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生
春秋時代的息夫人,姓媯,是當(dāng)時有名的美女,出生于陳國宛丘,系陳莊公之女。因為嫁給了息侯,被稱為了息媯,楚文王滅息,將她據(jù)為己有,息媯?cè)氤?,終日默默不語,楚王問她原因,息媯回答說:“我一個弱女子,先后侍奉兩個丈夫,而不能以死相對,有什么可說的呢?”清代詩人鄧漢儀有感于她具有獨特的婦女個性,寫下了有名的《題息夫人廟》詩曰:
楚宮慵掃眉黛新,只自無言對暮春。
千古艱難惟一死,傷心豈獨息夫人。
息夫人傷心,和息夫人相比,寫下了“豈獨傷心是小青”的明代女子馮小青其傷心程度更進(jìn)一層。她的父親曾任廣陵太守,母親是大家閨秀,小青從小聰明伶俐,深受父母寵愛。十歲時太守府來了個化緣尼姑,看見了小青,口授《心經(jīng)》,小青僅僅聽了一遍,便能一字不差地背了出來,尼姑告訴小青的母親,“此女早慧命薄,愿豈作弟子,倘若不愿割舍,千萬別讓她讀書識字,或許能有三十年的陽壽”,小青的母親聽后很不高興,但也沒有在意,仍然悉心培養(yǎng)教育。長大后,小青不僅出落成為遠(yuǎn)近聞名的才女、美女,而且詩詞歌賦,琴棋書畫無一不精。
建文四年,燕王朱棣以靖難為名,奪取了建文的帝位,小青父親作為一方太守,與之對抗。朱棣登基后,馮家滿門抄斬,小青當(dāng)時在親戚家得以幸免。以后流落到了杭州,無依無靠,孤苦伶仃的小青被賣給商人馮通為妾。
進(jìn)入馮家后,小青言行舉止具有大家風(fēng)范,馮通迷戀不已,這就引起了正室崔氏的妒恨。馮通生性懦弱,而崔家又是豪門大族。崔氏對小青肆意刁難,萬般凌辱。馮通不敢為小青聲張,面對崔氏淫威,小青只能枯燈獨坐,自怨自嘆,讀到了湯顯祖的牡丹亭,“如麗娘者,乃可謂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fù)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從杜麗娘的遭遇聯(lián)想到自己苦難的生活,小青含著淚寫下了這樣的詩句:
冷雨幽窗不可聽,挑燈閑看《牡丹亭》;
人間亦有癡如我, 豈獨傷心是小青!
垂簾只愁好景少,卷簾又怕風(fēng)繚繞;
簾卷簾垂底事難,不情不緒誰能曉。
雪意閣云云不流,舊云正壓新云頭;
來顛顛筆落窗外,松嵐秀處當(dāng)我樓。
崔氏為了徹底斷了小青與馮通的感情,將小青送至西湖湖心孤山的一座房屋中,遣一女尼與俱,實際是變相的加以囚禁。面對清冷的湖水,小青郁郁之心不能解脫,寫下了這樣的詩句:
新妝竟與畫圖爭,知在昭陽第幾名。
庾影自臨春水照,卿須憐我我憐卿。
離小青住處不遠(yuǎn)處是宋代高士林和靖隱居之地,那里有他種植下的大片梅林。盡管不是梅花開放的季節(jié),林和靖也成為古人,想起來雙親的天人遠(yuǎn)隔,夫妻深情已成為過去,小青情不能已,寫下了敘衷情的詩篇:
春衫血淚點輕紗,吹入林逋處士家;
嶺上梅花三百樹,一時應(yīng)變杜鵑花。
鄉(xiāng)心不畏兩峰高,昨夜慈親入夢遙。
說是浙江潮有信,浙潮爭似廣陵潮。
拜蘇小小墓,小青寫下了:
西泠芳草綺粼粼,內(nèi)信傳來喚踏青。
杯酒自澆蘇小墓,可知妾是意中人。
獨處孤山,只能形影相吊,郁郁寡歡的小青對生活失去了信心,在《拜慈云閣》詩中,小青寫道:
稽首慈云大士前,莫生西土莫生天。
愿將一滴楊枝水,灑作人間并蒂蓮。
生活的悲苦,徹底擊垮了小青,想起自己小時候尼姑說的“壽不過三十”的預(yù)言,想起了杜麗娘死前留下的真容,她打發(fā)女尼請畫師為自己畫了一幅畫像,白天她去湖邊面對湖水中自己的倩影,晚間則與畫像中的小青凄婉相對。她還將自己所寫的詩詞整理成冊,坦然的面對死亡。病中她拒絕就醫(yī),正值十八歲的花季,小青寫下了自己的絕筆:
文君遠(yuǎn)嫁昭君塞,小青又續(xù)風(fēng)流債。
也虧一陣墨罡風(fēng),火輪下,抽身快,
單單零零清涼界。
原不是鴛鴦一派,休算做相思一概;
自思自解自商量,心可在,魂可在,
著衫又執(zhí)雙裙帶。
詩人多愁善感,四川大學(xué)繆鉞教授把傷心的詩人分為兩種,一為入而能出,一為往而不返。入而能出者,往往能夠排解情懷;往而不返者則困守愁城,以至黯然銷魂者,小青是也。
作為封建社會不合理制度的犧牲者,小青短暫的青春,悲慘的身世,至情的詩作,永遠(yuǎn)值得我們憑吊和懷念。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