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亦川
校乒乓球隊在全市小學(xué)生運動會上獲得了團體冠軍。學(xué)校舉行了慶功表彰會。兩位小記者描寫了小運動員入場時的同一個情景。
一個寫道:“當小運動員們登上領(lǐng)獎臺時,全校同學(xué)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一個寫道:“在全校同學(xué)熱烈的掌聲中,小運動員們登上了領(lǐng)獎臺。”
兩句話看起來說的是一回事,實際上兩人的注意點是不一樣的。假如兩位小記者是舉著攝像機拍攝的話,那么,前一位小記者的攝像頭是對著“全校同學(xué)”的,在說“全校同學(xué)”在做什么;后一位小記者的攝像頭是對著“小運動員們”的,在說“小運動員們”在做什么。鏡頭對著的中心是不一樣的。
那么,鏡頭應(yīng)該對準誰呢?這是學(xué)校為小運動員們舉行的慶功表彰會,那么小運動員們就是這場慶典的中心人物,“全校同學(xué)”的掌聲就是會場的環(huán)境氣氛。這個氣氛當然重要,但是不能喧賓奪主吧?
魯迅給我們做出了很好的榜樣。他的一個學(xué)生被反動軍警槍殺了。他在懷念和這個學(xué)生初相識時,有這樣兩個句子可供選擇:
1.我第一次見到她的姓名,是在……的時候。
2.她的姓名第一次為我所見,是在……的時候。
一般人很容易就用上第一個句子了。這樣“我”就成了敘述的中心;而文章是紀念“她”的,顯然鏡頭對錯了。魯迅用的是第二句,就把我們的注意力引向了“她”。
由此可見,我們在敘述的時候,一定要明確陳述的對象,就是選準鏡頭對準的中心;再圍繞中心來安排其他內(nèi)容。一個句子要這樣寫,全篇文章更應(yīng)該這樣來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