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國際貿易的不斷增加,相互之間的貿易爭端也在逐漸地出現,其中就有代表性的就是中韓自由爭端,雖然在實際貿易中制定了一些解決爭端的方法和規(guī)章制度,但是其中也存在了一些管理的空缺,造成中韓自由貿易區(qū)存在一些爭端性的問題,因此需要對這些問題進行解決,提升更加完善的管理機制,更好的解決二中貿易爭端。
關鍵詞:中韓;自由貿易區(qū);爭端解決機制
中韓兩國在2015年就簽訂了自由貿易協(xié)定,這標志著中韓貿易進入到一體化的進程,在貿易協(xié)定中不僅涉及電子商務和電信等各個方面的貿易基本規(guī)范,還包括的金融和知識產權等其他方面的合作內容,這些貿易協(xié)定的確定對于中韓之間的貿易起到規(guī)范的作用,將中韓貿易進行更加科學的管理。但是實際貿易管理中存在一些政策執(zhí)行不到位的情況,使得自由貿易區(qū)存在一些爭端,需要對這方面進行完善,對貿易規(guī)范進行更加全面的規(guī)范。
一、中韓自由貿易區(qū)爭端出現的原因
我國與韓國自從1992年建立外交關系之后,雙方之間的貿易都是以間接為主,直接貿易關系較少,但是隨著我國加入到世界貿易組織之后,中國在世界范圍內的貿易逐漸地增加,直接貿易越來越密切,這樣就造成相互之間的貿易逐漸地增加,貿易爭端逐漸增多,這些爭端出現的原因主要包括:
(一)中韓之間貿易結構不合理
中韓兩國之間的貿易逐漸地增加,但是我國與韓國之間的商品結構差異較大,并且貿易的逆差逐漸地擴大,畢竟韓國的國內市場相對來講較為狹小,各種關稅和非關稅壁壘非常明顯,這種巨大的市場差距,造成相互之間的貿易關系較為緊張,韓國的科技在中國占據的市場份額逐漸地增加,而中國在韓國占據優(yōu)勢較大的為低價值產業(yè)鏈,這種模式造成貿易逆差逐漸地增加,造成國際的貿易爭端逐漸地增加。
(二)貿易壁壘問題更加突出
目前韓國在一些進口產品上仍然設置一些貿易壁壘,造成中國一些具有實力的產品出口方面受到嚴重地限制,特別是我國的農產品和水果,作為出口韓國較為重要的產品,韓國卻設置一些貿易壁壘,嚴重影響到中國商品在韓國的銷售量,造成兩國貿易發(fā)展的不均衡。
二、中韓自由貿易區(qū)爭端解決機制建立的原則
針對中韓自由貿易區(qū)的爭端問題,在解決的過程中需要結合一定的原則,制定適宜的規(guī)劃,為自由貿易區(qū)的建設提供一定的支持,具體原則包括:
(一)平等原則
平等原則是解決貿易區(qū)爭端的基礎,也是國家間利益保持平衡的原則,因此應該在解決爭端的過程中需要設立公平的基本原則,并且進行爭端機制的解決中,盡量保證兩國之間的共同利益,現階段來講這些談判基本停滯不前,因此在解決相互之間貿易沖突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最優(yōu)選擇的方式,將各方利益進行平衡,進而實現各方利益之間的平衡。
(二)爭端當事方平等原則
貿易爭端在進行解決的過程中是一個雙向的過程,需要公平的保護雙方的利益,進而達到相互之間的雙贏,因此在進行爭端問題的解決中,需要堅持成員之間的平等地位,在進行事務處理中,也應該關注平等分配的方式,為雙方提供更加平等的機會,使得相互之間的爭端在解決中可以更加順利。
(三)透明度原則
這一原則主要是指在出現貿易活動過程中,雙方的條款應該遵循透明的原則,指定的各項措施需要各個成員之間進行嚴格的遵守,這樣可以從更加公平、公正的角度,對各項經濟貿易關系進行協(xié)調和處理,更好的組織各項貿易活動,這是處理中韓貿易爭端的必要途徑,也是需要遵守的原則,因此透明度原則是進行貿易爭端處理的必要原則。
三、中韓自由貿易區(qū)爭端解決途徑
中韓自由貿易區(qū)在進行爭端解決中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并且在進行解決中遵循一定的技巧,具體方式包括:
(一)磋商
磋商是解決中韓貿易爭端的主要方式,也是問題解決的主要途徑,進行磋商可以幫助中韓兩國更好地進行了解,針對一些問題獲得雙方之間的確切信息,將其中不能達成的一些協(xié)議進行針對性討論,為相互之間的貿易政策轉變提供更加全面的資料。其次,在出現爭議的過程中,磋商是必經之路,當事人針對存在疑義的問題進行討論,有利于問題的解決。
(二)調解與調停
調解和調停這種方式主要是通過總干事進行干預,將爭端雙方進行調停,設計必要的協(xié)商過程,這樣的調停一般由第三者的參與,對于爭端雙方來講更加的公平,但是這種模式在進行調停的過程中一般使用自由貿易委員會主持,并且在協(xié)商程序和仲裁專家組程序的方式,因此在使用方法上兼容性較差,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制定更加適宜的方法。
(三)執(zhí)行程序
執(zhí)行程序主要是指在出現貿易爭端之后,為了保護雙方利益,可以在仲裁專家組的建議執(zhí)行期內,履行相應的決定,如果雙方之間存在不一致的情況,則需要按照原本仲裁法庭的規(guī)定執(zhí)行,如在執(zhí)行中無法履行起訴方的要求,應該通過協(xié)商,獲得必要的補償權,如果在補償期滿之后,雙方仍然未獲得一致協(xié)議,起訴方則可按照規(guī)范要求補償,維護自身利益。
結束語
綜上所述,中韓自由貿易區(qū)爭端出現已久,對于我國的貿易產生了一些不利影響,因此《中韓FTA》開始運行之際,需要系統(tǒng)研究中韓自由貿易協(xié)定爭端解決機制,進而完善合理、高效的爭端解決制度,減少中韓貿易中的爭端,進而兩國提供政治、外交交流與合作的平臺,促進中韓兩國相互信任關系的進一步發(fā)展,對國際政治領域相互合作具有重大影響。
參考文獻:
[1]金玄武.中韓自由貿易區(qū)爭端解決機制的完善[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10:76-80.
[2]樸世泳.中韓自貿區(qū)知識產權保護問題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5.
作者簡介:
金美蘭(1984- ),女,吉林長春人,吉林工商學院經貿學院助教,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經貿翻譯和中韓文化對比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