔跑。他說:
“我們就想通過跑步讓大家知道,普通人能做的很多事,我們都可以?!?/p>
高新軍在行車途中路遇翻車溺水事故,他不顧個人安危下水幫助,連續(xù)救出5名被困溺水者,并頂住疲倦為溺水昏迷者做心肺復蘇,協(xié)助家屬將溺水者送往醫(yī)院救治。為此他腰部腳部受傷,4個月后才痊愈。談起這件事,高新軍說:
“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生命面前人人平等,誰遇到都會這樣去做的,只是這次是我遇上了,盡我所能而已?!?/p>
在平遙國際電影展上,三位女性導演的電影得到觀眾們的一致好評,其中導演阿依達·貝吉奇的作品《不要離開我》聚焦背井離鄉(xiāng)逃亡土耳其的敘利亞戰(zhàn)爭孤兒,在異鄉(xiāng)艱難的生活更是令人動容。她說:
“很多人一聽戰(zhàn)爭孤兒,就覺得可能是一個刻板的、黑暗的題材,但我希望讓大家看到的是痛苦中的夢想、美、眼睛里的光。痛苦是一體兩面的,某個人事物讓你有多痛苦,也許你就有多愛它,這是我們活著的意義?!?/p>
38歲的陳國蓮2013年加入中華骨髓庫,成為一名捐獻造血干細胞志愿者。2017年11月,因與患者配型成功,陳國蓮毫不猶豫地簽下了捐獻同意書。在完成捐獻后,陳國蓮說:
“我真的沒想到,在茫茫人海中我們會通過造血干細胞而聯(lián)系起來,成為有血緣關系的‘親人……這是緣分,祝您早日康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