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耀
成語所承載的人文內涵非常豐富和厚重,大量成語出自傳統(tǒng)經(jīng)典著作,表達著臧否人倫善惡、境界高下的中國價值觀??胺Q中華文化的“活化石”,中華文化的微縮景觀。因此,它是數(shù)年來高考語文試卷上一道“永恒的風景”,亦是檢測數(shù)百萬考生詞語運用能力的一道“上佳題型”,備受高考命題老師的青睞。
2017年高考全國共有9套語文試卷,其中有8套對成語進行了考查(注:上海卷沒有考查),且都是客觀選擇題,分值3分。除江蘇卷、天津卷采用辨別選擇的形式外,其余各套均采用辨別正誤的形式。8套試卷中6套??汲烧Z,另外2套(天津卷和浙江卷)是成語和詞語混在一道題中考查。8套試卷中共考查成語31個。這些成語,都是新聞媒體上使用頻率較高,又經(jīng)常容易出錯的一些成語,沒有偏難偏怪的成語。從高考統(tǒng)計來看,得分情況并不理想。筆者認為,要正確使用成語,除平時重視學習積累、整體把握意義外,還要了解成語誤用的類型,也就是命題人對高考成語題的錯項設計的方法,以增強學生的辨析能力。為此,筆者根據(jù)2017年高考對成語考查主要集中的幾個方面,談談成語誤用的幾種類型,為學生明年的成語備考提供些許幫助。
一、用錯對象
【考點解讀】成語均有其特定的適用對象及范圍,有的適用于人,有的適用于物,有的適用于事,而且有的只適用于特定的人、物、事,如果把握不準,就極易擴大使用的范圍而導致錯誤。
【真題透析】
1.趙老師學的是冷門專業(yè),當年畢業(yè)時,不少同學離開了該領域,而他守正不阿,堅持致力于該專業(yè)的教研工作,最后碩果累累。(2017年全國卷Ⅰ第17題第④句)
【解析】守正不阿:形容堅持原則,不偏袒,不徇私。守正:堅守正道。不阿:不阿諛逢迎。這個成語的適用對象應該是“正直的官員”,不能用于“學生”,使用對象錯誤。這里可以改為“始終不渝”?!镎_用例:①海瑞執(zhí)法嚴明,守正不阿,不但令百姓敬仰,連那些對他恨得咬牙切齒的人,也不得不心生佩服。②人民法官要做守正不阿的模范,執(zhí)法公正的標兵。
2.國家“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實施,給古絲綢之路的沿線城市帶來了活力,很多城市對未來躊躇滿志,躍躍欲試。(2017年全國卷Ⅰ第17題第⑤句)
【解析】躊躇滿志:《莊子·養(yǎng)生篇》: “捉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躊躇:從容自得的樣子。滿志:心滿意足。形容對自己的現(xiàn)狀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這個成語的適用對象應該是“對自己的現(xiàn)狀或取得的成就”,不能用于“對未來”,使用對象錯誤。這里可以改為“信心百倍”?!镎_用例:經(jīng)過十多年精心研究,終于解決了一個大難題,怎能不使他躊躇滿志呢?
3.這是一條經(jīng)典的旅游路線,既能讓你飽覽大自然巧奪天工般的美景,又能讓你領略多姿多彩的異國風情。(2017年全國卷Ⅱ第17題第①句)
【解析】巧奪天工:精巧的人工勝過天然,形容技藝極其精巧。這個成語的適用對象應該是“工藝美術”,不能用于形容“自然風景”,使用對象錯誤。這里可以改為“鬼斧神工”?!镎_用例:我國的湘繡、蘇繡巧奪天工,馳名世界。
4.央視《中國詩詞大會》這個溫文爾雅的節(jié)目走紅,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節(jié)目中一舉奪冠的小姑娘更是成為談論的焦點。(2017年全國卷Ⅱ第17題第⑥句)
【解析】溫文爾雅:態(tài)度溫和,舉止文雅。這個成語的適用對象應該是“人”,不能用于形容“電視節(jié)目”,使用對象錯誤。這里可以改為“雅俗共賞”?!镎_用例:這位老教授知識淵博,溫文爾雅,同學們都非常敬重他。
5.小莊從小就對機器人玩具特別感興趣,上學后喜歡收集機器人模型,通過各種途徑得到的模型已經(jīng)汗牛充棟,整整一間屋都擺滿了。(2017年全國卷Ⅲ第17題第②句)
【解析】汗牛充棟:形容書籍極多(汗牛:用牛運輸,牛累得出汗;充棟:堆滿了屋子)。這個成語的適用對象應該是“書籍”,不能用于形容“機器人模型”,使用對象錯誤。這里可以改為“數(shù)不勝數(shù)”?!镎_用例:文學創(chuàng)作輔導書籍汗牛充棟,而真正依靠這些輔導書籍步入文學途徑的卻可謂是寥若晨星啊。
6.近年來,有關部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強化虛擬廣告的監(jiān)管,使得濫竽充數(shù)的廣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2017年全國卷Ⅲ第17題第⑤句)
【解析】濫竽充數(shù):齊宣王用三百人吹竽,南郭先生不會吹,混在中間充數(shù)(見于《韓非子·內儲說上》)。比喻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混在行家中間充數(shù)或以次充好。有時也用作自謙之詞。這個成語的適用對象主要是“人”,不能用于形容“廣告”,使用對象錯誤?!盀E竽充數(shù)”多用于才能方面,“魚目混珠”多用于事物方面。另外“濫竽充數(shù)”有時可以是以次充好,如“官派留學生一定要有真才實學,嚴防濫竽充數(shù)”。而“魚目混珠”則完全是假的,在程度上甚于“濫竽充數(shù)”。這里可以改為“魚目混珠”?!镎_用例:①參加慶祝游行的儀仗隊員都是嚴格挑選出來的,不符合條件的人別想濫竽充數(shù)。②我的水平和能力都不行,如果大家一定要我參加,只好濫竽充數(shù)了。
7.丹·羅斯嘉德發(fā)明的“霧霾塔”是一種利用靜電吸附塵粒原理的環(huán)保裝置,臟空氣滔滔不絕地從塔頂進入后,能在塔中間得到凈化。(2017年全國卷Ⅲ第17題第⑥句)
【解析】滔滔不絕:滔滔:大水滾滾奔流的樣子。絕:斷。形容說話多,連續(xù)不斷地說。這個成語的適用對象應該是“人”,不能用于形容“臟空氣”,使用對象錯誤。根據(jù)語境,可以改為“源源不斷”?!镎_用例:小博士劉智同學見多識廣,又善于用語言表達,說起話來總是滔滔不絕。
8.在下面一段話的空缺處依次填入詞語,最恰當?shù)囊唤M是(2017年江蘇卷第1題)
刺繡畫藝術,就是以繪畫為稿本,以針黹、縑帛為繡材的藝術再創(chuàng)作。在其傳承與發(fā)展過程中,無數(shù)繡娘以_____的工匠精神,創(chuàng)作出令人_____的作品。它們或如攝影寫實,或如油畫般立體,或姿態(tài)婀娜,或設色古雅,可謂爭奇斗艷,_____。endprint
A.精益求精 耳目一新 美不勝收
B.勵精求治 刮目相看 美不勝收
C.精益求精 刮目相看 數(shù)不勝數(shù)
D.勵精求治 耳目一新 數(shù)不勝數(shù)
【解析】精益求精:(學術、技術、作品、產(chǎn)品等)好了還求更好。勵精求治:振作精神,想辦法把國家治理好。第一空格修飾對象為“工匠精神”,故應選用“精益求精”。耳目一新:聽到的、看到的,跟以前不同,感到很新鮮。形容事物的面貌有了顯著的變化。刮目相看:《三國志·吳書·呂蒙傳》:“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刮目:擦眼睛,指去掉過去的看法。待:看待,對待。原意為離別三天后,就應該去掉老眼光來看他。現(xiàn)在多用以形容別人已有顯著的進步,不能再用老眼光來看待。第二空格修飾對象為“作品”,故應選用“耳目一新”。美不勝收強調“美”。而數(shù)不勝數(shù)強調“數(shù)”,第三空格所言是“作品”的內容與形式,給人的是審美感受,故應選用“美不勝收”。綜上,應當選擇A項。
【備考指導】容易用錯對象的成語還有:篳路藍縷、穿云裂石、豆蔻年華、風姿綽約、含英咀華、浩如煙海、絡繹不絕、鱗次櫛比、琳瑯滿目、珠圓玉潤、行云流水、青梅竹馬、舉案齊眉、相敬如賓、琴瑟和諧、破鏡重圓、一揮而就、揮灑自如等。
二、不合語境
【考點解讀】在使用成語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成語自身的詞義和語境義的契合性,切不可違背句子的語意邏輯,否則就會造成語意邏輯上的相悖,出現(xiàn)前后矛盾的情況。
【真題透析】
1.比賽過后,教練希望大家重整旗鼓,繼續(xù)以高昂的士氣、振奮的精神、最佳的競技狀態(tài),在下一屆賽事中再創(chuàng)佳績。(2017年全國卷Ⅰ第17題第①句)
【解析】重整旗鼓:指失敗之后,重新集合力量再干(搖旗和擊鼓是古代進軍的號令)。也說重振旗鼓。這個句子的語境是說“比賽勝利之后繼續(xù)努力”,因此該成語的使用不合語境。這里可改為“再接再厲”?!镎_用例:今年高考名落孫山,但他不灰心,決定重整旗鼓,明年再考。
2.近年來農(nóng)民收入穩(wěn)步增長,生活條件大大改善,對商場里琳瑯滿目的高檔電器也不再望塵莫及了。(2017年全國卷Ⅱ第17題第②句)
【解析】望塵莫及:只望見走在前面的人帶起的塵土而追趕不上。形容遠遠落后。這個句子的語境是說“農(nóng)民收入提高,生活條件改善,能夠購買高檔電器了”,因此該成語的使用不合語境。這里可改為“望洋興嘆”?!镎_用例:我們雖然是同窗,但是他所取得的成就卻讓我望塵莫及。
3.2016年,中國女排勇奪里約奧運會冠軍,不言而喻地證明了郎平執(zhí)教水平的高超。(2017年山東卷第4題D)
【解析】不言而喻:不用說就可以明白(喻:明白)。這個句子的語境是說“中國女排勇奪里約奧運會冠軍,事實確鑿、理由充分地證明了郎平執(zhí)教水平的高超”,因此該成語的使用不合語境。這里可改為“無可辯駁”或“顯而易見”?!镎_用例:企業(yè)的發(fā)展,需要借鑒先進的管理經(jīng)驗,更需要優(yōu)秀的人才做后盾,這是不言而喻的。
4.根據(jù)材料二,下列成語中最能準確表達VR技術帶給人的體驗的一項是(2017年北京卷第4題)
虛擬現(xiàn)實技術(VR)借助計算機圖形系統(tǒng)、傳感器技術等生成三維環(huán)境,創(chuàng)造出一種嶄新的人機交互狀態(tài),通過調動用戶的多種感官,帶來沉浸感覺。以前,游客只能在兵馬俑坑外觀看,有了VR技術,戴上特制的眼鏡,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置身坑內,變身成了一個兵馬俑,低頭就能看到自己的身體——殘破卻依然威嚴。抬起抬頭來,你會發(fā)現(xiàn)博物館的穹頂慢慢向兩邊散開,建筑逐漸退去,轉化成荒野,風沙彌漫,你的身體同時下沉,身處地表起伏的俑坑之中,周圍是千軍萬馬……
A.身不由己 B.感同身受
C.設身處地 D.身臨其境
【解析】身不由己:身體不能由自己支配,多形容行動不能自主?!镎_用例:她到地主家做婢女實在是生活所迫,身不由己。感同身受:原指感激的心情如同親身受到對方的恩惠一樣(多用來代替別人表示謝意),現(xiàn)多指雖未親身經(jīng)歷,但感受就同親身經(jīng)歷過一樣?!镎_用例:①家鄉(xiāng)遭到水災,全國人民熱情募捐支援,我們這些在外地的同鄉(xiāng)人感同身受,都表示要努力工作,報答全國人民得關懷。②我們沒去過太空,對于宇航員的辛苦無法感同身受,頂多在日常生活中偶爾才體驗到一點點失重感覺。設身處地:設想自己處在別人的地位或境遇中。形容真誠地替別人著想。★正確用例:我們應設身處地為困難職工想一想,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身臨其境:親身到了那個境地。也作“身歷其境”。結合備選成語的意思及該段落的語境,應當選擇D項。
5.依次填入下面語段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唤M是(2017年天津卷第2題)
大多數(shù)人的_____中,真與美并不是一回事,尤其是文藝復興以后,美成為人文素養(yǎng)中的主要_____,真與美就_____了。這并不是說真與美是對立的,而是把美的價值提高,達到與真_____的程度。
A.觀點 內含 勞燕分飛 同日而語
B.觀念 涵義 天南海北 平分秋色
C.理念 涵養(yǎng) 南轅北轍 相提并論
D.心目 內涵 分道揚鑣 分庭抗禮
【解析】勞燕分飛:古樂府《東飛伯勞歌》:“東飛伯勞西飛燕。”后世用“勞燕分飛”比喻人別離(多用于夫妻、戀人)。★正確用例:這對眾人眼中天作之合的金童玉女在不久前勞燕分飛各奔東西了。天南海北:也說天南地北、山南海北。①形容距離遙遠,也指相距遙遠的不同地方?!镎_用例:天南海北,各在一方。②形容說話漫無邊際。★正確用例:兩個人天南海北地說了好半天。南轅北轍:心里想往南去,卻駕車往北走。比喻行動和目的相反?!镎_用例:教育孩子,必須正面引導,千萬不能講反話,否則會南轅北轍,朝著與我們期望相反的方向發(fā)展。同日而語:放在同一時間談論,指相提并論(多用于否定式)?!镎_用例:我們今天的國力與四十年前相比,不可同日而語。平分秋色:出自宋·李樸《中秋》詩:“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云衢千里明?!痹钢星飼r節(jié)白天和夜晚一樣長,平分秋天的景色。后比喻雙方不相上下或各占一半。★正確用例:經(jīng)過激烈角逐,主客兩隊最終平分秋色,各得一分。相提并論:把不同的或相差懸殊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來談論或看待(多用于否定式)?!镎_用例:機械化和手工勞動的效率不能相提并論。分道揚鑣:分路行進。后比喻因志趣不同而各奔前程。用在句中,有點擬人的意味。分庭抗禮:原指賓主相見,站在庭院的兩邊,相對行禮。現(xiàn)在用來指雙方平起平坐,實力相當,可以抗衡。結合備選成語的意思及該段落的語境,應當選擇D項。endprint
【備考指導】下列舉出成對的成語,很容易在同一語境中誤用,請注意:比比皆是—俯拾皆是、不以為然—不以為意、不翼而飛—不脛而走、不孚眾望—不負眾望、不勝其煩—不厭其煩、不容置喙—不容置疑、顛撲不破—牢不可破、東山再起—死灰復燃、洞若觀火—了如指掌、耳濡目染—耳聞目睹、刮目相看—另眼相看、駭人聽聞——聳人聽聞、渙然冰釋—煙消云散、繪聲繪色—有聲有色、金科玉律—清規(guī)戒律、臨危授命—臨危受命、目不暇接—應接不暇、目不見睫—目不交睫、巧奪天工—鬼斧神工、山高水長—山高水低、舍本逐末—本末倒置、身臨其境—設身處地、談笑風生—談笑自若、無可非議—無可厚非、息息相關—休戚相關、形影相吊—形影不離、一揮而就——蹴而就、魚龍混雜—泥沙俱下、振聾發(fā)聵—震耳欲聾。
三、望文生義
【考點解讀】成語的意蘊是約定俗成的,是有整體性的,而且多數(shù)成語都有一定的典故或來歷,加之有些成語中的語素還含有生僻的古義,這就造成了成語意蘊理解上的難度。如果我們對成語意蘊不仔細辨析,粗枝大葉,一瞥而過,就極易造成望文生義的錯誤。這就要求我們掌握和運用成語時,需要追本溯源,準確把握和理解它的字面意義之外的整體意義,切忌主觀臆斷,望文生義。
【備考指導】容易望文生義的成語有:白頭如新、半壁江山、不刊之論、不名一文、不忍卒讀、不贊一詞、不足為訓、別無長物、曾幾何時、差強人意、春意(燈火、意興)闌珊、充耳不聞、從善如流、登高自卑、登堂入室、鵝行鴨步、反戈一擊、犯而不校、高山流水、高山仰止、瓜田李下、渙然冰釋、吉光片羽、久假不歸、具體而微、屢試不爽、明日黃花、目不窺園、期期艾艾、曲盡其妙、三人成虎、十室九空、首當其沖、手不停揮、瓦釜雷鳴、萬人空巷、文不加點、無冬無夏、五風十雨、細大不捐、下里巴人、一寒如此、一飯千金、一言九鼎、振聾發(fā)聵、罪不容誅、作舍道邊、坐擁百城等。
四、誤用褒貶
【考點解讀】成語從感情色彩上可分為褒義、中性、貶義三種類型,在使用過程中,必須辨清褒貶色彩,否則就極易造成貶詞褒用或褒詞貶用的錯誤。
【備考指導】容易誤用作褒義的貶義詞有:半斤八兩、長此以往、處心積慮、蠢蠢欲動、改頭換面、高談闊論、邯鄲學步、好為人師、連篇累牘、滿城風雨、評頭論足、巧舌如簧、傾巢出動、趨之若騖、求田問舍、人言嘖嘖、師心自用、始作俑者、率爾成章、推波助瀾、彈冠相慶、尋章摘句、無獨有偶、無所不為、舞文弄墨、溢美之詞、振振有詞、炙手可熱、坐而論道等。
容易誤用作貶義的褒義詞有:不遺余力、慘淡經(jīng)營、殫精竭慮、鳳毛麟角、狐死首丘、空前絕后、苦心孤詣、龍飛鳳舞、名噪一時、目無全牛、嘆為觀止、危言危行、蔚然成風、無出其右、胸無城府等。
五、重復累贅
【考點解讀】重復累贅這種類型主要表現(xiàn)在句子中已含有該成語的部分意思的詞語,而命題者卻還運用包含這個意思的成語,從而造成整個句子疊床架屋的毛病,如不加細辨,就會發(fā)生誤判。
【備考指導】疊床架屋,語義重復的常有:(還)記憶猶新、(正)方興未艾、(讓人)貽笑大方、(各自)分道揚鑣、(突然)茅塞頓開、(令人)利令智昏、(更加)彌足珍貴、(各種)形形色色、(過分的)溢美之詞、(目前的)當務之急、(無數(shù))莘莘學子、(眾多的)蕓蕓眾生、(感到)自慚形穢、(看得)眼花繚亂、(廣大災民)哀鴻遍野、(百姓)生靈涂炭、(渾身)遍體鱗傷、(感到)自漸形穢、難言之隱(的苦衷)、忍俊不禁(地笑了)、(顯得)相形見絀、(好像)如芒在背、津津樂道(地說)、責無旁貸(的責任)、(生活)安居樂業(yè)、(寒舍)真是蓬篳生輝、(海內外)聞名遐邇、往事歷歷在目(地出現(xiàn)在眼前)、(令人難忘的)教訓刻骨銘心、(每天)都要日理萬機、(心里)一直耿耿于懷、(沒有想到)卻受到了不虞之譽、感激涕零(地流下眼淚)、 (一天天地)日臻完善等。
六、謙敬錯位
【考點解讀】有些成語是謙詞,只能用于己方(我方);有些成語是敬詞,只能用于對方(第二人稱),而不能用于己方(我方)或他方(第三人稱)。如果辨別不準,就會導致謙敬錯位。
【備考指導】常見的謙辭有:班門弄斧、笨鳥先飛、敝帚自珍、不情之請、不足掛齒、才疏學淺、狗尾續(xù)貂、姑妄言之、敬謝不敏、馬齒徒增、綿薄之力、忝列門墻、拋磚引玉、蓬蓽生輝、千慮一得、無功受祿、信筆涂鴉、洗耳恭聽、貽笑大方、一孔之見等。
常見的敬辭有:不恥下問、不吝賜教、大材小用、大駕光臨、當之無愧、鼎力相助、高抬貴手、門墻桃李、屈尊下顧、虛懷若谷、著作等身、卓爾不群等。
七、不合語法
【考點解讀】有些成語有其約定俗成的習慣用法,只能用于否定句或疑問句中,若把它們用在肯定句或陳述句中,則不合慣用句式,屬誤用;成語依據(jù)某種語法關系,往往有較固定的搭配方式,假如脫離這種搭配,則容易出錯,比如說修飾語與中心詞不搭配,動詞與賓語不搭配,有的本身就不能帶賓語等等。
【備考指導】要記準成語用法上的一些特殊要求:①有些成語只能用在否定句或疑問句中,譬如:等閑視之、等量齊觀、天高地厚、同日而語、青紅皂白、善罷甘休、萬應靈丹、望其項背、妄自菲薄、無時無刻、相提并論、一概而論、一蹴而就;使用這類成語時應在它們的前面加上“不可、不能、豈能”等表否定或疑問的詞語,此類成語數(shù)量不多,平時復習備考可注意搜集整理。②有些成語不能帶賓語,譬如:求全責備、漠不關心、司空見慣、津津樂道、夸夸其談、喜聞樂見。③有些成語只能作補語,譬如:不亦樂乎,不可開交。
望文生義、誤用褒貶、重復累贅、謙敬錯位和不合語法這五種成語的誤用類型沒有在今年的高考試題中出現(xiàn),但這并不意味著明年不會考。所以我們也要重視這五種誤用類型。
總之,復習備考時,考生要將成語的七大誤用類型爛熟于心。另外,為切實提高考生正確運用成語的能力,還應注意以下幾點:①高度重視積累;②確切把握意義;③細心辨析差異;④巧扣語境選用;⑤全方位掌握,成語在字音、字形乃至病句試題中也會考查,因此,對成語的掌握必須是全方位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