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穆太奈比的生平
艾布·塔依伯·艾哈邁德·本·侯賽因,綽號穆太納比,是佐爾菲阿
拉伯人,祖先可追溯到戛赫塔人中的卡赫蘭部落。915年生于庫法城肯達鎮(zhèn)的
一個貧寒家庭。父親是賣水者,用駱駝為肯達鎮(zhèn)的居民販水,人稱“賣水的阿卜丹”。很可能他在童年時喪母,由祖母撫養(yǎng)長大。
他在庫法這個阿拔斯文明的城市之一和古代什葉派的重要據(jù)點中長大,很快就以博聞強記、聰慧敏捷、對生活的嚴肅態(tài)度和詩歌的創(chuàng)作才能聞名。
925年,卡爾馬特人統(tǒng)治庫法。詩人和親屬逃往庫法以南與沙姆毗鄰的東薩
瑪瓦沙漠。在那里居住的兩年中,他與貝督因人接觸,具有了純正的阿拉伯語才能。927年回到庫法,與一個名叫艾布·法德勒的權貴結識,后者信奉卡爾馬特主張,詩人也因而深受卡爾馬特主張的影響。
928年底,他和父親前往巴格達。他寫詩贊揚穆罕默德·本·歐貝德拉·阿萊維。但不久他就離開哈里發(fā)的都城,輾轉于沙姆的沙漠和都市,從蒙昧時期詩歌中學習到了豐富的語言知識。從這時起他信奉了悲觀的斯多葛禁欲主義哲學。年輕的詩人未能在游歷中用詩歌達到他所追求的目的,因此,在那時的詩中表現(xiàn)出對命運、對世人和生活的憤懣,表現(xiàn)出潛藏著反叛思想的怨怒和矜持自負的精神。他懷著滿腔怨憤,于933年到拉塔基亞,在那里與一些傾向卡爾馬特主張的人接觸,向他們傳播反叛思想。后來又到薩瑪瓦沙漠,號召貝督因人—他們是慣于攻擊和不受統(tǒng)治的民族—追隨他起義。
歷史學家們對穆太奈比的起義有不同說法。有的肯定詩人在薩瑪瓦沙漠進行過一次起義;有的認為他進行過兩次,一次在庫法,他的起義帶有
阿拉維派色彩,地方總督將他逮捕,制止他傳播自己的主張,后來釋放了他。另一次在薩瑪瓦,他到凱勒布部落,佯稱自己是阿拉維教徒,得到游牧阿拉伯部落的支持。歷史學家們對穆太奈比佯稱先知的看法也不一致。無疑,詩人領導了帶有宗教政治色彩的起義,他以其雄辯的口才打動了凱勒布人。不排除他曾在他們中冒充先知、向他們宣讀一些佯稱天啟的言辭,所以他們便追隨他。當他的事情傳播開后,伊赫希底人統(tǒng)治下的霍姆斯總督魯魯前來征剿他,驅散了他的追隨者,并將他在霍姆斯監(jiān)禁兩年,直到他保證不再傳播自己的主張才把他釋放。從那時起,他就被人稱作“穆太奈比”。他這時的詩歌表現(xiàn)了他的反叛精神。
945年,賽弗·道萊占據(jù)阿勒頗,獨立稱王。城中有位叫艾布·阿薩依爾·哈姆達尼的人,此時穆太奈比正在他那里寫詩贊頌他。他將穆太奈比介紹給賽弗·道萊,他喜愛文學,在他的宮廷麇集著許多文學家和詩人。他將穆大奈比帶回阿勒頗,詩人在那里很得寵信,曾數(shù)度隨他參加反對拜占庭和貝督因人的戰(zhàn)爭。詩人和國王興味相投,這是穆太奈比一生中最美好最富足的時期。他在賽弗·道萊那里獲得了其他詩人不曾享有的地位,他的詩歌聲譽傳遍全國。但因此嫉妒者也增多,他們誹謗中傷,他強烈而自尊地進行著抵抗,直到他們使他不得安寧,他在后期感到了國王對自己的冷漠,一次在國王面前,詩人和伊本·哈勒維發(fā)生口角,雙方大動肝火,互相爭吵。伊本·哈勒維用鑰匙摔傷他的額頭,于是他離開阿勒頗,心中充滿強烈的憤懣和深深的哀傷。
詩人來到大馬士革,但沒待多久,又去巴勒斯坦的臘姆拉??ǚ驙枴ひ梁障5茁牭剿南⒑?,希望這位大詩人到埃及他的宮中去,于是寫信給臘姆拉總督??ǚ驙栐且粋€黑奴,他的主人埃及王穆罕默德·本·塔呃茲死時有一遺孤,這位奴隸一手代攝其政,不久就從他主人兒子手中奪取了王位。穆太奈比前往那時伊赫希底人統(tǒng)治下的埃及首府弗斯塔特,寫詩贊頌卡夫爾??ǚ驙柎饝俾殻顾袅讼聛?。穆太奈比在這許諾中看到了自己一生追求的理想的實現(xiàn)和將擁有的制服嫉妒者的權力。兩年過去了,許諾仍是許諾,穆太奈比最終識破了這個黑奴的狡詐,他決心逃跑,但卡夫爾怕他以后用詩歌攻擊他,限制了他的行動。962年宰牲節(jié)之夜,穆太奈比趁機逃離埃及。他寫詩攻擊卡夫爾,表達了內心苦衷和對狡詐的卡夫爾的蔑視。后來他輾轉前往伊拉克。
詩人在巴格達住了大約一年。這期間,在他周圍聚集著一批語言學家,他向他們解釋他的詩集,并請他們抄錄下來。后來他離開巴格達,前往艾爾疆的伊本·阿密德處。伊本·阿密德是波斯布威希王朝埃米爾魯克努道萊的宰相。965年2月他到了那里,寫詩贊頌他,住了三個月,然后應布威希王朝蘇丹阿達德·道萊之邀前往設拉子,在那里備受尊崇,他寫了許多詩歌贊頌這位蘇丹。965年8月由于思念故鄉(xiāng),他辭別了阿達德·道萊。
穆太奈比離開設拉子,回到艾爾疆,在伊拉克的瓦西特稍事停留,然后準備前往巴格達。人們多次警告他要提防瓦西特到巴格達沿途潛伏的盜賊,但他沒聽任何人的勸告。他和兒子、幾個童仆繼續(xù)前行,在拉赫特地方遭伏擊被害身亡。
二、塔哈·侯賽因對穆太奈比的人物的研究
穆太奈比的詩是他內心活動和不同經歷的反映。在他的詩集中,作者的個性表現(xiàn)異常突出。他在情詩、矜夸詩、詠物詩、怨訴詩、諷刺詩或贊頌詩中都忘不了談到自己。這并不奇怪,因為穆太奈比正是處于希望和痛苦的矛盾中,他的大部分詩歌都是在感情沖動時寫下的,基至只有在他眼前呈現(xiàn)出廣闊前景,或他胸中燃燒起熾烈怒火時,他的詩歌才有所創(chuàng)新。
穆太奈比喜好榮耀,企望權力和出人頭地,追求偉大近于瘋狂。這是因為他雄心勃勃并孤芳自賞,他自認為超越于一切人,甚至簡直就是人群中的先知。他是詩歌之王,對自己的詩歌聲譽可以放心無虞。他用詩歌接近君王們,只是為了達到遠大目標。他向他們吟贊頌詩,不像一般詩人那樣站著,而是坐著,他把自己也看作和君王同屬一個等級。如果他的詩獲得報酬,則認為這是應該的,并認為這報酬與他所創(chuàng)作的詩歌遠不相稱。例如:
什么位置值得我企及?
什么偉人值得我畏懼?
真主創(chuàng)造和未造的一切,
比起我的雄心壯志,都如同一根毫發(fā),
微不足道,不值一提!
詩中反映了詩人恃才傲物,不可一世的心態(tài)。即使在為他人所作的頌詩中,都不忘插進一些自我矜夸的詩句,例如:
在座所有的人都會知悉,
我隨被中傷但確無與倫比。
瞎子都會閱讀我的詩作,
聾子都會聽見我的話語。
他一生追求崇高理想,胸懷遠大,勇于冒險。他認為生活是激烈的斗爭,推崇以任何形式表現(xiàn)出來的勇武。他堅忍不拔,不為生活挫折屈服。他自尊、高尚、超脫于那些凡夫俗子所追求的游樂等事,例如:
別認為榮耀出于歌舞聲色,
它只靠寶劍和廝殺去獲得。
穆太奈比以其特異的個性曾引起人們的注意。直到今天— 由于他顯示了個性的詩歌的存在—仍然引起人們注意。這個性中有著偉大非凡的崇高品格,也有著狂暴輕率的巨大缺陷。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5年寧夏大學科學研究基金資助項目《塔哈·侯賽因對古代詩人穆太奈比及其詩歌的研究》(SK15040)的成果。
(作者單位:寧夏大學)