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菊崔凌云. 周口師范學院公共藝術與職業(yè)技能教研部 . 周口市第四初級中學
傳統中國畫“意境”論在現代海報設計中的應用
高菊1崔凌云21. 周口師范學院公共藝術與職業(yè)技能教研部 2. 周口市第四初級中學
由于國外的各種藝術思潮對中國傳統藝術帶來的沖擊,新思想、新觀念的不斷涌現。如何認識傳統繪畫造型藝術與現代藝術設計的關系,成為當下設計應認真研究的課題。如果完全背離傳統藝術形式,一味模仿西方的現代藝術,惟西方現代藝術馬首是瞻,簡單地挪用西方現代藝術形式,將使我們的藝術喪失民族的個性。所以我們要融合中西方的設計理論,把中國畫的“意境”融合在現代海報設計中,創(chuàng)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設計精品來。
“意境”論 現代海報設計 應用
我國是一個東方文明的古國,積淀著非常豐厚的民族文化和精神,傳統的文化藝術更顯示出無限的審美內涵,傳統繪畫藝術(如:傳統工筆畫、水墨畫、壁畫等)體現的那種神韻、空靈的藝術精神;成為現代設計取之不盡的文化資源。享譽國際的香港著名設計師靳埭強可謂近代華人設計師的典范。他把傳統中國畫及西方設計意念共冶一爐,為山水畫開拓出新境界。他創(chuàng)作的《元素計時海報系列》、《水墨的年代》、《漢字系列海報》、《香港新設計十五人展》、《愛護自然系列》等等文化性公益海報設計作品無不浸透著中國文化的內涵,作品注重將傳統繪畫的筆情墨趣、神韻意境融入現代設計語言之中,從而形成了“靳氏”特有的獨特風格,在國際設計界頗具影響力。從這些年度主題海報創(chuàng)作的作品之中,透視出中國的傳統文化及視覺元素與現代設計觀念相結合,并在設計中惟妙惟肖地運用,無不讓人感受到公益海報創(chuàng)意設計中體現的深刻意寓、時代精神及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所以把中國畫的“意境”融合在現代海報設計中,創(chuàng)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設計精品來是頗有意義的。
中國畫意境,就是畫家通過描繪景物表達思想感情所形成的藝術境界。它能使欣賞者通過聯想產生共鳴,思想感情受到感染。繪畫是否具有意境,這是作品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意境是中國畫的靈魂,李可染先生說:“意境是客觀事物精萃部分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鑄,經過高度藝術加工達到情景交融,表現出來的藝術境界,也是詩的境界?!?/p>
中國畫意境的構成,是從中國畫意境的基本特征歸納出來的,大致有以下三點:
第一,具有具體而真實的空間境象。這是中國畫意境的構成基礎,是使觀者受感染并引起自身生活感受的共鳴(身臨其境之感)的前提條件。
第二,這種真實而具體的空間境象,又是“意造”的,它熔鑄在理想化和感情化的藝術表現之中。所謂“意造”并不是憑空臆造,而是對自然形象,經過“意”(意念和意興,即理與情)的熔冶,而構成具有理想和感情的(可以是含蓄的,也可以是表露的)生活空間景象。
第三,這個具體、真空,而又蘊含著理想與感情的空間境象,又是經過高度意匠加工的,必須能夠給觀者以充分的聯想和再創(chuàng)造的余地。一幅中國畫有沒有意境或意境的高低深淺,必須通過觀者的鑒賞才能得知。作品的意境,也只有通過觀者的欣賞過程才可能達到意境的實現和深化。中國畫必須使人看了能感到景外景、景外意、景外情、景外味才算是有意境。意境是畫家創(chuàng)造的終點,又是觀者再創(chuàng)造的起點,是畫家與觀者之間溝通的橋梁。
現代海報設計應該更多是一種融古通今,關懷人性的思考方式,是多種文化并存,是人與自然協調的“現代化”的體現,是莊子所暢想的“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的人生境界。當然,對傳統的珍視,并不是一味的沉溺與審美的情感體驗,我們所希冀的中國海報設計是在理性秩序下借西學之風,熔鑄古代傳統,培育擁護中國的文化生命的強大力量,而不是盲目裁切我們古代圖形中的優(yōu)秀片段,憑空移植外來文化。“民族的才是國際的”,把海報設計穿上民族的盛裝,讓它在世界各種文化的擊撞中接受挑戰(zhàn),汲取營養(yǎng)。
把傳統中國畫“意境”融入設計是靳先生的獨創(chuàng),而水墨所承載的東方神韻更是靳先生性靈之所依。臺灣印象海報展邀請參展作品《漢字》系列中飽含濃情的“山”、“水”、“風”、“云”磅礴大氣讓人心儀,使人深感山之“偉岸博大”、風之“驟動無影”、云之“飄逸非凡”、“水之靈動幽遠”,以及其中天地萬物潛藏的天人合一的陰陽脈動,可謂將傳統中國畫“意境”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3.1 構思與立意
海報是視覺傳達的表現形式之一,海報傳達信息鼓動宣傳的作用肯定了它的特殊形式。通過版面的構成在第一時間內將人們的目光吸引,并獲得瞬間的刺激,這要求設計者要將圖片、文字、色彩、空間等要素進行完美的結合,以恰當的形式向人們展示出宣傳信息。在這些方面,中國傳統的美學觀,能夠為設計者提供大量的營養(yǎng)。
香港著名平面設計大師靳埭強,創(chuàng)作了大量文化海報。他認為,美的原則有三條:立意——意念先行,以形取神;創(chuàng)新——承先啟后,破舊立新;活用——適身合用,靈活生動。這實際上強調的也是莊子的哲學思想,也是中國山水畫的表現意境。他主張把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融合到西方現代設計的理念中去。他的許多作品都無一例外地體現著這種思想,在其海報設計《自在》系列中,整個畫面以黑白極色加以藝術表現,形成了形與色的對立與協調、沖突與融合的視覺效果,構筑了一幅在中國特定大文化場景下的具有視覺沖擊力的現代平面圖形設計作品。
3.2 選材與構圖
海報屬于“瞬間藝術”。好的海報要做到既要讓人“一目了然”還要做到讓人“一見傾心”,為它所吸引,顧盼之余,留下較深的印象。這就要求海報具有精湛的構思。任何藝術,都不能說明一切,特別是像海報這種特殊的藝術形式,在有限的時空條件下,能使人過目難忘,回味無窮,那就需要做到“以少勝多”“一以當十”。當然,至今也還有要求藝術敘述一切的觀眾,向海報提出對多幅畫的要求,正象向雕塑提出連環(huán)畫的要求,向快板提出多幕的要求一樣不現實?!耙陨儆枚唷焙汀坝纱思氨恕笔撬囆g技巧的標志,特別是海報藝術,它只能從生活的某一側面而不是從一切側面來再現現實。任何形象都不過是構成整體的一部分,重要的是,能不能概括其他部分。唐代詩人杜甫說的“意匠慘淡經營中”、“語不驚人死不休”,說明藝術意境的產生一定要有“意匠”的煞費苦心?!耙饨场本唧w說來就是選材(先取最精粹部分)、剪裁(去污存清),夸張(強調形象的特征)、經營位置(構圖)、表現(選項用恰當的技法),而這一切,恰恰是我國海報設計者構思時的主要手段。
靳埭強是現代最著名的平面大師。他給我們做出了很好的典范。
靳埭強是把中國傳統文化和民族優(yōu)秀的精髓元素,融合到現代版式設計的理念中去。靳埭強著重說明了這種相融并不是簡單相加,而是在對中國文化,對中國優(yōu)秀的元素深刻理解深刻的吸收上的融合。例如中國銀行的標志,簡潔流暢,極具時代感,標志內不僅又包含了中國古錢的圖案,暗含著天圓地方之意。中間一個巧妙的“中”字凸現中國銀行的招牌。這個標志可謂是靳埭強融貫東西方理念的經典之作。
靳埭強的水墨海報,我們可以看到他的中國畫功底也是相當的深厚。在中國畫筆墨的認識和理解上有著較為深刻的悟性,我們需要的就是這樣的悟性,我們缺乏的就是這樣的悟性,我們要從我們深厚的民族文化中汲取營養(yǎng)。
在看到靳埭強的水墨海報作品時,著名日本設計大師田中一光說:“靳埭強的海報是極富東方色彩的。他每一張作品都流露出中國傳統上的風格,靜盈而端莊,簡潔清亮,毫不紛亂,常見一大片留白,整潔中如清風拂過,成為海報的主題。構圖簡約。在靳埭強那靜悄的畫面上,常有墨跡遺痕。筆和墨描畫出來的不是什么繪畫,也不一定是字,只不過是飽沾墨液的毛筆在運走時表現出優(yōu)美的軌跡來。那些由黑色到灰色以至呈現奇妙的濃淡度,使人感到是東方心魂的躍動”。
田中一光的評語可以說是對靳埭強海報作品的詳盡的分析和描述,是對中國文化的無限向往,是對大師的不僅贊美,也闡明了東西方文化需要在一種開放的、自由的環(huán)境中自然的結合。
3.3 繪畫語言的運用
視覺藝術的分析不同于科學分析,它實際上是一種語言分析,而思維方式是科學的。分解是首要的一步,將形(點、線、面、體)與色(從黑到白、從冷到暖的每個色階)分解至最基本的層面;但更重要的是把握這些基本元素的本質屬性,尤其是其結構關系。把握的方式是經驗的、感知式的,思維方式和終極目的卻是科學的、哲學的。
繪畫是一種藝術實踐活動,運用線條、色彩、造型和構圖,依據一定的形式法則進行創(chuàng)作,完成精神實質傳達的任務。香港著名平面設計大師靳埭強主張把中國畫傳統文化的精髓,融入西方現代平面設計的理念中去。靳埭強強調相融并不是簡單相加,而是在對中西文化深刻理解上的融合,他的海報作品中留有大片白,空靈肅靜,清雅純凈。水墨在他的畫面里凝重、通透、變化豐富,體現出他對水墨的文化理解和運用,那些由黑色到灰色以至呈現奇妙的濃淡度,使人感到是東方心魂的躍動。作品給人感覺現代而又不失傳統的繼承。
中國傳統中國畫的“意境”論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現代海報設計思想,而海報設計思想反過來又影響著中國傳統中國畫的“意境”論。在中國設計者的作品中,時時流露出傳統中國畫的“意境”論的影響。
從我國文化歷史發(fā)展的經驗來看,一個國家民族文化的發(fā)展,要想立于不敗之地,就要敢于繼承,善于創(chuàng)新,勇于交融,既要尊重民族藝術的獨特性,體現中華民族的審美心理,又要反映現代人的內在精神追求。在海報藝術的設計中,我們也要“尋根”,尋找我們民族傳統文化中為其他民族所不及的思維優(yōu)勢和獨特風采。正因為這樣,作為外來的海報藝術,在中國設計者的作品中,時時流露出傳統中國畫的“意境”論的影響。分析這些影響,肯定某些積極的因素,將會有助于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海報藝術。
[1]蒲震元.中國藝術意境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7
[2]周積寅.中國畫論輯要.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5.7
[3]靳埭強.海報設計.香港:香港萬里書店出版社.2000.7
[4]王受之.世界現代設計史.上海:新世紀出版社.1995.12
[5]毛溪.字體設計與編排.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7.1
[6]墨梅生.山水畫述要.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