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安徽昭關溫泉形成條件及地熱水化學特征分析

      2017-12-20 10:49:06,,,
      地下水 2017年5期
      關鍵詞:北西水化學白云巖

      ,,, ,

      (安徽省地質環(huán)境監(jiān)測總站,安徽 合肥 230001)

      安徽昭關溫泉形成條件及地熱水化學特征分析

      陳學鋒,丁海亮,李莉莉,湯皓,付文博

      (安徽省地質環(huán)境監(jiān)測總站,安徽 合肥 230001)

      昭關溫泉位于安徽省含山縣昭關鎮(zhèn),溫泉的溫度適宜,流量大。采用多種技術手段對昭關溫泉出露區(qū)進行勘查,結合地層構造、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地層溫度以及水文地質等方面對地熱形成條件及形成規(guī)律進行研究可知,推覆構造和斷裂構造對地熱具有控制作用,巖層受斷裂構造作用,裂隙發(fā)育、破碎,隱伏溶洞、溶蝕裂隙及溶孔發(fā)育強烈,形成了水力聯系的良好通道,這些均是形成昭關溫泉的重要地質基礎。溫泉由早期大氣降水補給,在埋藏于千米之下的熱儲中匯集、升溫,在水頭壓力作用下順斷裂出露地表,形成41℃的地熱水,水化學類型主要為SO4-Ca·Mg型。分析結果為在類似地區(qū)尋找地熱提供參考,促進地熱勘查工作。

      昭關溫泉;地熱水;形成條件;化學特征分析

      地熱能是一種綠色低碳、可循環(huán)利用的可再生能源,是一種現實可行且具有競爭力的清潔能源。加快開發(fā)利用地熱能不僅對調整能源結構、節(jié)能減排、改善環(huán)境具有重要意義[1]。我國利用地熱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開發(fā)利用方式有發(fā)電、供暖、醫(yī)療、洗浴、養(yǎng)殖等,隨著國家大力提倡因地制宜地開發(fā)和推廣使用地熱能,各地掀起尋找地熱的高潮,但尋找地熱的高風險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地熱的發(fā)展。

      昭關溫泉位于安徽省含山縣昭關鎮(zhèn),距含山縣城以北約10 km,春秋時“伍子胥過昭關,一夜愁白了頭”這一傳奇歷史故事就發(fā)生此地。溫泉出露區(qū)地面標高約15 m,地形東南高西北低,東南部為丘陵,南部、西部為淺丘狀平原,東北部為波狀平原,附近最高山為標高256.6 m的雙尖山,位于東偏北約5 km處。溫泉的溫度適宜,流量大,目前主要用于養(yǎng)殖熱帶魚,結合人文景觀、自然資源,對溫泉進行綜合開發(fā)利用的潛力巨大。本文利用勘查資料,從地層、構造、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地層溫度、水文地質等方面,對昭關溫泉的成因進行深入分析,總結地熱形成的一般規(guī)律,為在類似地區(qū)尋找地熱提供參考依據。

      1 區(qū)域地質條件

      1.1 區(qū)域地質構造

      昭關溫泉處于揚子準地臺下揚子臺坳的北部,屬沿江拱斷褶帶巢湖穹斷褶束(圖1)。北東向為其主體構造格架,并且發(fā)育推覆構造;北西向構造較為發(fā)育。推覆構造由兩個北東向展布的弧形擠壓斷褶帶(石楊—龍王尖斷褶帶和天鼓山—昭關斷褶帶)組成。

      溫泉出露于石楊-龍王尖復背斜的南端部分,為其傾沒端,發(fā)育有以震旦系~奧陶系所組成的大型倒轉褶皺及一系列疊瓦狀逆沖斷層,總體走向北東,發(fā)育北東向推覆斷層和斷層及北西向斷層。

      1.2 地層巖性

      昭關溫泉出露區(qū)位于揚子地層區(qū)下揚子地層分區(qū)巢湖地層小區(qū)[2],地熱所涉及地層巖性如下:

      震旦系燈影組主要分布在勘查區(qū)東北角一帶,呈北東向展布,厚度超過164 m,為淺灰或灰白色中厚層白云巖、微晶白云巖[3]。

      圖1 區(qū)域地質構造與地熱關系圖

      寒武系地層分布在勘查區(qū)東北部山區(qū),呈北東向展布。幕府山組厚47 m,厚層狀,主要為灰至深灰色鮞狀白云巖、灰黃色含泥質白云巖。炮臺山組厚31 m,為灰色白云巖、微晶白云巖、泥質白云巖、白云質泥巖。觀音臺組厚188 m,為灰至淺灰色中薄至中厚層白云巖、微晶白云巖。

      志留系地層主要分布在勘查區(qū)東南、西部一帶。高家邊組厚度大于310 m,為灰黑、灰黃、黃綠色頁巖、泥巖、粉砂巖、細砂巖、石英砂巖。墳頭組厚337 m,巖性為灰黃、灰綠、黃綠色泥巖、粉砂巖、細砂巖、長石石英砂巖、泥巖。

      白堊系浦口組于勘查區(qū)西南部的沿山前或山間坳陷分布,厚度大于58 m,中~厚層狀,巖性主要為紫紅色灰質礫巖,上細下粗。

      第四系地層分布于勘查區(qū)北部及南部山間,厚度一般10~20 m,山前及山間較薄。下蜀組分布于山前及山間,厚度2~13 m,巖性為淺棕黃色、淺棕褐色粉質粘土,山前地帶夾棱角狀碎石。蕪湖組沿昭關水庫上、下游溝谷兩側發(fā)育,厚度5~13 m,局部揭露最大厚度為21.75 m,巖性為灰、灰黑色粉質粘土。

      2 水文地質特征

      出露區(qū)的地下水類型有松散巖類孔隙水、碳酸鹽巖類裂隙巖溶水和碎屑巖類裂隙水三類。

      松散巖類孔隙水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和東南部。含水層由全新統(tǒng)蕪湖組和上更新統(tǒng)下蜀組組成,厚0.5~20 m。多為潛水,山間及山前為半承壓水。水化學類型主要為HCO3·Cl-Ca·Mg,溶解性總固體<1.0 g/L。富水性較差~極差。

      碳酸鹽巖類裂隙巖溶水多以裸露形式展現,近山前局部隱伏于松散層下,主要分布于背、向斜核部。隱伏型裂隙巖溶水的水化學類型多為HCO3-Ca、地熱水為SO4-Ca·Mg型,溶解性總固體0.5~1.0 g/L,地熱水2.0 g/L左右,單井涌水量一般>500 m3/d,富水程度為中等~豐富。裸露型的富水程度為貧乏~中等。

      碎屑巖類裂隙水分布于低山丘陵區(qū)中部。水化學類型為HCO3-Ca、HCO3-Na·Ca、HCO3·Cl-Ca·Na型,溶解性總固體1.0 g/L左右,單井涌水量一般為10~100 m3/d,白堊系上統(tǒng)單井涌水量<10 m3/d,富水程度為貧乏~極貧乏。構造裂隙發(fā)育部位的地下水水化學類型為HCO3-Ca型,單井涌水量為181.4 m3/d,富水性中等。

      震旦系上統(tǒng)~奧陶系下統(tǒng)以白云巖為主,在斷層帶兩側的白云巖,巖層上部電阻率高,巖石較完整,裂隙及巖溶發(fā)育微弱,單井流量100~500 m3/d,泉流量10 L/s,富水程度為貧乏~中等。第四系較薄,一般厚0~20 m,山麓及低洼處較厚,沿斷層破碎帶分布較厚,主要為粘性土,夾薄層砂透鏡體,第四系的含水性和滲透性較差,單井涌水量一般<10 m3/d,富水程度極貧乏。

      3 水化學特征

      地熱流體化學成分與周邊地下水有著顯著的區(qū)別,溶解性總固體比冷地下水高3~5倍,標量元素含量很高(如SO42-、可溶性SiO2、F-、放射性Rn等)。前已述及,冷地下水水化學類型為HCO3·Cl-Ca·Na、HCO3-Ca·Na型,少數為SO4·HCO3-Ca·Mg型,溶解性總固體小于1.0 g/L;地熱流體化學類型均為SO4-Ca·Mg型,以硫酸鹽為主(SO42-含量為668.90~1 582.00 mg/L),溶解性總固體較高(1.8~2.56 g/L)。地熱流體顯著特點是總硬度、溶解性總固體較大,而總堿度較小,屬微咸水。

      4 地球物理特征

      地熱的形成要具備有利的地層巖性、地質構造環(huán)境及較為獨立完整的地下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其所形成的地球物理場也具有特殊性。

      地層、構造的判別主要根據電阻率的空間分布及其數值大小和形態(tài)變化等特征,如電阻率等值線的密集帶(梯級帶)、低阻帶及等值線的扭曲、不連續(xù)等。一般情況下,電阻率等值線的密集帶(梯級帶)往往是線性構造的反映或不同電性的分界線。電阻率的野外數據采集采用加拿大鳳凰公司生產的V8電法勘探儀器,數據處理使用的是該公司的專業(yè)軟件。

      圖2上可見3125點附近傾向北西的電阻率梯級帶為F1斷層的反映,3325點附近傾向南東的低阻帶為F2斷層的反映,4725點附近傾向北西的低阻帶為F4斷層的反映,4225點附近近直立的電阻率梯級帶為F3斷層的反映,4775點附近向北西陡傾的相對低阻是F5斷層的反映。

      圖2 CSAMT電阻率及其解譯成果剖面圖

      圖3 3 m淺層地溫等值線平面圖

      在1025點~3125點之間上部低阻體與白堊系砂巖、粉砂巖、第四系粘土相對應,其下部的高阻體為志留紀~三疊紀地層的反映;3125點~4225點之間的高阻體為寒武、奧陶紀灰?guī)r的反映,其下部-800~1 500 m之間的低阻體可能為熱儲,頂部低阻體為第四系松散層,厚0~20 m;4225點~4725點之間為鍥形低阻體主要為志留系的反映;4625點~5825點之間上部主要是二疊系、三疊系的反映;5825點~6075點之間上部主要是寒武系、奧陶系的反映,其下部為震旦紀地層的反映。

      淺層地溫在鉆孔中測量,鉆孔采用口徑為45 mm的PVC管進行護壁,孔底的PVC管頭用60目濾網包好,測量時采用WMY-01型電子溫度傳感器,讀數精度為0.1℃,分別在1、3、5、7、9 m的深度進行往返觀測。

      淺層地溫異常呈北北東向分布于查莊~花莊一帶(圖3),寬約250 m,長約800 m,該異常由二個次級異常組成?;ㄇf異常:位于花莊西,近園型,直徑約180 m,地溫最大值為23℃;漁場異常:位于魚塘的東南部,長約500 m,呈北北東向展布,地溫最大值為26℃,在魚塘的東南角局部異常呈北西向展布,其外圍地溫等值線分別向北西、南東凸出,顯示出在北東向異常上疊加了北西向異常。

      地溫異常一般為地下熱水沿斷裂出露地表或滲透到地下淺部所致。在魚塘的東南角局部異常呈北西向展布,推測與北西向斷裂有關,由于該處為斷裂的交匯處,巖石破碎,導水性好,因此該處的地溫異常最大(圖4)。

      圖4 淺層地溫剖面圖

      圖5 地熱流體δD和δ18O偏差值與全國及全球現代大氣降水線的關系圖

      5 形成條件分析

      地熱的形成要從斷裂構造、地層巖性、地下水循環(huán)因素及物探異常等方面進行分析推斷。

      昭關溫泉與湯泉、香泉、半湯溫泉均位于同一構造帶上,均出露于構造交匯處。CSAMT電阻率高阻體往往是灰?guī)r的反映,低阻體為第四系或斷裂破碎帶的反映,其解譯成果與勘查區(qū)構造相吻合,淺層地溫等值線分別向北西、南東凸出,進一步驗證了北北東向和北西構造在此交匯,充分說明了溫泉的形成與斷裂構造存在著緊密的聯系。

      地熱井非穩(wěn)定流降壓試驗[4]期間,各地熱井的水位變化保持同步,下伏震旦系上統(tǒng)~奧陶系下統(tǒng)裂隙巖溶冷水和第四系松散巖類孔隙冷水的水位、水溫、水質基本無變化,說明天然狀態(tài)下冷水系統(tǒng)與地熱水系統(tǒng)的水力聯系差。

      溫泉水中的同位素是地球化學綜合反映的重要指標,是地熱成因分析的重要依據。對地熱流體、地表水和雨水分別采取了樣品測定氫氧穩(wěn)定同位素和14C。地熱流體中δD和δ18O的值稍微偏離全球大氣降水線(圖5),多在全國大氣降水線附近,反映出地熱流體主要來源于大氣降水。地熱流體中3H和14C的測試結果又表明它的形成歷史較為久遠。同時溫泉與冷水的水化學成份也存在較大差異,都說明地熱水與冷水來自完全不同水力系統(tǒng)。

      綜合以上幾個方面的成果,昭關溫泉應來源于早期的大氣降水,在斷裂構造的溝通作用下,沿構造破碎帶逐步循環(huán)到地殼深部[5],在運移過程中吸收圍巖的熱量,與其發(fā)生化學反應,并在昭關斷裂深部交匯處匯集儲存,形成中低溫地熱水。在水頭壓力作用下,熱儲中的熱水沿由斷裂形成的通道上升到地表,形成昭關溫泉(圖6)。

      圖6 昭關溫泉形成模式圖

      6 結語

      (1)推覆構造、斷裂構造對地熱具有控制作用,這是形成昭關溫泉的重要地質基礎。

      (2)巖層受斷裂構造作用,裂隙發(fā)育、破碎,隱伏溶洞、溶蝕裂隙及溶孔發(fā)育強烈,形成了水力聯系良好的通道。

      (3)溫泉由早期大氣降水補給,在埋藏于千米之下的熱儲中匯集、升溫,在水頭壓力作用下順斷裂出露地表,形成41℃的地熱水,水化學類型為SO4-Ca·Mg型。

      (4)熱儲呈帶狀,受構造斷裂控制,地熱田規(guī)模較小,地面有溫泉出露[6],屬Ⅱ-2型中低溫地熱田。

      (5)不同于層狀地熱,構造型地熱的形成條件更加復雜,僅在所有條件都具備的特定地區(qū)才能形成獨具特色的地熱,從而決定了此類地熱資源的珍貴性,要做好相關保護與開發(fā)利用工作[7]。

      [1]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能源局,國土資源部.地熱能開發(fā)利用“十三五”規(guī)劃.2017.

      [2]安徽省地質礦產局.安徽省區(qū)域地質志.1987.

      [3]安徽省地質環(huán)境監(jiān)測總站.安徽省含山縣昭關地熱資源可行性勘查報告.2016.

      [4]張高鋒,穆建軍,李曉輝,等.基于抽水試驗的地熱儲層水文地質特征研究[J]地下水.2009.

      [5]汪集陽,熊亮萍,龐忠和.中低溫對流型地熱系統(tǒng)[M].科學出版社.1993年.

      [6]地熱資源地質勘查規(guī)范 GBT 11615-2010.2011.

      [7]汪集旸,馬偉斌,龔宇烈,等.地熱利用技術[M].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4.

      P314.1

      B

      1004-1184(2017)05-0051-03

      2017-05-18

      陳學鋒(1976-),男,安徽太湖人,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水工環(huán)、地熱地質基礎研究工作。

      猜你喜歡
      北西水化學白云巖
      幸福湖泉域地下水水化學特征及其演化機制
      人民黃河(2025年1期)2025-01-16 00:00:00
      白云巖筑壩的難點和措施
      秦皇島北部地表水和地下水水化學特征及水質評價
      銀額盆地哈日凹陷白云巖儲層研究
      渤中X油田沙一段生物碎屑白云巖井場識別方法
      錄井工程(2017年4期)2017-03-16 06:10:28
      “北西”系列愛情類型片的創(chuàng)新方式和本土化價值實現
      電影新作(2016年4期)2016-11-20 08:46:54
      過夜
      《北西2》瞄準華語愛情片新紀錄
      電影(2016年4期)2016-06-02 03:17:13
      衡水市新近系館陶組地熱水水化學特征與分布規(guī)律研究
      河北地質(2016年1期)2016-03-20 13:51:57
      筠連煤層氣井產出水化學特征及意義
      中國煤層氣(2015年5期)2015-08-22 03:26:32
      凤山县| 和静县| 读书| 名山县| 合川市| 旺苍县| 双流县| 齐齐哈尔市| 崇信县| 乌拉特后旗| 石泉县| 贵港市| 南召县| 阳高县| 海丰县| 宁南县| 峡江县| 上犹县| 松潘县| 陈巴尔虎旗| 清徐县| 沙河市| 廊坊市| 全椒县| 酉阳| 衡南县| 德钦县| 民和| 西林县| 微山县| 正蓝旗| 津市市| 礼泉县| 明溪县| 新河县| 南宫市| 永兴县| 商城县| 柳州市| 琼中| 茌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