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良
對軍人來說,能被稱為鷹派,當(dāng)然是一種褒揚。但“鷹派”之謂,不是一種榮耀,而是一種責(zé)任。如果軍人都是一群無理性、沒頭腦的武夫莽漢,你還會有安全感嗎?
什么是鷹派?鷹派就是堅定的國家利益派。但堅定不等于無條件甚至沒來由的強硬。因為當(dāng)強硬有可能損害國家利益時,鷹派的立場是選擇理性,而不是堅持選擇強硬。
所以,鷹派的堅定和強硬,必須以國家利益為指歸。那些以為只有強硬才是捍衛(wèi)國家利益的不二法門的人,也許根本就不知國家利益為何物。離開了有利還是有損于國家利益這個標準,一切強硬都毫無意義。
那么,什么是國家利益?釣魚島、黃巖島、南海九段線,包括“薩德”部署,哪個不涉及中國的國家利益?不錯,這些都是國家利益,或者說都影響了我們的國家利益,但那些眼睛緊盯著這些可感可觸的國家利益的人,看上去個個都是滿血的愛國者,但既然愛國,你的眼睛為什么從來不去關(guān)注那些讓國人義憤填膺的事件背后,有只操縱這一切的手,而心甘情愿做這只手的牽線木偶?
我們很明顯地看到,釣魚島爭端、“薩德”部署,對手就是在一個接一個地挖坑,讓“血氣方剛”的中國人往里跳。而我們,就真的看不穿這些把戲,只想“英勇就義”式地壯烈一回去“愛我的國”嗎?
如果這就算“鷹派”,那我想告訴大家,我不是這種“鷹派”,我是理性派。當(dāng)前年某網(wǎng)站通過投票,選我為“中國鷹派第一人”時,我就說過,如果我是鷹,首先是因為我有鷹眼,其次因為我有鷹爪,而不是徒有一張鷹嘴。有人說,你連硬話、狠話都不敢說,算什么“鷹派”?我的回答是:硬話狠話誰不會說?如果說些廉價的硬話狠話就能讓那只看不見的手停止對“我的國”的遏止與扼制,那我會天天在網(wǎng)上帶領(lǐng)“鷹嘴”們喊口號。可是,大國博弈,大國角逐,大國較量,是喊口號就能嚇阻對手、制服對手、完勝對手的嗎?
還得靠拿出刀刀見血、見招拆招的辦法,才能讓對手招數(shù)失效。光喊口號,耍嘴皮子,能管用嗎?
如對付“薩德”,有人一上來就是“下半身思維”:什么“你老婆洗澡讓人偷窺”了,什么“人家偷窺完了就會破窗強奸你老婆”云云,然后得出的結(jié)論驚人地一致:摧毀它!這話聽上去夠強夠硬了吧,但你有權(quán)發(fā)動戰(zhàn)爭去摧毀部署在別國領(lǐng)土的武器裝備嗎?如果發(fā)生戰(zhàn)爭,我們最先要打掉的,是這只偷窺的眼睛,但不是發(fā)動一場戰(zhàn)爭去摧毀一只偷窺器!
那么,我們是不是在沒有發(fā)生戰(zhàn)爭之前,就只能任由人家偷窺、監(jiān)視我們?當(dāng)然不是。比抵制韓貨更有效的辦法,是讓“薩德”失效!比如,用一次專門針對對手部署的導(dǎo)彈試射,向?qū)κ中?,你部署這勞什子無效。事實上,我們已經(jīng)這樣做了,且效果更好。
對軍人來說,能被稱為鷹派,當(dāng)然是一種褒揚。但“鷹派”之謂,不是一種榮耀,而是一種責(zé)任。被冠以鷹派頭銜的人,該如何履行這一責(zé)任?目標是明確的,那就是國家利益第一。國家利益第一,就是要讓國家利益最大化。要做到這一點,只知道一味地與對手死磕、硬抗,就能達到目的嗎?如果真能這么簡單,那么所有的“愣頭青”“二桿子”都可以算得上是“鷹派”。但很可惜,實現(xiàn)國家利益最大化,需要的是精準計算,要充分掂量成本和收益。如果對抗能讓國家利益最大化,那就義無反顧地對抗;如果妥協(xié)才能達此目的,那就要毫不猶豫地妥協(xié)。
大國政治,不光是對抗,還有妥協(xié),還有交易。交易,要有足夠的籌碼,更要有足夠的智慧。不懂這些,就不配做鷹派。
所以,我想說,愛國沒錯,說硬話狠話也沒錯,但這對于正走在興盛之路上的中國,還遠遠不夠,眼下“我的國”需要血性,更需要理性。沒有血性,“我的國”將沒有崛起的動力和激情;沒有理性,“我的國”將迷失目標和路徑。只有當(dāng)血性充盈我們的心臟而理性注滿我們的大腦時,我們才會真正看到那一天的到來:“厲害了,我的國!”
(綜合摘編自《環(huán)球人物》《時代郵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