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棉所50在鄂東棉區(qū)的適宜播期和種植密度探究

      2017-12-25 19:51:08閆振華趙樹琪張華崇
      湖北農業(yè)科學 2017年22期
      關鍵詞:鄂東中棉棉區(qū)

      閆振華+趙樹琪+張華崇

      摘要:為了確定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品種中棉所50在鄂東棉區(qū)的適宜播期和種植密度,分別設置6個播期和6個密度進行試驗。結果表明,不同播期和種植密度對短季棉中棉所50農藝性狀和產量性狀均有不同程度的影響。為確保獲得較高水平的產量,應在6月上旬之前完成播種,適宜種植密度為7.50萬~9.00萬株/hm2,最適種植密度為8.25萬株/hm2,當播期為5月25日,種植密度為8.25萬株/hm2時,其皮棉產量最高為1 445.29 kg/hm2。

      關鍵詞: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短季棉;中棉所50;播期;種植密度;鄂東棉區(qū)

      中圖分類號:S5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7)22-4230-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22.005

      Abstract: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suitable sowing date and planting density of short season cotton varieties in Hubei province,CCRI 50 was used as material in an experiment with six sowing dates and six planting densiti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ifferent sowing date and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y had different influence on the agronomic and economic traits of CCRI 50. To ensure a high level of production,CCRI 50 should be sown before the first ten days of June. The suitable planting density of CCRI 50 was between 75 000 plants/hm2 and 90 000 plants/hm2,and the best planting density was 82 500 plants/hm2. When sown on 25 May with a planting density of 82 500 plants/hm2,it gave the highest lint yield of 1 445.29 kg/hm2.

      Key words: cotton(Gossypium hirsutum L.); short-season cotton; CCRI 50; sowing date; planting density; east Hubei cotton region

      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是中國重要的經濟作物,但是近年來由于棉花的生育周期較長,雜交棉制種成本較高,費時費工、不適合機械化生產等缺點日益突出,植棉效益大幅降低,造成長江流域植棉面積不斷減少[1,2]。而短季棉由于其生育時期相對較短,適合麥后(油后)直播或移栽,適合機械化播種,減少用工,提高植棉效益,而在長江流域得到廣泛的推廣應用[3,4]。

      中棉所50是由中國農業(yè)科學院棉花研究所選育的,適合黃河流域播種的高產優(yōu)質的早熟短季棉品種[5],作者選擇中棉所50進行引種試種,在鄂東棉區(qū)探究不同播期和不同密度對其農藝性狀、產量性狀及纖維品質的影響,從而確定中棉所50在鄂東棉區(qū)適宜的播種日期和種植密度,為在鄂東棉區(qū)大面積推廣中棉所50提供參考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品種

      供試品種為中棉所50,由中國農業(yè)科學院棉花研究所選育和提供。

      1.2 試驗設計與管理

      1.2.1 試驗地概況 試驗于2016年在黃岡市現代農業(yè)科技示范園進行。試驗地前茬為小麥,2016年5月20日小麥收獲。試驗地土壤為沖積潮土,地勢平坦、地力均勻、排灌方便。土壤肥力中等,2016年檢測結果顯示,土壤含有機質8.37 g/kg,速效氮143.18 mg/kg,速效磷24.5 mg/kg,速效鉀87.5 mg/kg。

      1.2.2 試驗設計 采用二因素隨機區(qū)組設計,3次重復,A因素為播種期,設A1(5月25日)、A2(5月30日)、A3(6月4日)、A4(6月9日)、A5(6月14日)、A6(6月19日)共6個水平;B因素為種植密度,設B1(6.75萬株/hm2)、B2(7.50萬株/hm2)、B3(8.25萬株/hm2)、B4(9.00萬株/hm2)、B5(9.75萬株/hm2)、B6(10.50萬株/hm2)共6個水平,共36個處理。小區(qū)面積13.3 m2,行距0.9 m,3行區(qū)。試驗播種采用直播方式,3~5葉期間,根據設計密度定苗。試驗其他栽培管理措施按一般高產栽培要求進行。

      1.3 調查與統(tǒng)計

      試驗觀察苗情長勢長相、9月15日調查單株成鈴、株高和果枝數等,吐絮盛期每小區(qū)采收正常吐絮50鈴的子棉進行考種,并取其皮棉樣品寄送到中棉所農業(yè)部棉花品質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進行纖維品質檢測。每小區(qū)子棉充分混合后稱1 kg考察衣分,試驗按小區(qū)實收考察產量。

      試驗數據利用DPS數據處理系統(tǒng)及Excel工作表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播期和種植密度對中棉所50農藝性狀的影響

      從表1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播期條件下,株高和單株果枝數隨播期的延后先上升后下降,A2和A3播種的株高與A5和A6播種的差異顯著,單株果枝數在不同播期間差異顯著,單株結鈴數、鈴重、衣分和生育期隨播期的延后呈下降趨勢,A1、A2和A3播種的衣分與A4、A5和A6播種的差異顯著,生育期在不同播期間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在不同的密度條件下,各處理間株高和生育期的差異不明顯,單株果枝數則隨密度的增加先增大后下降,當密度為B3時單株果枝數達到最大,單株結鈴數和鈴重隨密度的增加呈下降趨勢,而衣分則變化趨勢不明顯。endprint

      2.2 不同播期和種植密度對中棉所50產量的影響

      對中棉所50不同播期處理的產量進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較(LSD法檢驗),結果(表2和圖1)顯示,產量隨播期的推遲呈逐漸減少的趨勢。最高產量為A1處理,為1 329.75 kg/hm2,最低產量為A5處理,產量為975.80 kg/hm2,最高與最低產量極差為353.95 kg/hm2。其中A2與A3處理的產量差異不顯著,A5與A6處理差異不顯著,A1、A2和A3處理與A4、A5和A6處理的產量差異達極顯著水平。說明在試驗播期適當的范圍內播種,A1處理(5月25日)至A3處理(6月4日),中棉所50的產量差異不大,但是隨著播期的推遲,產量下降明顯,因此為確保獲得較高水平的產量,應該在6月上旬之前完成播種。

      對種植密度各處理的產量進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較,結果(表2和圖1)顯示,產量隨密度的增加呈現先增加后減少的趨勢,最高產量為B3處理,即種植密度為8.25萬株/hm2,產量為1 240.92 kg/hm2;最低產量為B1處理,即種植密度為6.75萬株/hm2,產量為1 106.05 kg/hm2;最高與最低產量極差為134.87 kg/hm2。不同種植密度處理的產量存在較為顯著的差異,B3與B2、B2和B4處理之間略有差異,但沒達到顯著水平,而B2和B3處理與B1、B5和B6處理的產量達到極顯著水平。說明中棉所50的適宜種植密度為B2處理(7.50萬株/hm2)至B4處理(9.00萬株/hm2),最適種植密度為8.25萬株/hm2,密度過低或者過高都會導致產量下降明顯。

      2.3 不同播期和種植密度處理組合對中棉所50皮棉產量的影響

      不同播期和種植密度處理組合的中棉所50皮棉產量如表3和圖2所示。由表3和圖2可知,播期和種植密度對中棉所50的產量影響較大,其中不同播期間產量變異系數依次為5.25%、6.16%、7.51%、1.84%、5.41%和3.73%,不同種植密度間產量變異系數為14.16%、14.62%、14.58%、14.13%、12.40%和10.77%。隨著播期的延遲,各處理產量的變化呈下降趨勢。在同一播種期內,產量隨密度的增大呈現先升后降的趨勢。最高產量為A1B3處理,即播種期為5月25日,密度為8.25萬株/hm2,產量為1 445.29 kg/hm2;最低產量為A5B1處理,即播期為6月14日,密度為6.75萬株/hm2,產量為879.99 kg/hm2;最高與最低產量極差為565.30 kg/hm2。

      將各處理、各重復的小區(qū)產量進行方差分析(表4),結果表明不同播期處理間中棉所50產量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F=23.254,df=5,p=0.000 0);不同種植密度處理間中棉所50的產量差異顯著(F=2.646,df=5,p=0.042 6);說明播期對中棉所50產量的影響作用大于種植密度;播期與種植密度間的互作對中棉所50產量的影響不顯著(F=0.276,df=25,p=0.999 2)。

      2.4 不同播期和種植密度對中棉所50纖維品質的影響

      從表5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播期條件下,各處理間的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和斷裂比強度則隨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趨勢,當種植密度為A4時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和斷裂比強度達到最大,分別為31.0 mm和31.2 cN/tex;整齊度指數的變化趨勢則不明顯,而馬克隆值則隨密度的增加呈下降趨勢;各處理間纖維的伸長率沒有發(fā)生變化。

      在不同的種植密度條件下,各處理間的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和整齊度指數變化趨勢不明顯,而斷裂比強度則隨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趨勢,當種植密度為B3時斷裂比強度達到最大,為31.3 cN/tex,馬克隆值則隨密度的增加呈下降趨勢;各處理間纖維的伸長率幾乎沒變化,說明種植密度對纖維伸長率的變化可以忽略。

      3 小結與討論

      通過以上綜合研究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不同播期和種植密度的變化對中棉所50的生長發(fā)育進程會產生比較明顯的影響。播種日期越早,其株高、單株果枝數、單株結鈴數、鈴重、衣分和生育期均較高、較大,而隨著播期的延后,這些性狀均呈現下降趨勢,尤其在6月9日之后,下降較為明顯;在不同種植密度條件下,其株高、生育期和衣分各自間差異不明顯,單株果枝數則隨密度的增加先增大后下降,當密度為B3時單株果枝數達到最大,單株結鈴數和鈴重隨密度的增加呈下降趨勢。

      中棉所50在鄂東棉區(qū)種植具有一定的播期彈性和種植密度彈性。為確保獲得較高水平的產量,應該在6月上旬前完成播種,因為自6月4日往后,隨著播期的推遲,中棉所50的皮棉產量下降明顯;中棉所50的適宜種植密度7.50萬株/hm2至9.00萬株/hm2,最適種植密度為8.25萬株/hm2,密度過低或者過高都會導致產量下降明顯。

      本研究以播種期為5月25日,密度為8.25萬株/hm2,棉花皮棉產量最高為1 445.29 kg/hm2,這與中棉所50的栽培技術標準以及以往的研究結果大致相符合[5-9],說明該套標準在鄂東棉區(qū)同樣適合。

      研究還發(fā)現,中棉所50在鄂東棉區(qū)種植,各處理其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均大于30 mm,斷裂比強度同樣大于30 cN/tex,馬克隆值均小于4.9;同時具有高產穩(wěn)產、株型緊湊、耐密植、單株結鈴比較集中且吐絮暢的特性,說明中棉所50適合在鄂東地區(qū)引種,適合作為機采棉推廣[10]。中棉所50這些生理特性以及纖維品質特性,適合作為種質資源,與其他優(yōu)質種質資源配組,選育高產優(yōu)質、適合機械化的棉花新品種[11],對推動鄂東棉區(qū)乃至長江流域棉區(qū)發(fā)展機采棉和農業(yè)機械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劉亞平,楊兆光,肖遠龍,等.鄱陽湖棉區(qū)種植密度對早熟棉中棉所58的影響[J].棉花科學,2016,38(6):28-33.

      [2] 陳 宜,楊 磊,魯速明,等.贛北棉區(qū)油后直播早熟棉實踐與應用前景分析[J].棉花科學,2016,38(4):8-14.

      [3] 喻樹迅.我國棉花科技現狀及發(fā)展趨勢[J].中國棉花,2004,31(9):2-6.

      [4] 張麗娟,夏紹南,余煉中,等.中棉所50在贛北丘陵棉區(qū)最佳播期探討[J].棉花科學,2015,37(5):19-22.

      [5] 喻樹迅,范術麗,黃禎茂,等.中棉所50品種特性及栽培技術要點[J].中國棉花,2005,32(10):25-26.

      [6] 梁紅艷,趙世春,成 言,等.湖北棉區(qū)短季棉的適宜播期、密度研究[J].中國種業(yè),2015(7):35-37.

      [7] 崔愛花,夏紹南,李永旗,等.鄱陽湖棉區(qū)棉花適于機械化采收的密度研究[J].棉花科學,2015,37(5):23-26.

      [8] 馮邦杰,潘志金,馬慧慧,等.種植密度對中棉所50農藝及產量性狀的影響[J].園藝與種苗,2014(1):52-53.

      [9] 王海洋,陳建平,王永慧,等.不同種植密度和施氮量對短季棉生長發(fā)育及產量的影響[J].江西農業(yè)學報,2013(8):22-24.

      [10] 黃曉莉,李 蔚,伊 黎,等.鄂東南棉區(qū)棉花麥后直播栽培的關鍵技術[J].棉花科學,2016,38(1):52-54.

      [11] 李 蔚,戴寶生,盧華平,等.麥后直播棉產量構成因素分析及高產栽培技術探究[J].湖北農業(yè)科學,2013,52(24):5984-5986.endprint

      猜你喜歡
      鄂東中棉棉區(qū)
      鄂東南北山
      鄂東地區(qū)一次系統(tǒng)性暴雨成因分析及數值檢驗
      鄂東現代民宿標準間效果圖
      現代出版(2021年1期)2021-01-27 07:01:14
      新疆南疆不同棉花品種的生長特征及其品質分析
      4個中棉所系列棉花品種在九江地區(qū)的比較試驗
      美國農業(yè)部公布各產區(qū)2018年度棉花產量情況
      中國棉花(2019年1期)2019-01-04 09:30:23
      高溫脅迫對中棉所63及其親本葉綠素熒光參數的影響
      中國棉花(2018年3期)2018-04-09 03:42:45
      略論民國時期河南美棉的引種與推廣
      鄂東謠(三首)
      洞庭湖棉區(qū)油茬棉花直播一播全苗技術
      作物研究(2014年6期)2014-03-01 03:39:12
      邵武市| 宁城县| 抚顺县| 化州市| 巴马| 新泰市| 南投县| 无锡市| 桐梓县| 辽宁省| 中超| 龙山县| 旌德县| 勐海县| 阿荣旗| 襄垣县| 双峰县| 昆明市| 磐安县| 虞城县| 大庆市| 涞源县| 通海县| 云阳县| 扎兰屯市| 闻喜县| 蒙自县| 崇义县| 尤溪县| 宁明县| 玉山县| 会泽县| 建始县| 永康市| 罗山县| 无极县| 汨罗市| 友谊县| 龙州县| 叙永县| 湘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