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雅慧
帶著對2016年暑假生活的美好回憶,懷著對新學期新同學的無限向往,迎來了2016級的一年級新生。所不同的是,由我接任一年級五班的班主任兼語文老師。參加工作十年以來,我第一次當班主任。其實我一直很排斥當班主任,總覺得班主任工作煩瑣而復雜,會占用我鉆研教學的時間。但假期得知帶班主任的消息后,我知道已不可推脫。于是我開始思考:六年中要把孩子們培養(yǎng)成什么樣的孩子?我能帶給孩子們什么?怎樣為孩子們創(chuàng)造出最大的發(fā)展空間?怎樣讓班級中的每一個孩子得到最大的發(fā)展?這些問題困擾著我,我要從書中尋找答案。于是讀了于永正老師的《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朱永新的《新教育》等 。通過閱讀,我明白了師愛不僅僅是嘴上說出來的,而是對孩子們發(fā)自內(nèi)心的喜愛。你愛孩子,孩子會加倍愛你。我現(xiàn)在盡自己所能地讓每個學生都感到我喜歡他,比如我給孩子們分粥,我會看著某個同學微笑,或逗他們一句,學生們打上粥都高高興興吃早點去了。哪怕一個眼神也能讓孩子感覺到老師眼里有他,能感覺到被關(guān)注,感覺到溫暖,我也會拍他們的肩膀或摸他們的腦袋。教育沒有純方法、技巧。方法與技巧的背后有一個“情”在支撐。
校長給我一間教室,我要還孩子們一份沉甸甸的幸福,我要讓這間教室變成完美的家。因為完美教室是一根扁擔,一頭挑著課程,一頭挑著生命。讓每一個生命在教室里綻放出獨一無二的美麗,這是新教育“締造完美教室”行動的最高使命。如果老師和學生的生命都得到豐富的滋養(yǎng)和最美的體現(xiàn),那教室的幸福之泉就會噴涌。
人們常說嚴師出高徒,我認為“嚴”要嚴在學習要求上。面無表情,兇神惡煞的“嚴師”會出蠢徒。我覺得班級不是冷冰冰的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對峙,不是馴獅師與獅子們的對立,更不是制度與訓斥。教室應是參與生命成長,讓孩子學會愛的圣地。
現(xiàn)在的我,沒有被累倒,也沒有抱怨,每天開開心心、樂呵呵地圍著孩子們轉(zhuǎn),與他們聊天,接受他們的親昵與撒嬌。突然發(fā)現(xiàn)他們不是上天用來考驗我的脾氣的,而是饋贈我的禮物。那一張張?zhí)煺娴男δ樋偸歉‖F(xiàn)在我的眼前,摸著他們胖乎乎的小手,心里的母愛泛濫成災。在我彎腰撿東西的時候,李運禾為引起我的注意搖著我的頭和我說很難聽得懂的話(他咬字不清,還特愛聊天),我沒覺得有失師道尊嚴,反而覺得好玩好笑。王佳祺總愛為班級做事,給她分了一個“門長”的官,她會天天中午放學關(guān)門窗、鎖門后追上路隊。她總會鉆到我的懷里,用嘴在我身上蹭,說喜歡我的味道。在校園里玩耍時,只要看到我,孩子們會成群結(jié)隊,蜂擁而上,爭先恐后地撲向我,往我懷里擠著撒嬌。好幾次都突破不了重重包圍,險些摔倒。伴著吵鬧聲、嬉笑聲,他們根本聽不到我讓他們松開我的喊聲。孩子是最不會偽裝的,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木然。這僅僅是締造完美教室的第一步。喜歡我,也喜歡我的課。我也喜歡他們,讓我看到他們天真的笑臉。那么機靈、那么懂事。自從開學,天天一兩句《弟子規(guī)》并進行簡單的講解,就成了微型經(jīng)典課,哪知孩子們會學以致用。當解釋“長者先,幼者后”時,我舉例說:“比如上完課,應該讓老師先出教室的門,你們再出,因為老師是長者?!毕抡n后,幾個孩子正要沖出教室,高軻突然說:“長者先,幼者后”,并做了個拱手相讓的動作。身邊幾個孩子立刻效仿,給我讓出一條路。我心里美滋滋地走出了教室,心想這就是“潤物細無聲”吧。
孩子就是一張白紙,就看老師在這張白紙上畫什么。潑上自信的黃色,孩子就會陽光;潑上抱怨的黑灰色,孩子就沮喪;涂上紅色,孩子就熱情奔放。老師內(nèi)心是蓬勃向上的綠色,孩子就會生活在幸福的田野上。
做一個有情懷的老師,讓幸?;ハ鄠鬟f、感染、流淌進每一個孩子的內(nèi)心。讀完朱永新老師的書,我知道了自己的教育追求這么可感、可觸,它已成竹于胸。怪不得說讀書就是一種修行,在讀書的過程中會有靈感、有共鳴、有碰撞,讀書帶來的收獲令人欣喜不已。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與高尚的人談話,會讓人忘記紛擾,內(nèi)心明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