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黃善忠
中等偏上是一種危險的錯覺
文/ 黃善忠
90%以上的司機都覺得自己的駕駛水平在平均之上……統(tǒng)計學家拿出的數(shù)據(jù)有力地提醒我們:人們很容易高估自己。實際上,大部分人都會認為自己的相貌、能力、智商、努力程度等等非量化指標“中等偏上”。
不過,你可能會說:“我可不這樣,我很有自知之明”。你是經(jīng)過冷靜、理性的比較后,得出了自己是“中等偏上”的水平,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之所以這么荒謬,是因為別人在撒謊。
某種意義上說,你對自己的評估是對的,你確確實實是“中等偏上”。不過,這個“中等偏上”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
統(tǒng)計學家是站在全社會、全國的高度來給一個人排序的,而作為一個單獨的個體,你給出的自我評價,卻不是基于這種大局觀,而是基于你自己的圈子。
A、B是我最要好的朋友,C、D是和我在同一個城市工作的同學,E、F是和我聯(lián)系最多的表親,GHKMNSYZ……是我日常接觸的同事、合作伙伴、小區(qū)鄰居等等。這其中,ADF明顯比我強一些,BCEKMGH明顯比我差,MN和我在伯仲之間……嗯,瞧啊!我這是不是“中等偏上”!
假如你是一個高中生,當你的成績在本班級“中等偏上”時,你會不會認為自己就真的“中等偏上”呢?很難,因為成績這種東西是量化的、非常直觀的、可以輕易比較的。
在一個班里中等偏上沒什么意義,全年級那么多班,你的班如果處于落后位置,那么你的“中等偏上”可能就是全年級下半截里的“中等偏上”。實際上,全年級里的“中等偏上”又怎么樣呢?全縣、全市、全省、全國……把范圍不斷擴大時,你原先以為的“中等偏上”可能只是幻覺。
但社會就完全不同了,這里沒有標準考卷,不會賦予每個人清晰明了的分數(shù),也不存在一個“全社會公民年終考試成績排名榜”供大家參詳。不過,社會和學校最大的區(qū)別是,你在學校時不能隨意換班級,而在社會里,你不僅能“換班”(換圈子),還能以自己為中心,打造一個完全適合自己的“班級”(圈子)。
當A已經(jīng)創(chuàng)業(yè)成功、身價過億,遠遠超過了你的水平時,他可能就淡出了你的圈子,而相對平庸的S補充進來了。當H實在爛泥扶不上墻,賭博欠債鋌而走險失手被抓時,你也把他“踢”出了自己的圈子,和你境遇類似或稍差的X走進了你的視線……你圈子里的人員雖然在不斷變動,但不變的是,你永遠排名“中等偏上”!
你看出什么來了嗎?你的“中等偏上”并不是一個客觀存在,而是你主觀上給自己預先設定的一個評價。為了把這個評價實體化,你圍繞它構建了自己的圈子。
這就好比說你自己的成績是70分,為了達到自己在班里排名“中等偏上”的效果,你拉來了考 80、90的AD,考 65—75的 MNK,考60以下的BCEGH等一幫人做你的同學。他們的成績是不受你控制的,有人分數(shù)越來越高,有人不斷走低,但你有權換掉他們……總之,你的“中等偏上”是確定無疑的。如果自己的分數(shù)下降了,怎么辦?很簡單,踢掉那些高分的人,換一些分數(shù)更低的人進來。
人總是傾向于在觀念上把自己的世界合理化,這樣才不會覺得那么累。除了少部分極度自戀的妄人和極度自卑的抑郁者,大部分人都會給自己一個“中等偏上”的評價,既不狂妄也不懦弱,這無疑是最心安理得的。“中等偏上”還有一個說法,叫“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這個“上”和“下”是彈性的,你可以任意操控它們,于是,這句話永遠正確。
但這種永恒的“中等偏上”有一種致命的危害:阻止你的成長。它像一種慢性毒藥,悄無聲息地腐蝕你的進取心和學習動力。為了維持自己“中等偏上”的錯覺,你不停地更換自己的參照系,遠離那些讓你覺得不舒服的人。但實際情況是,你在全社會的總體排名在不斷下降——當然它永遠不會真的出現(xiàn)在人們眼前。
如何更快地成長?一個關鍵的方法就是不停地更新自己的參照系,但不是讓自己覺得“中等偏上”,而是要讓自己處于“中等偏下”甚至落后的位置。想想吧,在一個普通班級里考到第一名和在一個尖子班里力爭到1/2里,哪個更容易?很顯然是后者。實現(xiàn)哪個目標會讓你的成績更高一些呢?也很可能是后者。
我自己就有深刻體會。我從初中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級,換了5個班。每一次換班,都會讓我的排名在班級里往下掉,然后我奮力追趕,換言之,新班級的水平總是比我的舊班級強。我?guī)缀鯊奈丛谀膫€班級里取得絕對領先,甚至處于前1/3的時間都不多,但高中畢業(yè)回頭一看,我在我所有的同學中,至少是前1/5的水平。因為更強的環(huán)境刺激我發(fā)揮出更強的競爭力,讓我得以更快成長。
不停地更新自己的環(huán)境,不停地讓自己處于“中等偏下”甚至“落后”的位置,這絕對不是什么舒服的事情,誰不喜歡活在“舒適區(qū)”里呢?但是,所謂“位置”,只是相對的,而真正值得我們追求的,是絕對實力的提升,是在全社會里絕對排名的提升。
走出“中等偏上”,走出舒適區(qū),它們是阻礙你成長的枷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