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tǒng),英國脫歐,西方保護主義盛行。中國成為最大的貨物出口國,最大的外匯儲備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西方的消極和中國的積極形成了鮮明對比。當我們在考慮政黨制度在國家發(fā)展中的影響時,西方的政黨制度決定了他必然會將更多的利益傾斜支持他的投票團體或者資本家,甚至有利于他的地區(qū)和國家,這決定了他們很多政策是狹隘的。中國不一樣,中國傳統(tǒng)文化、指導思想和政黨制度,決定了中國站在全體人民的角度去考慮國家戰(zhàn)略,以極大的包容性和毅力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劉亭(讀第25期《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
都說孩子是天使、精靈、未來的希望,但時不時曝光的虐童事件總是在挑戰(zhàn)著大人們的神經。每一次曝光,人們都在心痛、氣憤、責罵,可究竟要怎樣做才能終止這樣的惡行呢?這篇文章提出完善法律、增強監(jiān)管的重要性,倡導從幼師行業(yè)自身面臨的困境出發(fā)來尋求解決方案。我個人很認同,我尊重幼兒園的每一位老師,因為我深知幼兒園老師付出的辛勞。我國規(guī)定,全日制幼兒園教職工與幼兒比應不低于1:7,但實際上的比例約為1:12,老師們辛勞的工作和低廉的薪酬又不成正比,幼兒園教師資源的不穩(wěn)定性也是可見一斑。既然市場無法自然調節(jié)這樣的不充分不平衡,那么政府就應當擔負起監(jiān)督、管理、引導責任,從參與幼兒教育這個行業(yè)的從業(yè)者這個源頭入手,讓她們的收入、生理、心理等各方面逐步變得充分平衡。
—珂珂(讀第25期《虐童事件背后的幼師行業(yè)困境》)
孩子的網癮、厭學、叛逆真是讓父母頭疼,又無技可施。但有人會治這些“病”,父母就有病亂投醫(yī)。醫(yī)生分良醫(yī)和庸醫(yī),如果遇到了良醫(yī),孩子就能在這些良醫(yī)的治療下健康的成長。但是遇到庸醫(yī),不但這些“病”沒有治好,還會添上新的“病”,那樣就會把孩子推向更深的痛苦之中。文中的豫章書院就是這樣一所學校。對于這樣一所學校,國家的執(zhí)法機關就得嚴厲打擊。我是從事教育、挽救戒毒人員的特殊教育工作者,戒毒人員的毒癮也是相當難治,但是我們對待戒毒人員像父母對待孩子那樣,給他們愛心,溫暖他們的心;像醫(yī)生對待病人那樣,用精湛的醫(yī)術治療他們“病”;像老師那樣,教他們知識,重新樹立人生觀和價值觀。對待孩子的網癮、厭學、叛逆也要這樣,孩子才能走向健康之路。
—鄭來福(讀第25期《一所“暴力學?!钡拇嬖谂c消失》)
生于農村,長于農村,工作于農村的我對西伯利亞的印象是:那是寒流的故鄉(xiāng)。我們這里天氣驟寒大都因為西伯利亞寒流南下,所經之地天寒地凍。至于貝加爾湖聽起來有些許耳熟,到底如何是沒有一睹為快的榮幸的。不過在這窮鄉(xiāng)僻壤之間,從季節(jié)更迭中還是對大自然的奇妙深有感觸。除去溫柔不失剛強,粗獷之余也有細膩,輕巧過后更有厚重,自然之美不可勝數。我們生于其中而又去感知、去理解、去欣賞、去適應!
—馬登富(讀第24期文章《西伯利亞:冬夜里的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