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雁
【帶班主張】
【老班檔案】高雁,江蘇省淮安市天津路小學教師,一級教師,淮安市教學能手,淮安市十佳教育工作者,淮安市優(yōu)秀少先隊輔導員,2016年度江蘇省優(yōu)秀班主任,2016年淮安市班主任基本功大賽一等獎獲得者;多篇德育論文獲市級評比一等獎,在《江蘇教育》《教育視界》等雜志上發(fā)表多篇論文。
讓學生自覺地成長
高 雁
班主任是學生的精神關懷者,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班主任要特別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安全感、歸屬感和成就感。班主任要細心覺察、敏銳感知,精心預設適切的教育活動,給學生提供“愛”的養(yǎng)料,營造“家”的氛圍,搭建“秀”的平臺,插上“飛”的翅膀,讓學生自醒自悟、自覺成長。
班級建設;內在需求;自我教育;自覺成長
班主任是學生的主要精神關懷者,理應關注學生成長過程的內在需求。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告訴我們,學生的成長是一個“自主”的過程,真正的教育應該是學生的自我教育。學生對安全感、歸屬感、成就感等這些不同層次的內在需求,教師不能清單式地給予,而應喚醒式地讓其自己獲得。“喚醒”的過程就是教師提供“愛”的養(yǎng)料,營造“家”的氛圍,搭建“秀”的平臺,為學生插上“飛”的翅膀,讓學生在喚醒中自醒自悟、自覺成長的過程。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愛的滋潤?,F(xiàn)在的孩子都是在愛的包裹中長大,他們并不缺少愛,缺的是對愛的感受力。讓學生懂得愛、學會愛,這才是教師的重要工作。
1.既無微不至又點到為止,培養(yǎng)學生愛的感受力。
為什么現(xiàn)在的孩子得到那么多的愛,卻感受不到被愛的幸福,我想可能是因為愛的泛濫致使他們愛的感受力下降了。班主任要關注學生的生活實際,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進行點撥感化。我們班的麗麗生病了,連續(xù)兩天沒來上課,我立即打電話關心問候。第三天麗麗來上課了,我立刻邀請語文、數(shù)學、英語三位科代表給她補上落下的功課。課間,我和她談心,問她生病的感受。一開始,她只覺得生病很難過,要打針、吃藥,還會落下功課,所以很討厭生病。后來我引導她:生病的時候,身邊的人都怎么對待你的呢?她立即感受到生病也讓她得到了優(yōu)待。于是,我建議她用筆把自己在生病期間發(fā)生的事情記錄下來。在學生的記錄中,有這樣一個片段:“生病的滋味真好!前兩天我生病了,整天忙于工作的媽媽也請了假,陪我去醫(yī)院,喂我吃藥;老師打來電話了解我的病情,讓我好好休息;回到校園,同學們立即將我保護起來,還扶我上下樓梯,落下的兩天功課也很快補上了。誰說生病很痛苦,生病可以得到這么多人的愛,這種滋味簡直好極了!”從學生的描述中可以看到,她真切感受到了來自父母、老師和同學的愛。
愛的感受力還可以在學生與外界環(huán)境接觸的過程中培養(yǎng)。如讓學生在與自然的親近中,通過親身體驗感受露水的清涼、花朵的芬芳、果實的甜美……在親近與體驗中,學生領略到這些都是大自然給予我們的恩惠。當學生能將一花一草融入自己的生命里,“愛”的種子便會在學生心中萌芽、生根。
2.種一粒,綠一片,培養(yǎng)學生愛的行動力。
當學生感受到愛的溫暖,領略到愛的美好時,班主任還要善于對學生進行“移情”教育。如讓生病的學生設身處地想一想:你在生病時被人關心很溫暖,那么當父母、老師或同學生病時,是不是也很想得到關心呢?你又會怎樣去關心他們呢?再如當學生欣賞小草的翠綠、花朵的絢麗時,想象一下小草被踩踏、花兒被采摘時,它們又會有什么話要跟我們說呢?通過換位思考,使他們能與花草感同身受?!耙魄椤本褪菫榱藛酒鹎楦泄缠Q,心為之所動,情方能萌生。情生則行隨其后,一切都會水到渠成。當學生由被動地接受愛轉向主動地施愛時,這時愛已經(jīng)在他們心里開花、結果!
把愛悄悄植入學生心田,當學生時時刻刻感受著愛與被愛的幸福時,愛便可化作一種無形的教育力量,不斷推動著學生向著“善”的那一面自覺成長,也帶動班集體在一種“和善”的氛圍中健康發(fā)展。
班級是學生成長中除家之外最重要的生活場所,所以它又被稱為孩子們的第二個家。那么,孩子最想從這個家中得到什么呢?當然是擁有家的安全舒適與家人的親情。
1.讓班級像家一樣安全舒適。
家首先要有一個舒適、優(yōu)雅、愉悅的外部環(huán)境。從開學的第一天起,我就和學生一起投入到打掃環(huán)境的活動中來。把教室打掃得像家一樣窗明幾凈:課桌整齊、地面潔凈、物品擺放有序。在這個過程中,我利用學生手頭的各種資源,讓他們盡量多地為班級效力,從而讓學生在班級里找到歸屬感。如發(fā)動學生籌集圖書,充實圖書角;讓學生從家中搬幾盆花草,建設植物角;讓心靈手巧的學生布置板報。圍繞一個主題,師生一同進行班級環(huán)境建設,營造一個有特色的班級環(huán)境是開學初最重要的事情。學生們生活在自己親手打造出來的潔凈衛(wèi)生、舒適優(yōu)雅的環(huán)境中,當然就多了一份主動愛護的意識與責任。
家當然少不了一份重要的“家規(guī)”。“家規(guī)”制訂既要大家共同參與討論,更要體現(xiàn)出一份“溫情”。如“老師是一家之長,請做好孩子的榜樣”“學習是自己的事情,請端正態(tài)度”……“家規(guī)”開始只是就學習、禮儀、衛(wèi)生、紀律等方面濃縮的一句話,后來在班級公共生活中,學生們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修改、完善,讓“家規(guī)”越來越有溫度?!皽厍榧乙?guī)”讓學生們既規(guī)矩地生活,又有一種安全溫暖的感覺。
2.讓班級像家一樣充滿親情。
作為“家長”,班主任要平等、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不偏袒、不歧視;要經(jīng)常擁抱自己的學生,真誠地贊美每一個學生;要在學生間營造一種“親如兄弟姐妹”的同學關系,鼓勵學生以“兄弟姐妹”相稱,像親人般地互相幫助、互相關心。尤其當“家庭成員”生病或遇到困難的時,“家”里的每個成員都要擔起照顧的責任。在親情般的人際交往中達到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心理相容,親密無間。
蘇霍姆林斯基說道:“集體是一個有力的教育工具。那么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快樂向上的班集體,鑄造一種班級精神,讓他們擁有歸屬感,就可以促進他們生成為了集體而努力的情感?!笨鞓废蛏系陌嗉w就是讓每個學生都找到“家”的感覺,從而在心里升騰起為“家”而努力的情感,激勵著學生自覺地成長。
如果你對學生說“讓我好好地管管你”,學生一定不樂意,當我們換種說法,如“讓我來幫幫你”,學生一定能欣然接受。所以在班級管理中,我們要從學生的需要出發(fā),把“管”的權力交到學生手中,改“管學生”為“幫助學生管好自己”。
1.人人有崗,崗崗有責。
開學初,我會通過“民主選舉、競爭上崗”的方式產(chǎn)生班委會和中隊委的核心成員并明確其職責,對他們進行培訓,幫助他們全面熟悉并勝任本職工作。開學兩周后,我會根據(jù)常規(guī)管理的需要,廣泛征集班內學生的意見,設置具體小崗位,如“紅領巾檢查員”“課間安全督查員”“課間衛(wèi)生保潔員”“餐桌美容師”等,并組織學生進行“競選演說”認領崗位。人人有崗,讓每個學生都獲得了存在感;崗崗有責,讓每位學生時時、事事依規(guī)則辦事,喚醒學生的“規(guī)則”意識,讓他們學會自律。
2.定期輪崗,適時換崗。
對于特殊的崗位,我采取的是定崗不定人的制度,學生定期輪崗。一周一換、輪流安排、人人體驗,讓學生在實踐體驗中學會理解他人,學會擔當。我們的輪崗主要由學生自由協(xié)調,協(xié)調好后向班主任提出申請。一般情況下,學生只有在勝任一個崗位一個月之后才能提出輪崗申請。定期輪崗、適時換崗,既消除了學生的崗位倦怠,更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當然,有時有些小崗位會發(fā)生矛盾沖突,班主任要引導學生及時合理并崗?!靶徫还芾碇啤卑压艿臋嗔€給了學生,讓學生從“他治”“他律”走向“自治”“自律”,從而促進學生自覺地成長。
學生在溫暖的班級生活中,羽翼漸漸豐滿,飛出去便成了他們新的需求,為他們準備好行囊,指明遠飛的方向,這也是班主任的職責。
1.搭建平臺,體驗成功的喜悅。
我們每學期組織一次“秀我風采”活動,讓每位學生都能走上舞臺,展示個人才華。每逢節(jié)日慶典,我都會主動聯(lián)系其他班級,讓學生跨班聯(lián)動,滿足學生“走出去”的表現(xiàn)欲望。每當有學校組織競賽,我都會積極鼓勵學生踴躍報名,不斷給予他們鼓勵,增強其自信。在這些活動中,學生們積蓄了力量,積攢了經(jīng)驗,也擁有了自信,越來越多的學生帶著成功的體驗走向更為廣闊的舞臺。
2.指明方向,展望美好的未來。
“心中有夢,才能成功”,指導每個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特長,結合自己的夢想,給自己“冠”以美麗的“星名”。“小飛俠”汪晉松、“天下第一廚”李彥元、“鋼琴小王子”陳子軒、“中國好聲音”楊冉……給自己“冠名”,可以讓學生對自己充滿信心,對未來充滿希望,懷著美麗的心愿一路向前。
學生的成長不可替代!我們要告訴學生:自己的心路自己感悟,自己的日子自己經(jīng)營,自己的美麗自己欣賞,自己的明天自己盤算。作為班主任,要細心地覺察學生的需要,靜心創(chuàng)設適切的教育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長知識、長才干,實現(xiàn)自覺成長、健康成長。
G451.6
A
1005-6009(2017)79-0034-03
高雁,江蘇淮安市天津路小學(江蘇淮安,223001)教師,一級教師。
圖片新聞
2017年全省中小學班主任基本功競賽在常州舉行
2017年9月26-27日,由江蘇省教育廳主辦的2017年江蘇省中小學班主任基本功競賽在常州舉行。本次競賽共有來自全省13市的78名班主任參加,分小學組、初中組、高中組三個組別,每組分別設一等獎5名、二等獎8名、三等獎13名。競賽內容包括小論文評選、筆試和面試三個部分。競賽聚焦班集體管理團隊建設,關注班主任以理論研修為基礎,反思實踐為重點的班主任工作研究能力;聚焦班主任設計主題教育活動的能力,考查班主任掌握、運用相關政策和德育原理加強中小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能力,提升班主任建班育人的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