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翠霞
語文閱讀教學的核心,說到底就是幫助和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在農(nóng)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因為條件的限制等原因,在激活學生課外閱讀興趣方面需要語文教師下更多的功夫。接下來,筆者圍繞多元拓展激活農(nóng)村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目標,從立足教材、開展活動、家校合作等三個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立足教材,內(nèi)外銜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興趣推動下的學習效果最為明顯。筆者認為,農(nóng)村語文教師在開展學生課外閱讀教學實踐中,首先要立足教材,做好教材知識與課外內(nèi)容的有效銜接,調(diào)動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進而激活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
例如,教學《七律·長征》一課前,筆者指導學生從文本出發(fā),觀看一些與長征和紅軍特別是與本詩相關的文章,做到內(nèi)外銜接,激發(fā)起學生強烈的課外閱讀興趣。向學生提出問題:在這首詩中,有說到金沙水,有談到大渡橋,那么紅軍長征過程中在金沙水和大渡橋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值得毛主席如此描述呢?問題在學生中間激起了強烈的反響。短短的幾句詩已不能滿足學生對長征的好奇心。有了課前收集資料等拓展閱讀的過程,學生對長征有更多的了解,他們紛紛表示被長征中的故事感動,為紅軍在如此艱難困苦的環(huán)境中不屈不撓,最終取得長征的勝利而倍感振奮。
立足教材,將教材知識與課外拓展緊密結合起來,是激活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快速方法。它能有效激發(fā)起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助燃學生探求新知的動力,激活學生濃厚的課外閱讀興趣,從而推動學生向課外書籍發(fā)力。
二、開展活動,組織交流
當學生的閱讀興趣被充分調(diào)動起來的時候,保持學生的閱讀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此時,教師就可以開展豐富多樣的活動,組織學生進行交流。
例如,在教學《三顧茅廬》一文后,筆者給學生布置了這樣一個作業(yè):收集《三國演義》中充分展現(xiàn)諸葛亮神機妙算、足智多謀的故事,并在全班分享,談一談劉備為何三次才將諸葛亮請出山。在活動分享的刺激和推動下,學生們課下看書的熱情十分高漲。在隨后的課外知識分享交流課上,筆者將學生分成八個小組,大家先在組內(nèi)分享交流自己課下了解到的課外知識。有的學生分享了諸葛亮出山后首次指揮少量軍隊火燒博望坡大敗曹軍的故事,有的學生分享了諸葛亮江東舌戰(zhàn)群儒的精彩故事,有的學生談了諸葛亮草船借箭、大擺空城計的故事,等等。在小組討論交流后,筆者請每個小組選派一到兩名代表走上講臺,向全班同學分享交流自己小組收集到的關于諸葛亮的故事。臺上的學生講得特別認真,臺下大家聽得也特別認真。在故事分享交流之后,筆者又讓學生及時寫下閱讀和交流《三國演義》中有關諸葛亮的故事后的感想。有的學生表達了自己對諸葛亮的崇拜之情,有的學生表示自己要好好學習,努力做一個像諸葛亮一樣有智慧的人……就這樣,學生的課外閱讀熱情被充分調(diào)動了起來。
開展形式多樣的交流分享活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意識,同時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擴大自身閱讀量的平臺,從而促進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保持。
三、家校合作,親子共讀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營造一個氛圍濃厚的家庭閱讀環(huán)境,對培養(yǎng)孩子的的閱讀興趣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比如在家校合作中,親子共讀的方式不僅有助于營造一個書香四溢的家庭氛圍,同時也會促進父母與孩子之間建立良好的關系,創(chuàng)造和諧幸福的家庭。
例如,在教學《我讀書,我快樂:閱讀<西游記>》一課中,筆者運用親子共讀的方法教學,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當前,農(nóng)村有很多學生的父母外出打工,學生一般與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祖輩在孩子的教育特別是閱讀的教育上認識不足,認為教孩子學習是學校和老師的事,覺得課外書都是“閑書”,是學生在上學階段不應該看的,會對孩子學習有很大負面影響。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專門召開家長會,為他們講解課外閱讀的重要性以及親子閱讀對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作用。每天抽取一部分學生,前往他們家中具體指導學生的課外閱讀。和家長一起與學生進行一定時間的閱讀活動,幫助家長營造書香濃厚的家庭環(huán)境。在筆者的努力下,促成了家長與孩子每周親子共讀一小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學生的閱讀量和閱讀能力有了明顯的提升。實踐證明,只有家校緊密聯(lián)合在一起,才能擰成一股繩,步調(diào)一致,從而推動學生形成濃厚的課外閱讀興趣。
總之,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重在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增加學生的閱讀量。作為農(nóng)村小學語文教師,要立足教材做好內(nèi)外銜接,開展閱讀分享交流活動和親子共讀,激活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使學生養(yǎng)成熱愛閱讀、自主閱讀的良好習慣?!簦ㄗ髡邌挝唬航K省濱??h陳濤鎮(zhèn)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張淑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