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孔孟“義利之辨”與當代倫理

      2017-12-26 18:13:29周杰
      環(huán)球市場信息導報 2017年34期
      關(guān)鍵詞:孔孟義利義利觀

      ◎周杰

      孔孟“義利之辨”與當代倫理

      ◎周杰

      本文認為孔孟“義利之辨”包括三方面內(nèi)涵:一是明確反對見利忘義,一是肯定合理的利,一是反對以義求利,而是從義出發(fā),達到與民同利的效果?!傲x利之辨”是孔孟儒學乃至中國哲學史的基本問題,從現(xiàn)代倫理學的視角來看,他既不同于康德式的律令主義的倫理學,也不同于功利主義的倫理學,而是既有普世性和超越性,又有時代性和實然性。對今天而言,應重視孔孟義利觀“以義為上”的一面。

      “義利之辨”的實質(zhì)

      儒家的“義利之辨”開始于孔子的話:“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說明“義利之辨”關(guān)系著君子、小人的區(qū)別。歷來對《論語》中“義”的解釋都為“適宜”或“合宜”,至于“道義”、“正義”、“公義”等意涵都是由此引申而來。簡單地說,就是適宜道德的標準,比如“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因而又需要內(nèi)心的判斷。漢儒劉熙 《釋名》曰:“義,宜也,裁制事物,使合宜也。”正是此意涵。孟子反對告子“仁內(nèi)義外”,“仁義禮智,非由外爍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孟子·告子上》)但是,不能排除告子“仁內(nèi)義外”說有一定合理性,當“義”一旦形成一套行為準則的時候,就會成為一種客觀存在。

      “利”,從禾從刀,與“義”相對,應是指由農(nóng)產(chǎn)品引申出來的物質(zhì)利益。關(guān)于義利之辨的關(guān)系,不僅孔子把重義還是重利作為區(qū)分君子、小人的關(guān)鍵,孟子更是認為“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茍為后義而先利,不奪不饜”。(《孟子·梁惠王上》)但需要注意的是,孔子雖主張士君子應“殺身成仁”,孟子則主張士君子應“舍生取義”,但孔孟都沒有要求普通百姓,反而處處為百姓的大利而考慮。對百姓,孔子主張“先富后教”,“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論語·堯曰》),孟子更是主張先要“制民之產(chǎn)”,再“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養(yǎng),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孟子·梁惠王下》)。也就是說,為百姓謀福利,本身即是義。這個思想,在先秦應該是個常識了?!蹲髠鳌は骞拍辍诽岢觥袄?義之和也”,《左傳·昭公十年》提出“利不可強,思義為愈。義,利之本也”?!秶Z·晉語一》提出“民之有君,以治義也,義以生利,利以豐民”。在這個意義上,義和利是統(tǒng)一的,或者說,只有在義的前提下,才能讓百姓獲得正當合理的物質(zhì)利益;也只有讓百姓獲得了合理的物質(zhì)分配,才做到了義。對于統(tǒng)治者來說,為百姓謀福利的“利”是“公利”,非“私利”,而“公利”屬于“義”,如果為自己謀私利,則是“非義”。所以,程頤、朱熹都認為義利之辨只是公私之別。

      即使對于士君子,孔孟也沒有摒棄該得的利,如果這個“利”是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的話。《論語·里仁》記載了孔子的一段話:“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薄墩撜Z·述而》記載孔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孟子對于人人皆有的欲望,不是主張斷欲,而是“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其為人也寡欲,雖有不存焉者,寡矣;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孟子·盡心下》)。對于為了廉潔之名而不惜絕食的陳仲子,孟子是反對的,認為“充仲子之操,則蚓而后可者也”(《孟子·滕文公下》)。當“利”是合乎道義的,孔孟及后來的儒家都不反對,反對的是“不義而富且貴”(《論語·述而》)。但需要進一步認識到,孔孟的義利觀,并不是把“義”作為取得“利”的手段和標準?!睹献印る墓隆酚幸粍t很值得重視:

      孟子曰:“昔齊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將殺之。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喪其元??鬃愚扇⊙??取非其招不往也,如不待其招而往,何哉?且夫枉尺而直尋者,以利言也。如以利,則枉尋直尺而利,亦可為與?昔者趙簡子使王良與嬖奚乘,終日而不獲一禽。嬖奚反命曰:‘天下之賤工也?!蛞愿嫱趿?。良曰:‘請復之?!瘡姸峥?,一朝而獲十禽。嬖奚反命曰:‘天下之良工也?!喿釉唬骸沂拐婆c女乘?!^王良。良不可,曰:‘吾為之范我馳驅(qū),終日不獲一;為之詭遇,一朝而獲十。詩云:“不失其馳,舍矢如破?!蔽也回炁c小人乘,請辭?!咔倚吲c射者比。比而得禽獸,雖若丘陵,弗為也。如枉道而從彼,何也?且子過矣,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p>

      可見,為了最終“利”或者“義”,暫時委曲一下自己,使用不合禮義的手段,這也是孟子所反對的。況且,“枉己者,未有能直人也”,也就是說,即使是暫時使用不合禮義的手段,雖然可能暫時獲得某種利益或者伸張了某項正義,但最終也會傷害到道義本身。孟子既主張事事從“義”出發(fā),“何必曰利”,同時又主張“制民之產(chǎn)”,看起來矛盾,實則是孟子反對的是動機上求私利,而是廓然大公,實現(xiàn)與民同利這個最大的“義”?;蛘哒f,動機上從“義”出發(fā),效果上卻自然實現(xiàn)了公共的大利??鬃油瑯尤绱耍M管對士君子有諸多道德要求,但對于百姓,卻主張“因民之所利而利之”。管仲,盡管個人生活奢侈僭越,但對其功勛則給予充分肯定,《論語·憲問》中說:“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發(fā)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jīng)於溝瀆,而莫之知也?!睆娬{(diào)的也是“民到于今受其賜”。對于子產(chǎn),孔子在《論語·公冶長》中說:“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yǎng)民也惠,其使民也義?!睆娬{(diào)的也是其“養(yǎng)民也惠”,“使民也義”的一面。當然,孟子是反對把自己比作僅成就霸業(yè)的管仲、晏嬰等人的。

      綜上,孔孟的義利觀,一是明確反對見利忘義,一是肯定合理的利,一是反對以義求利,而是從義出發(fā),達到與民同利的效果。

      “義利之辨”與當代倫理

      “義利之辨”是孔孟儒學乃至中國哲學史的基本問題,但孔孟對的義利觀,如果放在當代倫理學的視野中來看,仍有著不可忽視的意義和價值。對于現(xiàn)代人來說,好像孔孟只是講出了人人皆知的幾個大原則,困難的是在處事過程中,怎么判斷什么是“義”,什么是“利”。因為“義”是有時代性、地域性、階級性的,雖然是客觀的原則,某種程度上需要人人遵守,但是否遵守的前提仍然會昧心自問:這是否合乎“義”?“利”同樣關(guān)聯(lián)著具體的利益,或者是個體的或者是集體的,總之是否有“利”,還需要“我”來判斷。正因為“義”和“利”有著相當?shù)撵`活性,所以“義”和“利”才不是非此即彼的關(guān)系。私利,是利,過分了,可能會傷害公義和私人道德形象;而公利,正是“義”的表現(xiàn),所謂“義者,利之和也”。

      這種義利觀和康德把道德看成客觀律令的觀點截然不同??档率前训赖驴闯墒侨思兇饫硇缘漠a(chǎn)物,是必須無條件遵守的,而對是否合乎人的實然經(jīng)驗則是不管不問。孔孟則與之不同,是否合乎“義”、合乎“利”,雖然有時候也上溯到“天”這個概念,但基本是在經(jīng)驗領(lǐng)域里。所以,孔孟極為重視“權(quán)”的思想。

      這種義利觀和功利主義的道德觀也不同。功利主義的道德觀,雖然把符合大多數(shù)人的利益看成“義”,看起來好像和孔孟與民同利的觀點相符,但功利主義的道德觀太過于實際,而孔孟的義利觀卻是既究竟實際效果,也講究超越性、原則性。所以孔子才會主張“殺身成仁”,孟子才會主張“舍生取義”,為了某種道德原則甘于犧牲自我。之所以他們會這樣要求士君子,就是因為“義”的最終根據(jù)在于天理??鬃与m然不常言說“性與天道”,但不表示他對“性與天道”沒有思考,否則怎么理解他說的“五十而知天命”,“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論語·季氏》)呢?孟子則明確地把“義”(包括四端)的根據(jù)落實在“天”,如《孟子·盡心上》孟子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yǎng)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边@一點在宋明理學中得到了極大發(fā)揮。張載一方面說“禮之原在心”,另一方面又說“禮不必皆出于人,至如無人,天地之禮自然而有,何假于人?天之生物便有尊卑大小之象,人順之而已,此所以為禮也。學者有專以禮出于人,而不知禮本之天之自然,告子專以義外,而不是所以行義由內(nèi)也,皆非也,當合內(nèi)外之道”。程顥也這樣主張,具體方法即是“一天人”。程頤也說“一人之心即天地之心”。王陽明也說:“天之所以命于為者,心也,性也,吾但存之而不敢失,養(yǎng)之而不敢害,如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歸之也。”都是要合內(nèi)外之道,為道德的根據(jù)追溯到“天”。

      道德的原則雖然因時代、地域、階級等的不同而不同,但總有一種貫穿古今的道德原則是不變的,在今天看來,道義的力量并不是可以由個人得失、挽救社會利益的多少來衡量的。道德之所以為道德,之所以能讓人永遠感動,就在于某種程度上它是目的,不是手段。這對于現(xiàn)代人仍可起到相當程度的警醒作用。如果說孔孟的義利觀過于重視“義”而忽視“利”的話,面對物欲橫流的生存環(huán)境,現(xiàn)代人似乎走到了另一個極端:見利忘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以及極端個人主義的大張旗鼓的橫行,在今天,有目共睹,所以說,孔孟思想中“義以為上”、“本之天理”的精神對今天的時代仍有借鑒意義。

      (作者單位:鄭州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

      猜你喜歡
      孔孟義利義利觀
      義利世好集團
      法人(2023年9期)2023-12-01 14:50:22
      陋室聽歌
      當代作家(2023年12期)2023-03-21 18:26:20
      更 正
      金秋(2022年12期)2022-11-27 02:30:09
      媛福達:義利共舉 成就未來
      鄉(xiāng)音(2021年8期)2021-08-20 03:59:00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孔子義利觀內(nèi)涵探析——以《論語》為中心
      義利觀教育:黨員領(lǐng)導干部作風建設(shè)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抗戰(zhàn)劇《民兵葛二蛋》的當代義利價值觀倡導
      視聽(2016年2期)2016-08-21 07:50:58
      慈善組織信息公開應堅持義利并舉
      大社會(2016年7期)2016-05-04 07:12:21
      有聯(lián)大家改
      對聯(lián)(2015年18期)2015-11-14 14:02:06
      齐河县| 雅安市| 三门县| 鄯善县| 郴州市| 贺兰县| 邳州市| 晋城| 襄樊市| 象山县| 体育| 宝坻区| 巴彦淖尔市| 冷水江市| 镇安县| 辰溪县| 祥云县| 平塘县| 井研县| 莱州市| 调兵山市| 禹城市| 迭部县| 沙雅县| 太仆寺旗| 阿克陶县| 林州市| 新绛县| 蓬莱市| 张北县| 文化| 芜湖市| 雅安市| 定州市| 巴彦县| 靖江市| 噶尔县| 抚松县| 子长县| 镇宁| 景德镇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