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禍”起對羅興亞人的表態(tài)
8月25日,緬甸羅興亞人武裝組織“若開羅興亞救世軍”,對若開邦各地的30個警察哨所和一處軍事基地發(fā)動攻擊,緬甸政府軍隨即還擊,造成至少400人喪生。由于昂山素季是緬甸事實上的掌權者,加上其諾貝爾和平獎的光環(huán),外界本來指望她會站在弱勢的羅興亞人一邊制止暴力沖突,但昂山素季初期一直沉默以對,近日則開口稱“若開羅興亞救世軍”是恐怖組織,關于此次暴力沖突的消息有一大部分是虛假的,誤導了國際社會。
昂山素季的此番表態(tài)讓很多人大失所望,穆斯林居多的孟加拉、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馬爾代夫和土耳其等國出現(xiàn)了示威游行;聯(lián)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南非大主教圖圖,英國外交大臣約翰遜,美國重量級參議員麥凱恩等國際名流紛紛對昂山素季表達了不滿,其中馬來西亞外交部長阿尼法的說法很有代表性:“老實說,我對昂山素季很不滿意……她曾經(jīng)為人權而戰(zhàn),但這次卻什么都沒做?!?/p>
昂山將軍女兒的身份使昂山素季獲得了大量的支持者,不過真正讓她名滿天下的是她一直堅持的“非暴力”斗爭理念。面對極權主義、暴力、監(jiān)禁、選舉結果被取消、言論控制等現(xiàn)實,昂山素季總是以從容姿態(tài)作無聲的抗議,而反對以暴易暴。特別是她面對士兵槍口勇敢走過去的一幕,更成為被多方演繹的傳奇。伴隨著軟禁的持續(xù),她的聲望開始如日中天,不但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更被神話為全世界的良心。
然而如今,因為在羅興亞人問題上的表態(tài),緬甸國務資政昂山素季正面臨著1988年從政以來最大的個人形象危機,有人甚至發(fā)起聯(lián)署要褫奪她1991年獲得的諾貝爾和平獎。
一位“孤獨的決策者”
昂山素季的受歡迎程度相比一年半前有所下降。不僅僅因為若開邦的事,還因為經(jīng)濟沒起色。民盟執(zhí)政一年多以來,尤其是進入2017年后,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及城市功能完善方面,變化是有目共睹的。然而,民盟在經(jīng)濟指標上取得的成績卻遠不夠亮眼。
一名緬甸記者說,民盟政府在經(jīng)濟問題上破局乏力,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昂山素季身邊受信任的官員缺乏執(zhí)政經(jīng)驗,包括計劃與財政部部長吳覺溫在內(nèi)的多名部門負責人被爆學歷造假。由于緬甸軍方曾長期執(zhí)政,面對軍方以及和軍方關系密切的前執(zhí)政黨鞏發(fā)黨,民盟在政壇上并不強勢。但在民盟,昂山素季是絕對的核心,而且在國家事務上幾乎事必躬親。由于人才嚴重匱乏,昂山素季曾一口氣擔任外交部、教育部等四個部長職位。
今年4月昂山素季執(zhí)政一年之際,英國《衛(wèi)報》刊發(fā)一篇題為“昂山素季:緬甸的偉大希望辜負了期望”的文章,并用“孤獨的決策者”來形容她。文章援引一名消息人士的話稱,昂山素季會在每份法律草案提交到議會之前,要求將草案復印件交給她審核。而另一名昂山素季身邊的高級助理透露:“在會議中,她是獨裁的,對周圍人是輕蔑的,這個政府變得非常集權。”據(jù)悉,昂山素季在給重要崗位,如部門首長、地區(qū)領導物色人選時,往往把忠誠放在最優(yōu)先考慮的位置。
不過,緬甸資深媒體人、美聯(lián)社緬甸站前雇員埃埃溫表示,昂山素季在黨內(nèi)擁有絕對權力這一情況,在當下緬甸的民主化轉型期間是可以理解的。緬甸目前正處于轉型關鍵時期,需要一個信念堅定及強有力的領導人,昂山素季政府的“極權”是“民主化轉型過程中必要的極權”。
整體而言,昂山素季是比較務實的,她重視教派和解與民族和解。但緬北問題、羅興亞人問題、經(jīng)濟發(fā)展問題,都是幾十年的老問題。另一方面,昂山素季在外交上也很務實,以國內(nèi)穩(wěn)定和緬甸政治利益為重,這從她出訪先去東盟國家,然后是中國,接下來是美國等國可以看出。
客觀來說,昂山素季及其領導的民盟,執(zhí)政一年多以來,緬甸國內(nèi)各種難題都沒有顯著改觀,甚至若開邦的民族與宗教沖突的問題更激烈了。提起昂山素季,輿論對她的批評無疑增多了,然而,在各種指責中,唯獨沒有看到針對其動機的質(zhì)疑,沒有任何觀點批評她為自己攫取利益,沒有任何人懷疑她有私心。從這個角度看,這恰恰是對昂山素季最大的褒揚。不過,一位民盟元老憂心忡忡地表示,昂山素季執(zhí)政的這段時間,是民盟率領緬甸人民完成民主化轉型、解決國內(nèi)和平問題的最后機會。他說,昂山素季很著急,她已經(jīng)年逾古稀,時間并不站在她這一邊,或許這能部分解釋她為什么會以一種事必躬親的態(tài)度變成一名“孤獨的決策者”。昂山素季也很疲憊,2016年訪美歸來,她坐著輪椅從機場出來。緬甸的未來、父親的遺志、人民的期許,全都壓在這位72歲的老人瘦弱的肩膀上。
(摘自《環(huán)球時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