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曉溪
大型高精度無縫軌道焊接技術研究
索曉溪
對于材質(zhì)為42CrMo大型高精度無縫軌道焊接時,采用焊接改性層、填充層、堆焊層的焊接結構形式,通過預熱、反變形、控制溫度和焊后熱處理等措施,可有效的確保焊縫質(zhì)量,避免出現(xiàn)焊接裂紋,也可以有效的消除焊接應力,確保整個軌道的平面度,滿足大型射電望遠鏡方位軌道的連續(xù)、高精度、高強度、高耐磨性的設計要求。
隨著我國深空探測事業(yè)的日益發(fā)展,大型射電望遠鏡的需求也日益增大,射電望遠鏡的精度越來越高,口徑越來越大,如何實現(xiàn)方位軌道的連續(xù)、高精度、高強度是急待突破的一個技術難點。
目前大型輪軌式天線方位軌道有分段拼接軌道和整體軌道兩種形式。雖然分段拼接軌道具有加工、安裝工藝相對容易,造價低的優(yōu)勢,但在拼接處接觸應力大,變形大,整體剛性差等弊端。隨著天線口徑的增大,使用性能要求的增加,近年來國內(nèi)外建造的輪軌式天線大多采用了方位軌道整體焊接技術。大型天線方位軌道要求具有高強度、高耐磨性要求,材料選擇為中碳合金鋼,其焊接性能差。另外由于承受載荷大,軌道設計尺寸大,導致焊接焊縫尺寸大,所以在方位軌道整體焊接后極易產(chǎn)生較大變形,也容易出行焊接裂紋等問題。
針對大型整體焊接軌道的特點,我們在焊接變形控制、焊接熱能控制、焊接應力釋放等方面深入研究分析,通過焊接試驗及對試驗件的檢驗測試,獲取可靠可行的軌道整體焊接技術。
對于大型輪軌式天線的方位軌道的材料來說,它必須具有高強度、高耐磨性和良好的機械性能,才能滿足設計要求。為了滿足性能要求,軌道采用的材料是42CrMo,它具有高的強度,表面感應淬火后具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淬透性好使得軌道整體具有良好的機械性能,但同時它是一種具有淬硬傾向比較明顯、冷裂紋傾向比較嚴重、相對比較難焊接的材料。所以為保證質(zhì)量,焊接方法就尤為重要。
考慮到42CrMo材料焊接裂紋傾向嚴重,直接在焊縫中焊接具有高強度的材料會容易出現(xiàn)焊接裂紋,所以采用在焊縫上先堆焊層低碳合金鋼材料的改性層,然后在堆焊高強度的填充層,然后在表面堆焊高硬度的堆焊層,增加耐磨性。
3.1 焊接方式
采用手工電弧焊,焊條直徑為3.2mm,焊接電源為直流反接,多層多道焊接。
3.2 溫度控制
由于42CrMo材料焊接難度大,所以焊接溫度的選擇和焊接溫度的控制是核心問題。焊接溫度包括:預熱溫度、層間溫度和焊后熱處理溫度。
預熱溫度
預熱方式。采用厚板焊接中慣用的履帶式電加熱器預熱,再加上石棉布封閉覆蓋的預熱方法。
預熱溫度。預熱溫度的確定,主要與焊縫金屬中的擴散氫含量、坡口形式、母材化學成分、焊接構件的拘束度大小等因素有關,對預熱溫度公式計算僅作參考,在實際焊接過程中,需要一些工藝試驗及修正,使預熱溫度和層間溫度不低于計算值。
層間溫度控制
采用多層焊接方式,雖然在焊接過程中次層可對前層有消氫作用,能改善淺層焊縫及熱影響區(qū)的淬硬組織,但由于焊接環(huán)境不能嚴格控制層間溫度,會造成氫量的逐層積累,導致延遲裂紋的傾向更大。為了滿足不產(chǎn)生裂紋的施工條件,在整個施焊過程中,用履帶式加熱器進行保溫,用溫度計監(jiān)測層間溫度,使層間溫度控制在240~260℃范圍內(nèi)。
焊后熱處理溫度
焊后及時進行熱處理可以減少或消除焊接殘余應力,改善焊層的顯微組織,并可加速焊縫中的氫向外擴散。焊后熱處理對42CrMo的熱影響區(qū)和焊縫組織還具有韌化結果。為了使焊縫金屬中的氫加速擴散逸出,降低焊縫和熱影響區(qū)的含氫量,工件應在焊后立即進行消氫處理。采用較高溫度的去應力處理,可使焊層和熱影響區(qū)的氫含量和內(nèi)應力降至很低的水平,從而避免出現(xiàn)延時裂紋。根據(jù)42CrMo調(diào)質(zhì)回火溫度,選擇焊后熱處理溫度為380~420℃,加熱保溫還是采用履帶式加熱器和石棉布保溫。
4.1 焊前準備
為了焊接質(zhì)量高,焊接前應該做好如下準備:焊前必須清除地軌焊縫100mm處的油污、鐵銹、水等雜質(zhì);把地軌放置在焊接工裝上,調(diào)整水平;準備好履帶式加熱器和石棉布;焊條在使用前按說明進行300℃烘干,保溫1小時以上;準備好焊機和焊接保護工具。
4.2 焊接過程
改性層的焊接。按前面所提的焊接方法,并采用履帶式加熱器加熱保溫,以保證層間溫度,焊接低合金鋼材料,對焊縫坡口表面進行改性焊接。
填充層的焊接。填充層采用中碳合金鋼焊條對焊縫進行填充,盡量不要擺動焊條,在不產(chǎn)生裂紋情況下每個焊縫盡量薄,不大于3mm,且引弧位置錯開,收弧是填充弧坑。在焊接過程中,對每層焊道進行清渣并檢查,對已產(chǎn)生的氣孔、裂紋等缺陷須徹底清除后,再進行焊接,為減小焊接應力與變形,對每層道都進行錘擊。
堆焊層的焊接。堆焊層焊接的焊條為高硬度、高強度,在焊接過程中要嚴格控制層間溫度,對已產(chǎn)生的氣孔、裂紋等缺陷須徹底清除后,在表面與母材連接的地方要注意焊接角度,避免咬邊現(xiàn)象。
4.3 焊后熱處理
整個工件焊接完畢后,立即用石棉布纏緊焊縫周圍,加熱帶全部加熱,并在焊縫與加熱帶之間用厚度為4mm厚的銅板隔開,加熱至250~350℃,保溫8小時以上,并在包裹嚴密的情況下緩冷。
4.4 焊縫打磨
熱處理完成后要對焊縫打磨,用可移動式磨床對焊縫進行打磨,保證焊接部位的軌道平面度。
變形過程的監(jiān)控。在整個焊件過程中,由于焊接熱量集中及母材厚度大,焊縫深度深等原因,焊件將發(fā)生較大變形,為監(jiān)控變形量,在每個軌道表面八個位置做標識,用水準儀實施監(jiān)測。
變形調(diào)整與控制。采用支撐千斤頂和工裝上方壓的方法和反變形相結合,調(diào)整變形。焊前反變形預留1mm高差的變形量。最終變形量調(diào)整在0.50mm以內(nèi)。
為了保證軌道的整體水平度在0.5mm以內(nèi),應該減少和控制焊接應力,在焊接過程中采用下面的措施來減小焊接應力:用錘頭圓角為1~1.5mm的風鏟逐層錘擊焊道表面;在焊件破口根部加工12mm的應力釋放孔;焊接結束后熱處理。
經(jīng)過多次的焊接實驗,結果表明,地軌母材采用42CrMo時,采用焊接改性層、填充層、堆焊層的焊接結構形式,通過預熱、反變形、控制溫度和焊后熱處理等措施,可有效的確保焊縫質(zhì)量,避免出現(xiàn)焊接裂紋,也可以有效地消除焊接應力,確保整個軌道的平面度,滿足大型射電望遠鏡方位軌道的連續(xù)、高精度、高強度、高耐磨性的設計要求。
(作者單位: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十九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