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代表冷暖色調(diào)的繪畫巨匠曾窮盡一生激烈碰撞,于是藝術(shù)的羊皮卷上留下了無數(shù)絢麗佳作。卡夫卡“將一切焚燒殆盡”的遺囑與他的朋友馬克思珍視其一生成果的考慮激烈碰撞,于是文學(xué)的黃金屋中留下了卡夫卡的璀璨光芒。
碰撞帶來四濺的火星——是慶典煙火的桀然綻放,還是引火燒身的自取滅亡?兩者看似相隔天淵,其實,不啻一線之間。
在觀點碰撞蔚為大觀的領(lǐng)域,有一句應(yīng)刻進碑石的伏爾泰之語:我不同意你所說的話,但我誓死捍衛(wèi)你說話的權(quán)利。碰撞,不是為了進行你死我活的搏命爭斗,而是在承認彼此、尊重彼此的基礎(chǔ)之上繼續(xù)鋒芒畢露地深入地追根溯源的研討爭論。如果在碰撞發(fā)生之時便秉持唯我獨尊之勢,對此消彼長的爭勝結(jié)果有所待,那么這場碰撞,則注定要淪落到失據(jù)之境。
同時,那些被銘記及仰慕的“偉大的碰撞”,都是各業(yè)巨擘們?yōu)榱嗽陔p方的對峙中尋得最絕妙的答案而不斷拼搏,鞍馬勞頓、風(fēng)雨兼程后,升格了自己所致。碰撞的本身只有枯燥而無謂的掣肘和糾纏,而碰撞所帶來的對向上攀爬的積極的態(tài)度和渴望,才為這個世間帶來了諸多精彩。羅素有言:“乞丐不會嫉妒百萬富翁,而會嫉妒另一個乞丐?!碑斊蜇づc乞丐爭勝、碰撞,如果他們的基點落于“何處乞得更多”或“某地該歸誰”,那么這時彼此的磨礪不見一點效用。因碰撞而激出火花的兩人眼中,除了對方的影子,更多的是對自己的清醒的認知,對前路智慧的把握,在縱向上大顯身手而少一些橫向上毫無意義的“刺猬的碰撞”。
碰撞不在于對方,而在乎自己,碰撞的起點或許是在于“打敗對方”,但終點應(yīng)歸結(jié)在“提升自我”;而碰撞的過程則不可誓在將對方連根拔起、不留余地,而是彼此尊重,為了共同的終點而努力。
碰撞后,火星四濺也終將歸于寂寥。是選擇雙贏的慶典,還是選擇一方甚至雙方的葬禮?是選擇一段精彩,還是一段痛苦?
我們每個人都擁有選擇權(quán)。
評點:文章高屋建瓴,縱橫捭闔,無拘無束,行文自由靈動,充分顯示了小作者的思維品質(zhì)、閱讀積淀與語言功底。小作者在開篇即充分彰顯才氣,讓人嘆服。文章主體部分不但處處閃動著對于“碰撞”的真知灼見,而且自由之余,其實暗藏章法,從“是什么”到“為什么”,最后是“怎么辦”,文章層層遞進,絲絲入扣,鞭辟入里。
評分:內(nèi)容25分+表達22分+發(fā)展等級20分=67分。
(編輯:李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