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恐怕沒有哪個國家的人比中國人更執(zhí)著于喜歡月亮了。
我們表達對一個東西的喜愛,一般用兩種的方式體現(xiàn),一是專門為它設(shè)立一個節(jié)日。二是寫詩詞、寫文章去夸。
世界上所有古老的歷法都是以太陽為參照物來設(shè)定的,而中國人的陰歷則是以月亮為主要參照物來設(shè)定的。月亮由虧轉(zhuǎn)盈,又由盈轉(zhuǎn)虧,就是繞地球一圈了,記為一個月。勤勤懇懇的中國人就這樣根據(jù)這潔白月亮的圓缺計算作息、劃分節(jié)氣,謀措潮汐,過了幾千年。
人們還給月亮造了很多美麗的傳說:嫦娥奔月、蟾宮折桂、玉兔搗藥……還造了很多關(guān)于月亮的詞匯:素娥、冰輪、玉蟾、桂魄、顧兔、嬋娟…… 人們選擇一年中月亮最圓最亮的一天團聚,于是有了中秋節(jié),也留下了無數(shù)文人騷客用月亮來表達感情的著名篇章。
悲觀如我,千百名篇中,最愛南宋劉過的《唐多令·蘆葉滿汀洲》。一絲仙氣沒有,全是凡人情懷?!疤J葉滿汀洲,寒沙帶淺流。二十年重過南樓。柳下系船猶未穩(wěn),能幾日,又中秋。黃鶴斷磯頭,故人今在否?舊江山渾是新愁。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游?!笔前?,終不似,少年游。時光荏苒,任誰也無力回天,我們再也回不去了。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
這輪皓白皎潔的明月,是團聚也是分離,是圓滿也是殘缺,是美滿無缺的紀念,也是無疾而終的饋贈。它不屬于誰,但又屬于我們所有人,讓千百年來,人們脆弱又敏感,美好又朦朧的感情有了寄托。月光不動聲色地照耀著千年以來人們的悲歡離合,喜悅與溫暖,惆悵與辛酸。
八月十五中秋夜,明月當空,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離。
年復一年的時光里,我們可能都會籍籍無名,碌碌而終,但我們依然可以擁有一輪心中的明月來告慰靈魂: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潔白的月光讓腳下的遠方顯得無比詩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